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奇特1:她本是叛逆少女,卻讓名導挖掘,一炮而紅,成為香港最小艷星,堪稱傳奇。
奇特2:她本該星途燦爛,未來可期,卻早早服毒而亡。
白小曼已經離開多年,至今人們說起,依然很惋惜與唏噓。
她當時到底經歷了什么?
下面我們就來回顧一下白小曼短暫的悲情人生。
1、叛逆少女
白小曼原名胡瑞梅,是一名混血兒,1956年5月出生于臺北。
母親是北京美女,父親是美國人,兩人婚后移居臺灣,育有3女1男,白小曼是老幺。
1966年,白小曼10歲,父母離異,母親隨后帶4個兒女遷到香港。
或許是老幺恃寵而驕的緣故,白小曼很叛逆,3位兄姐都是大學生(后來都成為社會精英),唯獨她中學沒畢業,15歲就輟學,混跡社會。
本身性格叛逆,加上家人疏于管教,白小曼在外面的花花世界里開始放縱,漸漸迷失自己,成為問題少女。
她混跡聲色場所,濫交各式男友,抽煙、喝酒,而且沉溺迷幻藥,天天醉生夢死。
另一方面,白小曼長得很美!
她是混血美女,天生麗質,五官深邃,容顏俏麗,身材曼妙,氣質獨特,別具風韻,堪為人間尤物。
因此,上蒼憐憫她,在扔她入地獄的同時,也給她預留一扇希望之門。
2、初入娛樂圈
1973年,白小曼17歲,與一位姓戴的印尼華僑打得火熱。
不久,戴先生帶她前往菲律賓。
在那里,白小曼依然過著聲色犬馬的生活。
此時,香港導演楊世慶在菲律賓籌拍時裝動作片《神探小旋風》,正為選角犯愁。有一天,戴先生帶白小曼登門拜訪。楊世慶看到白小曼,如獲至寶,隨即決定由她出演女一號。
由街頭混女變身為演藝明星,白小曼興奮異常,特地給自己起了一個藝名“白小曼”,有效仿傳奇女子陸小曼之意。
可是,白小曼不會演戲,把楊世慶氣得夠嗆,但是由于她的確太美,楊世慶舍不得棄用,于是改派她出演女二號。
這部電影沒有獲得成功,白小曼的明星夢隨即破碎,她拍完后,又重回混女角色。
從白小曼的這次演藝經歷可以看出,在導演眼中,她的外貌、身材很出眾,是難得的演藝人才,這也為她隨后的奇遇埋下伏筆。
不久,戴先生另結新歡,將白小曼拋棄。
白小曼選擇自暴自棄,更加放縱自己,常常借以迷藥麻醉自己,甚至曾經割脈,以求一死了之。
自殺風波過后,在家人勸說下,白小曼返回香港。
不過,她本性不改,將家人的苦口婆心置之腦后,變本加厲地追求逸樂,流連于酒吧、夜總會等聲色場所,與吧女、渣男以及黑幫人物為伍。
白小曼平時煙癮極大,還經常吃迷幻藥麻醉自己。
一個美貌少女,年紀輕輕,竟然如此消極、萎靡!
