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賽從誕生之日起,就與猝死形影不離。
近日,桂林馬拉松現場急救的視頻流傳,急救過程引發大家討論。
有人說,現場急救非常糟糕。
也有人說,能出手急救就是英雄。
夜鷹認為,現場先后到達的三股急救力量,都沒有在黃金時間抓住機會做好該做的事情。
作為一項業余選手廣泛參與的接近極限運動,馬拉松是一種人生挑戰,娛樂與征服并存,魅力無限,但頻繁發生的心臟驟停事件告訴我們,馬拉松同時也是一項相當風險的運動。
國內馬拉松賽事的井噴及頻發的猝死事件,促使馬拉松賽事急救保障不斷升級。
2014年廣州馬拉松開始在賽道設置移動AED騎行隊伍,這是國內首次將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布置到馬拉松賽道上。此后,上海馬拉松、無錫馬拉松等先后跟隨,并在無錫馬拉松賽上首次實現使用AED除顫成功急救一名跑者,一時業界轟動。
如今AED移動騎行幾乎成為國內大型馬拉松賽事的標配,成為在救護車之前、比救護車更快更靈活的一支賽道急救力量。
此外,越來越多的醫生跑者活躍在馬拉松賽道上,他們不但在享受馬拉松賽事的快樂,同時也成為馬拉松急救保障的重要環節。在多個馬拉松賽事上,醫師跑者都積極參與急救過程,展示醫師風采。
馬拉松賽道的心臟驟停,是在院外發生、眾多人目擊、第一時間心肺復蘇實施率高、急救系統反應快速并經過針對性的演練的一個特定情境下。
在這個高效的賽場急救系統之下,心臟驟停能在1分鐘內有人識別并開始心肺復蘇、3分鐘能開始AED除顫、5分鐘救護車到達并開展高級生命支持,這樣的體系設置理論上能將馬拉松賽心臟驟停的搶救成功率提高到80%~90%。
而要實現以上目標,以廣州馬拉松為例,我們綜合運動員、急救志愿者、醫師跑者、AED移動騎行救護員、急救車團隊、及各醫院急診及ICU的各方力量,并能貫徹以下馬拉松賽場心臟驟停急救生存鏈:
1. 預防
作為參賽者,應該經過規范訓練并對自己身體狀況清晰了解,并能賽前進行體檢,尤其是心電圖和心臟彩超檢查篩選。在賽事過程中量力而行,及時識別危險的胸悶、胸痛、心律不齊征兆,控制比賽節奏。
賽道急救志愿者及急救醫護人員應對一些出現心血管危險征兆的運動員提出警醒,必要時建議其終止比賽。
2. 早期識別并啟動賽道急救反應系統
每100米一個急救志愿者、每1公里一個AED移動救護員、每1.5-2.5公里一個急救車團隊及醫療點,再加上百名醫師跑者在不同賽段跟隨及參賽運動員相互救助意識的提高,馬拉松賽道心臟驟停的急救完全不同于社會上路邊心臟驟停的無人問津。當賽道突發心臟驟停,第一時間識別并呼叫急救完全可以做到。
3. 即刻心肺復蘇
急救志愿者、醫師跑者都經過急救培訓,具備識別心臟驟停并第一時間開始心肺復蘇的能力,即使是不做人工呼吸的單純胸外按壓,此時也同樣有效。
4. 快速除顫
馬拉松相關心臟驟停,幾乎均以室顫為首發,而室顫最有效的急救方式就是心肺復蘇聯合快速除顫治療。整個馬拉松賽道布置了40臺AED,由移動騎行隊伍攜帶,再加上36臺急救車及醫療點的72部手動除顫器,可謂重兵集結。尤其是靈活的移動騎行隊伍,讓心臟驟停發生后3分鐘實現除顫成為現實(在AED缺席的時代,這是馬拉松急救最大的痛點)。
5. 盡早的高質量基礎及高級生命支持
在經歷2012年廣馬首賽的兩例心臟驟停事件之后,廣馬急救車隊伍全部換成廣州120網絡醫院的專業院前急救隊伍(具備院前急救經驗同時也具備急診危重癥救護經驗),其中不乏經驗豐富的急救培訓導師團隊成員,這是多年來廣州院前規范化急救培訓打造的一支隊伍,無論學歷還是急救技能,綜合素質和戰斗力超強。
院前急救的設備也是精心準備,包括轉運呼吸機及心肺復蘇機的配置。可以保證高質量的基礎生命支持,并在恰當時機實施進一步高級生命支持。
夜鷹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比馬拉松賽道上的急救力量更多、更完善、更有效率,這樣的安全級別完全超越了醫院。因為在很多醫院,也不能保證醫院的每個角落能實現1分鐘按壓、3分鐘除顫以及如此強大密集的急救布置。
可以說,馬拉松賽道,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最安全,并非意味著不死人)。
但這種安全需要各個崗位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并能勝任這一職責,保證自己這一環是靠譜的一環,由于職責流程非常明確,步驟也不多,作為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做到這一環并不難。
但如果組織方疏于管理,人員和崗位職責不匹配,就可能釀成難以挽回的結果。
生命至上,大家謹慎對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