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每個用具都有其特定的用途,譬如,自行車是用來騎的,水缸是用來裝水的,石磨是用來加工糧食的。然而,隨著社會發(fā)展,這種觀點和事實在悄悄改變,在皖西南山區(qū)有一個村莊,村民們將石磨等物件不是放在家中生產用房內,而是裝在了墻壁上,這是怎么回事呢?
日前,攝影師一行到山村采風,看到這種奇怪的現(xiàn)象,一些墻壁和圍墻上鑲嵌著很多“雜七雜八”的物件,這些物件都是過去農村家家戶戶的“必需品”,如今,卻將它們安裝在墻壁上進行“展示”,別有一番韻味。
“缸和甕再也不是裝物品的器具,石磨也不加工一粒糧食,不過,它們卻有了更大的用處,給家家戶戶增加了收入呢。”一位村民介紹說,其他村莊有的村民將不用的老物件都丟掉了,而本村的村民卻舍不得丟棄,沒想到現(xiàn)在派上了用場。
說來也是事實,在過去,石磨是加工糧食的“機器”,現(xiàn)在,家家戶戶都有家用的小型碾米機、磨粉機等機器,誰還用費時費力的石磨加工糧食呢!水缸和甕更是如此,家家戶戶都安裝了自來水,水缸自然沒有了用途,這些物件沒用了,放在家里礙事,于是,不少村莊的村民就將其丟棄,而這個村莊的村民看到了“亮點”。
村里建造圍墻,將石磨、缸甕等鑲嵌在墻壁上,還別說,平淡的圍墻有了“看頭”,還有人將以前養(yǎng)豬用的豬食槽也搬了出來,安裝在了圍墻上。
為了讓墻壁有更多的“亮點”,廢舊的輪胎也派上了用場。有人說,這不是圍墻,這是廢物展示墻。
長長的圍墻上,有各式各樣的物件,有人稱其為廢物展示墻,也有人稱其為特色圍墻,不管怎樣,村里的墻壁成了一道“景觀”。
有景色,就有人來看,近些年,村里發(fā)展養(yǎng)殖垂釣業(yè),給村民們增加了收入,村民們說廢物展示墻有很大的功勞,其中有一部分人就是被廢物展示墻吸引來的。
圖為長長的圍墻上安裝了各式各樣的物件。村民們都說這是廢物利用,物盡其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