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贏在青春期》專欄的第62章。
很多父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都覺得孩子特別叛逆,難以管教,甚至有的孩子還把父母當作仇人,因此父母往往就對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感到頭痛。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只要父母遇到問題時候不要總想著控制孩子,而是多跟孩子商量一下,那父母就會發現:孩子一點也不叛逆,他們其實還是愿意聽父母的。
遇事多跟孩子商量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他們開始向成年人過渡。而成年是什么?是獨立自主,是對自己負責的,因此青春期的孩子就會開始嘗試獨立,就會開始嘗試對自己負責。這是生命發展的必然過程,但凡是正常的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階段。
既然他們要對自己負責,那他們在遇到問題時就要堅持自己的意見,而不是聽從父母。如果繼續聽從父母,那他們就是依附于父母,又有什么獨立可言呢?所以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當他們的意見與父母的意見相左時,孩子就必然要堅持自己的意見。而孩子這種堅持自己意見的表現,就被很多父母視作是叛逆。
但孩子是在叛逆嗎?顯然不是,他們只是在遵循成長規律向成年人過渡罷了。
可惜的是,很多父母認識不到,還想繼續控制孩子,想要孩子繼續聽從自己的命令,那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就是在開歷史的倒車,就是在阻礙孩子的成長。
那有的父母可能會說了:我不管不行啊,不管他就一直玩手機,不管他就一直不寫作業,難道我一直不管?那孩子不就完蛋了嗎?
當然,完全不管是不現實的,畢竟孩子還沒有那么成熟,不可避免的會犯錯,因此父母也應該管。但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應該管的,那如何處理管與不管的界限的?其實在前面的專欄章節中,也就是《學會“課題分離”原則,你會發現:青春期的孩子一點都不叛逆》這一章中,我已經分享過區分的方法了,就是要學會課題分離,搞清楚到底是誰的問題。
如果是孩子的問題,那父母就盡量少管。比如說孩子的房間很亂,或者說他穿的衣服花里胡哨的,這其實都是孩子自己的問題,父母其實沒有權力管。你要管的話,那孩子就覺得你是在多管閑事,就是在侵犯他的權力,那孩子自然就會反抗了。
那有的父母可能就是看不過眼去,就是想干涉一下,那今天我就教大家一個更加具有普適性的方法,也不用區分問題到底歸屬于誰。什么方法呢?很簡單,就是遇到問題時多跟孩子商量一下。
你不是對孩子的房間亂看不過眼去嗎?那你就可以跟孩子商量一下,讓孩子打掃一下房間;你不是對孩子花里胡哨的衣服不爽嗎?那你也可以跟孩子商量一下,讓孩子別穿這樣的衣服。
當父母在跟孩子商量時,表達的是父母對孩子的尊重,是在征求孩子的意見,并不是在干涉孩子。因為父母只是在征求孩子的意見,孩子有拒絕的權力,所以孩子對于父母的商量也就不會有強烈的抵制,大不了他不同意就是了,因此也就不會影響親子關系。
任何問題,包括孩子不學習、總是沉迷手機等等,所有的問題都可以采用商量的方法跟孩子溝通一下。
但請記住:你是在商量,而不是在控制,因此孩子有拒絕的權力,別當孩子拒絕時,你就接受不了,就批評指責孩子。那這就不是商量,而是在命令了。所以當孩子拒絕時,請尊重孩子的選擇。
那有的父母可能會說了:那你這商量有什么意義?你讓他學習他不學,你讓他放下手機,他不放下,那這樣的商量有什么意義?
有這個疑問的父母,普遍對孩子存在一個誤區,那就是不相信孩子,把自己孩子看的太差了。
孩子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