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贏在青春期》第66章
青春期是最考驗父母溝通能力的時候,因為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前,父母已經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命令孩子去做了。
在青春期之前,孩子能力不夠,無法反抗父母,所以這時候父母說什么,他們也就做什么,因此青春期之前對父母的溝通能力沒有太高要求。但是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就不一樣了,這時候孩子有能力反抗父母,父母也不能再像以前一樣用武力逼迫孩子去做,這時唯一的方法就是跟孩子溝通,引導孩子去做。所以在青春期時,最考驗父母的溝通能力。
懂溝通、會溝通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在青春期并不會表現出多大的叛逆,因為通過溝通,父母可以說服孩子去做。但是不懂也不會溝通的父母,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就會遇到大麻煩,因為他們讓孩子去做的事孩子不去做,父母又不能打,這時候父母就手足無措了。
關于跟孩子溝通的問題,在前面專欄章節中我已經說過很多了,教父母如何跟孩子溝通,而這一章我將跟父母再談一個具體的溝通技巧問題,這也是很多父母在跟孩子溝通中沒有注意到的。
什么問題呢?就是父母在跟孩子溝通時,不要攻擊孩子,而是要關注解決問題。
父母的溝通問題——攻擊孩子
你怎么又在玩手機? 天天磨嘰,跟你說了多少次了就是聽不進去? 你除了玩手機,還能干什么? 學習要有玩手機的一半積極性,你早就考班里第一了。 ……
這是不是很多父母經常跟孩子說得一些話?而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這些語言的話,你就會發現,你說的這些話其實都是在攻擊孩子。
“你怎么又在玩手機”這句話中,透露的是指責,而“又”反映的是父母在翻舊賬,把今天的問題跟以前聯系起來了。“天天磨嘰,說了多少次也聽不進去”這句話,同樣是翻舊賬,而且還給孩子貼標簽“磨嘰”,指責孩子不思悔改。“除了玩手機還能干什么”這句話就更不用說了,純粹的人身攻擊,在貶低孩子。
你也可以記錄一下自己平常說得話,然后分析一下。如果你分析一下的話,你會發現自己平常說得大多數話,其實都是在人身攻擊。
那既然父母是在進行人身攻擊,出于人的自戀本能,但凡孩子有自尊心,他就會反駁父母,就會跟父母對著干。為啥?因為他必須要維護自己的自尊,不能任由別人踐踏。否則隨便別人攻擊、貶低他,他還一點反應都沒有,那你作為父母就更應該擔心了,這樣的人將來在社會上如何跟人競爭?兔子急了還咬人呢,你孩子難道連兔子都不如?
所以,只要你父母說得話是一種人身攻擊,就不要怪孩子叛逆。叛逆才是正常的表現,是孩子在維護自己的自尊,是在保證自己的健康成長。
因此如果你父母說得話更多的是一種人身攻擊,那父母你還不如閉上嘴呢。至少你閉上嘴,還不會激起孩子的
逆反心理,孩子還不會跟你對著干,也不會破壞你跟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
那不攻擊孩子,父母該如何跟孩子溝通呢?其實很簡單,就是關注問題,致力于解決問題。
正確的溝通方式——關注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