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凌晨六點,天剛微亮,遂寧永和家園稻蝦基地負責人姚洪龍組織村民投放蝦苗,小蝦悠游潛底,水面上泛起陣陣漣漪。
稻蝦基地采用“稻蝦輪作”模式,即年前12月投放第一批蝦苗,三月成熟捕撈后,進行二批次蝦苗投放,待到五月底收蝦完畢,就開始栽種秧苗。姚洪龍精心選育適宜綜合養殖的小龍蝦,憑借氣候優勢,稻蝦種養互補,實現了一田雙收,極大提高了農田的經濟效益。
據介紹,稻蝦基地積極探索稻蝦輪作種養模式,現有承包面積2000余畝,可為村民提供固定就業崗位50余個,靈活就業崗位40余個,人均年增收三萬余元,為農民增收致富擴寬了路徑。姚洪龍算了一筆賬:“以前單種水稻,每畝收入600元左右,現在進行稻蝦輪作,每畝收入約3000元,收入增加了好幾倍,為新一年增產增收打下良好基礎。”
梓桐村溝渠縱橫交錯、水系發達、土地連片,為當地發展“稻蝦輪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綠色生態無污染的稻蝦輪作模式,既提高了土地、水、肥料的利用效率,保護了農村生態環境,又進一步保障了水稻、龍蝦質量,深受消費者好評,成都、重慶等地的訂單一個接一個,完全不愁銷路。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姚洪龍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帶動周邊多戶村民實現就近就業。“未來我們將繼續堅持’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不斷擴大種養殖規模,提升民眾對稻蝦輪作的品牌認同感,帶動更多村民致富增收。”姚洪龍表示,下一步稻蝦基地將在原有種養殖區域,進行田塊平整度調理,增強農田保土、保水和保肥能力,腳踏實地做好稻蝦種養基礎服務工作,確保農民收入和集體經濟“雙贏雙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