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陽高新區的“國家棉花產業聯盟”
產品標準、質量標準、技術標準、行業標 準、聯盟標準……標準有時像一道高高的門 檻,有時又像是一把護身的“寶劍”,關鍵在 于你是否擁有它。
從DVD 標準之爭,到鮮乳標準之爭,到礦 泉水標準之爭,再到車聯網標準之爭,等等。 爭來爭去,其實就是為了掌握市場的話語權。
標準作為創新與競爭的重要手段,日益成為各國博弈焦點。如今,我國棉花產業標準也面臨這個問題。
據了解,我國涉及棉花的各類標準有 1000多個,普遍存在著重標準制定不重實施的 問題,標準的引導力不強,對供應鏈各主體無 法形成有效約束。盡管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 的棉花產業鏈條,也不乏好的棉花品種,更不 乏好的棉花。然而,由于我國棉花品質缺乏有 影響力的標準規范,因此在認證上比較被動, 一些紡織企業寧愿高價搶購“美棉” “澳 棉”,也不愿采購新疆棉。
2016年11月,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先行先立,牽頭組建國家棉花產業聯盟(以下 簡稱“國棉聯盟”,英文縮寫CCIA), 聯盟成員包括全國棉花“科研—生產一加工—流通一紡織 —服裝”等全產業鏈近300家單位。
聯盟標準作為事實標準和法定標準,成為國際標準制定組織認可的主流模式。 CCIA 以市場需求為基礎,經過6年多的發展,已經從一個組織的名稱逐漸變成了一個產業品牌,甚至是中國“棉花寶典”。
三年前,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的一家全球 性非盈利國際性會員組織機構—— 良好棉花發 展協會(簡稱BCI), 以新疆生產的棉花存在 “強迫勞動”為借口宣布:暫停在新疆發放 BCI 棉花許可證。由于BCI規定良好棉花聯盟的成員在產業鏈所有環節都必須使用認證過的 良好棉花,取消新疆棉花BCI認證,意味著新疆棉花用于生產出口外貿服裝的渠道被無端切斷。建立中國自主的高品質棉花標準體系迫在眉睫。
去年2月,13名“兩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聯名向中央呈報了《關于加快科技創新和標準替代,確保我國棉花生產和紡織服裝業健康穩定發展的建議》(以下簡稱“建 議”),引起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
河南省決定抓住發展機遇,在安陽打造河 南(安陽)棉花全產業總部經濟基地,建設 “中國棉都” (詳見本期P18)。 安陽高新區則 攜手中棉所和國家棉花產業聯盟,謀劃“中國棉谷”,以標準為引領,探索我國棉花產業國 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協同發展機制,促 進棉花產業鏈一體化深度融合和高質量發展。
當然,標準的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產業鏈的支持。要使CCIA 標準體系更加完善、 更加國際化、更具影響力和競爭力,必須讓產 業鏈上的更多企業認可并加入CCIA標準體系認 證中來,同時吸納更多的國外品牌企業,共同 創響國棉CCIA 品牌。
CCIA 標準要走向國際首先要樹立“中國 產業、中國技術、中國產品、中國品牌、中國 標準”國際化理念,其次要完成同一產業各類 標準的統一,解決“政出多門” “標準割據” 的問題,不讓標準成為阻礙全產業鏈發展的 “絆腳石”。三是要加強“中國標準”國際化 建設與推廣,將標準和認證貫穿到全產業鏈當 中。不斷提升我國棉花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影 響力和話語權。
我們相信,隨著“中國棉都” 或“中國棉谷”的崛起,推進CCIA 標準替代瑞 士良好棉花BCI標準的進程必然加快。(項俊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