近些年,特別是疫情以前,國內旅游概念火爆,旅游業興旺發達。各地依山托水,傍名借殼,爭先恐后、絞盡腦汁地發掘本地旅游資源。這是好事。好事歸好事,做好事總會有個別跑偏走樣,也是難免的。
話說廣東有個城市叫做東莞,東莞有一座山。應該說這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山,極其普通。但是有人想把這山搞起聲色來,把它的旅游業搞起來。想法無可厚非,做法上就得有為。大川名山歷千百萬年,天下誰不知道。普通的山要上位,怎么辦?古人早說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照這個套路,往上靠唄,使勁靠。全國叫做觀音山菩薩山老君山菩提山普陀山的,一大大串兒。東莞這個山,也走了這個路子,叫做觀音山。
山有了好名字,又位于前些年里熱火朝天、人氣爆棚的制造開放之都,如果不是疫情影響,不愁沒有游客前來。但是,任何一座山臺水閣,但凡是中國的,除了大自然造化好的硬件,其余的就得文人騷客開山劈水,以宗揚名。
東莞的觀音山,硬件上缺雄、險、峻、秀,那就得軟件上留仙、文、名、勝,有跡傳承。自然,觀音山也有這么一個思路,求得了半幅上聯,“觀音山上觀山水”。這個聯,粗看平淡無奇,細品倒抽一口涼氣。
承讓不才,讓房股論金先為大家品讀一番上聯。巍巍五千年,文領華夏,字紀黃炎。好一個“觀”字,《觀滄海》、觀山水,道觀以觀,觀音以觀,山水論語,足慰平生。人何人,鬼何鬼,仙何仙,去你媽媽,一記對聯,濃縮我華。
對聯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文化的精華。觀音山這個聯,開唱了好多年,特別是開頭的幾年,每年應聯者數十百萬,基本上愛聯的高魁走讀都踴躍參賽了。賈淺淺賈平凹怕也是聞聯意動過,畢竟,現代做文章寫詩歌對對聯還是有差別的,要求大不一樣。
感覺現在這個征聯活動不那么喧囂了,不那么受到關注了。久對不出,越來越多的人以為它成了絕對。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不相信華夏泱泱拾四億,就沒有一個才子應聯。肯定是舉辦方觀音山只鐘噱頭而已罷。房股論金2021年對以“有緣人處有人仙”,去年2022年又以“道德經中(里)道經緯(綸)”。據說那山還是半聯以待,看來是等著房股論金來踏山啦。
惟楚有材,鄂東行半。哈哈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