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口三江鎮、大致坡鎮兩地民間流傳著“皇瀛前,美帖后”的諺語,大致意思是皇瀛、美帖兩個村子一東一西,不僅村內處處美景,土地肥沃,物產豐饒,而且也都有著悠久的歷史人文。
位于三江鎮西北角的皇瀛村,始建于明代,是瓊北歷史人文頗具代表性的古村落。背靠瓊州海峽,村前一幅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溪流繞村而過直通瓊州海峽,陳氏族人聚族而居,數十棟清末民初的傳統民居靜靜佇立。
據《海南陳氏宗譜》記載,陳氏遷瓊始祖陳十五公七世孫陳世蕃從北洋港下田村遷居于此。五百余年的厚重歷史,記錄著皇瀛陳氏世代變遷。
皇瀛祭祖,黑魚為先
馬鮫魚,俗稱黑魚,向來是海南人的年貨首選,象征著年年有余,富貴吉祥的美好寓意,而在皇瀛村卻多了一層文化內涵。
走進皇瀛村,聽到最多的便是“黑魚祖”的傳奇逸事。據村里陳氏老人所說,“黑魚祖”是皇瀛陳氏十世祖,生活年代在明朝末年,因為愛吃黑魚(即馬鮫魚)。因此,當地百姓送他這一雅號,他的故事也傳承至今。
有些可惜的是,“黑魚祖”的事跡不見于官方史料記載。不過,“黑魚祖”墓依然保存完好,位于皇瀛村西北方,是座海南特有的轎型墓。墓碑刻有“明故純直處士陳大公之墓”字樣,可見“黑魚祖”是一位品性純直,有才德而不顯揚的鄉紳。
每年陳氏族人祭拜“黑魚祖”都會用馬鮫魚,“沒有馬鮫魚就不能祭祖”是當地民俗一大特色。正是因為皇瀛村與馬鮫魚有著特別緣分,讓許多原本散落各地的皇瀛陳氏族人找到了家族的根脈。
陳生,文昌鋪前人,經營著馬鮫魚生意。20多年前一天,在皇瀛村修建水塘時,偶然發現自己的祖上是從皇瀛遷至鋪前,這讓他高興不已。幾年后,他在村里安了家,又捐資重修了陳氏祖祠,自己公司馬鮫魚品牌也越做越大,漸漸成為海南小有名氣的馬鮫魚加工企業。
有人說,過年吃馬鮫魚,代表日子變好了。而對于皇瀛村來說,黑魚祭祖習俗體現了陳氏族人尊崇祖先、敦親睦族的傳統宗族文化,也是一份銘于心、永難忘的鄉愁。
皇瀛陳氏,詩書傳家
《海南陳氏族譜》有載,皇瀛陳氏起源于福建玉湖陳氏。千百年來,玉湖陳氏“忠義孝慈,詩禮經書”的祖訓,是皇瀛陳氏家族的精神傳承和崇高追求,深深影響了每一位皇瀛陳氏族人。自先祖肇基后,歷朝歷代陳氏族人耕讀傳家,詩禮育人,代代不乏出人頭地的佼佼者,庠生、貢生、監生、廩生等有功名的賢才比比皆是。
陳衍,皇瀛三世祖,家中排行老四,明成化丁酉科(1477年)舉人,官授南康府星子縣(今江西省廬山市)知縣。為官期間,陳衍執政清廉,鋤強扶弱,政簡刑清,為當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當時,星子縣出現了一樁查姓豪門大族哥哥霸占弟弟田產的事件。陳衍聽說后,便站出來主持公道,判定田產歸還弟弟。判完后,弟弟哭泣不肯離去。一問,弟弟回答說:“弟弟控訴哥哥,恐怕不能被人容忍”。陳衍聽罷,見弟弟器宇軒昂,便收其為義子。
幾年后,弟弟金榜題名,被選授文昌縣令。剛到瓊州府,專程前往拜訪陳衍,不曾想陳衍剛過世,棺材還未下葬。此情此景,弟弟如同親人一般,抱著棺材哭泣數日,繼而為其操辦喪事,置田70丁為祭田,用于祭祀先人。