不過,她依然得到上蒼眷顧。
從菲律賓回來不久,白小曼遇到著名導演李翰祥。
3、大導李翰祥
李翰祥是遼寧省葫蘆島市人,出生于1926年4月18日。
1947年,他隨家人遷居香港,先后在多家電影公司從事演員、配音、美術設計等工作。
1955年,他開始導演生涯。
1958年,他憑借影片《貂蟬》獲得第5屆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獎,次年,他再次憑影片《江山美人》獲得第6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
從此,李翰祥成為香港大導演,聲望極隆。
李翰祥尤其擅長拍攝風月片,有“香港風月片大師”的美譽。
很難想象,這樣一位大導演,竟然會和一位社會底層的混女扯上關系。
或許,李翰祥正是上蒼派來拯救白小曼的使者吧。
4、一炮而紅
1973年,李翰祥47歲,開始籌拍風月片《聲色犬馬》,選定當紅男星許冠杰為男一號。
至于女一號,他也像當初楊世慶一樣為選角犯愁。在他的心中,女主角不但要顏值、身材出眾,而且要有獻身精神(片中需要全裸出鏡)。
這年底,機緣巧合,在香港的一家知名夜場,李翰祥和街頭飛女白小曼相遇了。
李翰祥如獲至寶,他慧眼識英才:白小曼膚白貌美,身形曼妙,而且中美混血,非常適合出演風月片,極具“艷星”的潛質。
他立馬確定由17歲的白小曼出演女一號。
李翰祥對白小曼贊賞有加,稱她是“林黛以來最大的發現”,而且,他的公司老板邵逸夫見到白小曼后也夸她是“未來的天皇巨星”。
于是,邵氏電影公司在一片沒拍的情況下,就和白小曼簽下5年的合同,給她一線女星的待遇。
李翰祥和邵逸夫信心滿滿,有意將白小曼打造成新一代艷星!
拍攝《聲色犬馬》時,白小曼同樣演藝不行,而且,她總是記不住臺詞,和楊世慶不同的是,李翰祥沒有發怒,而是不厭其煩地解說施教,尤其是臺詞方面,整部影片都是李翰祥在旁邊一個鏡頭一個鏡頭的提詞,白小曼一邊按著對白表演,一邊跟著念對白。
不過,白小曼也有讓李翰祥很滿意的時候,就是拍裸戲時,她脫得輕松自然,裸得天香國色。
1974年6月,《聲色犬馬》拍完,8月,影片上映,票房大賣,好評如潮。
其中,白小曼的功勞最大,后來人們說到《聲色犬馬》,首先會想到白小曼。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有一段全裸的鏡頭,白小曼擺動凹凸有致的傲人身材,讓觀眾流連忘返、如癡如醉。
在影迷心中,又一位夢中情人、新一代艷星出現了。
可惜的是,影片上映前夕,也即1974年7月的某一天,白小曼服毒而亡了。
5、自殺之迷
白小曼自殺,震撼社會!
她偶遇李翰祥,是遇到了貴人。
工作中,李翰祥盡心盡責,悉心提攜白小曼,在戲外,他對她疼愛有加,關懷備至,尤其是像長輩一樣勸說白小曼改過自新,鼓勵她戒掉吃迷幻藥的毛病。
影片《聲色犬馬》是李翰祥代表作之一,這也算是他悉心裁培白小曼的回報吧。
聲色犬馬劇照
拍完《聲色犬馬》后,李翰祥和邵氏電影公司為白小曼度身訂造的兩部新片(《傾城傾國》及《瀛臺泣血》)隨即進入籌備中。
此時,白小曼才18歲,可以說美好人生才剛剛開始。
而且,她的星途即將星光燦爛,未來不可限量。
她為何要在這個時候自殺?
白小曼臨死前留有一封遺書:“媽,我永遠的愛您!我吃了好多,我開始了,可是我要喊,我死也不安樂,我要叫出來!媽,我好苦哦。”
遺書簡短凌亂,想必是藥物發作時寫的。
世人僅知道白小曼是服毒而亡,當中的緣由就不得而知了。
人們對白小曼的自殺原因有多種說法。
有人說是因為她和家人不和,一時意氣沖動自殺,有人說這和邵氏電影公司高壓工作有關,有人說是她忍受不了圈內的潛規則,等等。
人們多數傾向于這一說法:白小曼本是街頭混女,結交三教九流,尤其有服食迷幻藥的習慣。后來得到李翰祥的賞識,誠心改過,可是以前的狐朋狗友并沒有放過她,特別是黑社會見她走紅,就不斷地找她麻煩,試圖控制她,性格剛強的她不堪逼壓,憤然之下以死抗爭,一死了之。
唉,不管怎樣,她都是太沖動了。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