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下午,《美好與生活:20世紀下半葉中國生活圖典》新書分享會在北京雍和書庭舉辦。 該書作者郭大熟、資深媒體人楊浪、書評人張弘受邀參加此次活動,分享了他們的美好與生活。
郭大熟在現場與眾多讀者分享了自己做書背后的故事,自小就擁有一個寫作夢的他,加之對于歷史的關注,對于現當代史的關注,使他更加堅定,寫一本記錄近距離的、現在完成時的中國社會生活史圖書,從圖像的羅列到詞條的選取再到500字內描述辭條內容,沒有一項事情是可以簡單完成的。郭大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圖書館把人民畫報的雜志貼出來仔細挑選辭條,盡可能地想通過圖片與辭條之間的撕扯,予書以一種內部張力,可以讓人動容。
“每一張圖片都有它的歷史,每一個辭條都有它的生命,正因為經歷過、感受過那時的紛繁社會,便想盡力把大寫的歷史改成小寫,帶你閃回上個世紀,在那些火熱的生活現場里,做一次選擇性游歷......”他說。
資深媒體人楊浪表示,“以圖證史”作為紀實攝影的一個基礎理念已經為人周知。在我們閱讀的中國有文字記載的幾千年歷史中,絕大多數都是“文字的歷史”。郭大熟的這本書再一次印證了這個道理。《美好與生活》這本書的意義,就在于用圖片告訴我們這些值得記取的有意義的事情,是前輩們留給今天的一片歷史基因。
專業書評人張弘說,作為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對于書中很多辭條是非常熟悉的,包括工分、有線廣播、80年代的迪斯科、連環畫等,這些都是他們親歷的生活,也是一種社會變遷。他認為,每個人的一生在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一個美好的體驗,也許是一瞬間,也許是一段時間,也許會被忽視,但這種美好生活是值得的。
與此同時,新書分享會現場還特別設置了寫寄語、猜辭條互動環節。現場許多讀者在卡片上寫了他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回憶、思考與憧憬,有“生活與精神上的滿足感與幸福感”,有“開啟記憶倒計時,記錄生活中的美好瞬間,歷史通過圖片得以反饋”,也有“只要想象美好,生活就可以美好!”通過互動,讓讀者可以置身其中感受“真實照片”帶來的溫度,喚起內心美好的記憶。
左滑查看更多寄語
活動最后,隨著《美好與生活》一書現場簽售的順利完成,本次活動也圓滿地落下了帷幕。
相關圖書
微信掃碼 購書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