辭官歸鄉后,陳衍飲水思源,教化族中子弟,做了很多好事善事。他帶領族人,組織修建衍公祠堂(當地又稱四房祠堂)。衍公祠堂歷經數百年,見證了皇瀛陳氏的宗族興衰和村子的時代變遷。尤為可惜的是,衍公祠堂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被拆毀,拆下來的磚石被用作修建茄南小學。
陳毓浤,字騰川,號蛟門,調塘一都皇瀛村人,為人勤學好問,博學多才,通曉醫學。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陳毓浤高中舉人,被選授為陜西懷遠令(今陜西省榆林市橫山區),后又任職過隴州同知,鄜州知州、靖陽鹺務等官職。在任期間,他吏服民懷,興利除弊,為當世所稱頌,頗有政聲。
除了陳衍、陳毓浤兩位明清舉人,皇瀛村還涌現出許多的鄉賢名士。如對子弟必教以孝友的90歲高壽老人,陳毓瑛;讀書敦品,筆耕為業的歲貢生陳德浴;熱心創辦祖業的例貢生陳宗文;為民除害,懲奸除惡,造福鄉里的民國鄉長陳宗蘇等等。
不僅如此,皇瀛村還出了不少行孝悌、兼德才的“奇女子”。劉氏,調塘人,皇瀛村庠生陳邦祚之妻。劉氏二十歲時,不幸喪夫。但她矢志完貞,孝順公婆,用心撫養教誨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陳所傳、陳所守長大后,不負母親期待,各個出類拔萃,蜚聲太學。
在良好家風美德熏陶下,新中國成立后,皇瀛陳氏一族更不乏為國家、家鄉奉獻一腔熱血的仁人志士,寫下了許許多多不朽的篇章,為家鄉贏得一片美名。
皇瀛陳氏一族世代簪纓,家風恒遠,這也能從古時候佇立在村子各處牌坊得到很好的體現。翻閱史料得知,皇瀛村內曾立有登科坊、節孝坊等古牌坊。令人嘆息的是,時至今日古坊陌于鄉間,再難尋蹤跡。
皇瀛圣娘,香火繚繞
皇瀛圣娘廟位于村子東面,相傳始建于宋代,原址在今茄南小學內,于1983年遷建今址。圣娘廟坐北朝南,依山面田,為二進三間式右廂房結構,主祀陳村正順懿美夫人(冼夫人)、南天閃電火雷圣娘、水尾圣娘及華光大帝。
從冼夫人神牌位(陳村正順懿美夫人)來看,冼夫人信仰應出自海口舊州鎮陳村郡主祖殿夫人廟,同樣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
廟前一座冼夫人石像,總高3.5米,長2.6米。冼夫人騎著駿馬,戴著頭盔插上雞毛令,手持佩劍,英姿颯爽,威武神勇。廟內鄉人贈送的錦旗綢布數不勝數,香火繚繞綿延不絕。
每年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二軍坡節期,皇瀛圣娘廟廟境內16個村莊的鄉民們便會聚集于此。廟場上,鑼鼓喧天,香火繚繞,人山人海。
白天,請神、拜神等一系列民俗活動接連上演。由100多人組成的儀仗隊伍抬著婆祖巡游各村和三江墟。一路上,夜晚,廟前瓊劇開唱,你方唱罷我登場,整個場面熱鬧非凡。
皇瀛風華,歲月流芳
沉淀了時光的皇瀛村,就好比一位有著豐富內涵的美麗女子,雖地處瓊北鄉野,卻難掩綽約風姿。雖歷經滄桑,卻益見雋秀風采。
近年來,為傳頌良好家風家訓,續寫皇瀛陳氏先賢美好品德,陳氏族人積極籌備重建皇瀛陳氏宗祠。不難預見,隨著宗祠的落成,經過一代又一代陳氏族人的傳承、發展,在漫長的歲月長河里,皇瀛村必將散發著更加奪目的時代芳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