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質量
規劃質量是識別項目及其產品的質量要求和標準,并書面描述項目將如何達到這些要求和標準的過程。
1. 輸入
□ 范圍基準
□ 干系人登記冊
□ 成本績效基準
□ 進度基準
□ 風險登記冊
□ 事業環境因素
□ 組織過程資產
2. 工具技術
□ 成本效益分析
□ 質量成本
□ 控制圖
□ 標桿對照
□ 實驗設計
□ 統計抽樣
□ 流程圖
□ 專有質量管理方法
□ 其他質量規劃工具
3. 輸出
□ 質量管理計劃
□ 質量測量指標
□ 質量核對表
□ 過程改進計劃
□ 項目文件:更新
規劃質量-輸入
1. 范圍基準
□ 范圍說明書
范圍說明書包括:產品范圍描述、產品驗收標準、項目可交付成果、項目的除外責任、項目制約因素、項目假設條件。
□ 工作分解結構WBS
工作分解結構是以可交付成果為導向的工作層級分解。其分解的對象是項目團隊為實現項目目標,提交所需可交付成果而實施的工作。
□ 工作分解結構WBS詞典
工作分解結構詞典對工作分解結構組成部分進行更詳細的描述。
2. 干系人登記冊
識別對質量有特別興趣或影響力的干系人。
□ 基本信息:姓名、組織中職位、地點、項目中角色、聯系方式
□ 評估信息:主要需求、主要期望、對項目的潛在影響、與生命周期的哪個階段最密切相關
□ 干系人分類:內部或外部,支持者、中立者、反對者等
3. 成本績效基準
成本績效基準是經過批準且按時間段分配資金的完工預算BAC,用于測量、監督和控制項目的總體成本績效。
4. 進度基準
進度基準是從進度網絡分析中得到的一種特殊版本的項目進度計劃。該進度計劃在項目管理團隊認可與批準之后,成為進度基準,標明基準開始日期和基準完成日期。進度基準是項目管理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
5. 風險登記冊
風險登記冊包含可能影響質量要求的各種威脅和機會的信息。
6. 事業環境因素
□ 政府法規
□ 特定應用領域的相關規則、基準和指南
□ 可能影響項目質量的項目工作條件或產品運行條件
7. 組織過程資產
□ 組織的質量政策、程序及指南
□ 歷史數據庫
□ 以往項目的經驗教訓
□ 由高級管理層頒布的、確定組織質量工作方向的質量政策
規劃質量-工具技術
1.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實施項目質量管理活動所需支出的有關費用。
收益:滿足質量要求而減少返工所獲得的好處。
達到質量要求的主要效益包括:減少返工、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與提升干系人滿意度。對每個質量活動進行商業論證,就是要比較其可能成本與預期效益。
2. 質量成本
質量成本包括在產品生命周期中為預防不符合要求,為評價產品或服務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因未達到要求(返工),而發生的所有成本。
質量成本分析的目的,即尋求最佳質量成本。
在開展質量管理初期,質量水平不太高,評價成本和預防成本較低。隨著質量要求的提高,這兩項費用就會不斷增加。當質量達到一定水平后如再需提高,這兩項費用將急劇上升。
內部失敗成本和外部失敗成本的情況剛好相反,當合格率較低時,內外部損失成本較大,隨著質量要求的提高,質量損失的費用會逐步下降。
3. 控制圖
□ 控制圖用來確定一個過程是否穩定,或者是否具有可預測的績效
□ 根據合同要示而制定的規格的上限和下限,反映了可允許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超出規格界限就可能受處罰
□ 控制上限和下限由項目經理和相關干系人設定,反映了必須采取糾正措施的位置,以防止超出規格界限
□ 對于重復性過程,控制界限通常設在±3西格瑪的位置。當某個數據點超出控制界限,或連續7個點落在均值上方或下方時,就認為過程已經失控
4. 標桿對照
□ 標桿對照是將實際或規劃中的項目實踐與可比項目的實踐進行對照,以便識別最佳實踐,形成改進意見,并為績效考核提供一個基礎
□ 這些可比項目可以來自執行組織內部或外部,也可以來自同一或不同應用領域
5. 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DOE是一種統計方法,用來識別哪些因素會對正在開發的流程或正在生產的產品的特定變量產生影響。
應在規劃質量過程中使用DOE,來確定測試的類別、數量,以及這些測試對質量成本的影響。
6. 統計抽樣
統計抽樣是指從目標總體中選取部分樣本用于檢查。抽樣的頻率和規模應在規劃質量過程中確定,以便在質量成本中考慮測試數量和預期廢料等。
□ 簡單隨機抽樣:又稱完全隨機抽樣,就是從總體中不加任何分組、分類、排隊等,完全隨機抽取,使總體中每一個個體都有被抽取的同等機會
□ 分層隨機抽樣:將總體按其屬性特征分為若干類型或層,然后在類型或層中隨機抽取樣本。這種方法具有較好的代表性,誤差也小
□ 系統抽樣:每間隔一定時間或空間,從總體抽取的樣品作為樣本。這種方法適用于流水生產線取樣
7. 流程圖
流程圖是對一個過程的圖形化表示,用來顯示該過程中各步驟之間的相互關系。
在質量規劃過程中,流程圖有助于項目團隊預測可能發生的質量問題。認識到潛在問題,就可以建立測試程序或處理方法。
8. 專有質量管理方法
□ 六西格瑪
□ 精益六西格瑪
□ 質量功能展開
□ CMMI等等
9. 其他質量規劃工具
□ 頭腦風暴
□ 親和圖
□ 力場分析
□ 名義小組技術
□ 矩陣圖
□ 優先矩陣
規劃質量-輸出
1. 質量管理計劃
說明項目管理團隊將如何實施執行組織的質量政策,是項目管理計劃的組成部分或子計劃。
質量管理計劃為整體項目管理計劃提供輸入,包括:項目的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持續過程改進方法。
2. 質量測量指標
質量測量指標是一種操作性定義,它用非常具體的語言,描述項目或產品屬性以及質量控制過程如何對其進行測量。
質量測量指標的例子包括:準時性、預算控制、缺陷頻率、故障率、可用性、可靠性和測試覆蓋度等。
3. 質量核對表
核對表是一種結構化工具,通常具體列出各項內容,用來核實所要求的一系列步驟是否已經執行。
4. 過程改進計劃
過程改進計劃是項目管理計劃的子計劃,過程改進計劃詳細說明進行過程分析的各個步驟,以便識別增值活動。
5. 項目文件:更新
□ 干系人登記冊
□ 責任分配矩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