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教育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
4月26日下午,東莞市翰林高級中學“科學教育‘點亮’行動暨首期科普大講壇活動”在學校多功能報告廳成功舉行。
此次活動以“科學點亮未來,創新成就夢想”為主題,旨在貫徹落實《東莞市推進中小學科學教育實施方案》,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活動由洪梅鎮教育管理中心指導,東莞市翰林高級中學主辦,邀請了多名專家擔任翰林高級中學科研導師,并由半導體專家為該校高一學生帶來一場生動有趣的科普講座。
推出科學教育“一攬子”計劃
汪衛權校長介紹,翰林高級中學科學教育“一攬子計劃”,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實施科學教育“點亮”行動;構建學校科學教育體系;打造高素質科學教育師資隊伍;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形成科學教育品牌特色。
根據計劃,學校將組織“科學家進校園”報告會,開展“科技文化節”系列活動,構建極具特色的科學教育課程體系,聘任一批高素質科技導師,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落實科創英才計劃,打造科創研學之旅,積極參加科技競賽活動,成立一批校內科技社團,營造良好的科學教育氛圍。
該計劃全面推進學校科學教育,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從而把學生培養成具有科學素養的現代人才。
精彩科普講座:探尋“半導體”奧秘
受邀專家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袁冶博士主講了《半導體:現代人類科技文明的基石》。袁冶博士是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第三代半導體團隊副研究員。作為一名海歸博士,研究方向集中于寬禁帶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的制備與應用、半導體材料中的物理性質研究。發表論文94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4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等多個重量級項目。
袁冶博士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為現場同學們解讀了半導體的概念、應用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引起同學們的濃厚興趣,更激發了學生對物理學未來的應用充滿了期待,種下了一顆“科學的種子”。
專家助陣:將科學教育與校本課程深度融合
本次活動舉行了首批科研專家聘任儀式,邀請了廣東省科協九屆常委、廣東省高性能計算學會副理事長、中山大學李中華副教授;全球2%頂尖科學家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專家、廣東醫科大學劉建強教授;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物理學博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第三代半導體團隊袁冶博士;廣東醫科大學尹婷副教授、劉偉東老師等多名一線科研專家和科普專家擔任學校科研導師,為學校科學教育注入了“高質量”的智力支撐。
“高中階段的科學教育要將科學教育與校本課程深度融合,科學教育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手段,而校本課程則是一種以學校實際情況為基礎,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的課程設計,”汪衛權校長表示,我們遴選了多位科學家擔任科研導師,專家的研究方向又覆蓋了“計算機、生物、物理、化學”,這些和校本課程深度融合。將兩者融合起來,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專家們又來自知名高校,能對學生起到正向激勵和引導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