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贏單》《麥肯錫底層領導力》和《自主學習力》三本書,乍一看,講銷售技巧的、講領導力養成的和講親子關系的屬于三個幾乎沒有交集的主題,但我琢磨著,它們還是有一些內在相同——第一,是【傳承】;第二,是預判未來并尋找有效應對之法。
因為《贏單》的作者是做企業用水泵這種非日常用品領域的“大客戶銷售”,所以,對于一個我完全不懂的領域,無法評價“優劣對錯”,只能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能聊一聊書中提及的【心法】如果擱用在生活領域要怎么用?
我們必須相信一點,所謂“銷售”,不僅僅是某個物件、某種服務,落實到底,也是【人】,是一種能力、一種態度、一種思想的展現。
我們先來想一想,客戶購買一種“商品”,期待的是什么?
第一,【高投資回報比】。
從本質上講,每一次購買都是一種投資。而回報,可能是感情、服務,簡言之,如果客戶沒有從你這里得到什么,或者說“得不償失”,這種投資就是失敗的。
所以,在今天這個越發買方市場的時代,商家真的沒有必要借助一些“花里胡哨的”把戲來增加自己所銷售的東西的吸引力,增加一些能落地的有效、長效服務,突出產品的特色,或者在其他方面給客戶提供幫助,都是一種更實用的產品附加值。
第二,【值得信賴】。
毫不夸張地講,人與人之間的任何接觸都是【信任】的交互——沒有信任,就沒有交易。
而信任的建立時間很長,崩塌可能就是因為一件小事,所以,我們在為人處世時就必須謹小慎微。
我就經常遇見一些“滿嘴跑火車”的人,留言上說著“明天給答復”,但明天絕對沒有答復,涉及內容并非什么花錢的消費行為,而是針對某些困惑的簡單征詢,也許只需要通勤間隙1分鐘就能輕松解決的問題,對方偏偏能給你各種拖。
想起侯小強在《靠譜》里就提過,如果當下1分鐘內能快速解決的,就不要拖到第二天,同時,在社會上生存,“事不過夜”也是一個目標。
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落實“珍惜彼此的時間、看重各自的信譽”呢?
如果我們將上述兩點高度濃縮,就可以將人生的“銷售”理解為,以“幫助客戶受益或更加成功”為己任,給予客戶期待的感覺,來達成自己的成功,這種成功的銷售,用文藝的說法,就是“先悅人再悅己”。
明確了“先悅人再悅己”,我們再看銷售的三大核心思想是否可以落實到生活中?
第一 , 要具有銷售全局觀,有系統化的銷售思維體系 。
現 在是一個信息爆炸、只要主動尋找,就一定可以獲得各類知識的時代,而當代信息呈現出三大特性—— 復雜性、不對稱性、不確定性 ,這決定了人們越來越需要一個系統化的知識體系為坐標,來鑒別和提升自己的信息處理能力,從而把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憑借豐富的知識碾壓競爭對手,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而書中提及的逆推法——指先定預期目標、確定想要的結果,然后對目標和結果進行分解,選擇最優路徑,最后組織實施。其實在《麥肯錫底層領導力》和《自主學習力》都有提及,只不過表述的方式不同。
這就是所謂的“原理”,做管理如此,做題如此,做天下一切事兒都是如此。
所以,我認為“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的思維模式,是可以用在人生各個階段各個細分領域的。
第二, 要有創新思維,用創新打擊堅守 。
剛才我們提到,信息化時代的好處是,每個人都能快捷方便地獲得海量的信息,這些信息如果處理得當,就會引導個人抓住機會,從而實現個人崛起。
平心而論,這的確是個越發扁平化、個人化甚至原子化的時代,于是,個體更要學會保有創新精神,自己學會推陳出新。
但,創新不是盲目的,是要遵循人性原理的。如書中提及的寵物狗策略與登門檻效應,就是“欲要得之,必先與之”的實操,前者,是利用了人性中的“怕失去”心理,后者,是利用了人性中的“蹬鼻子上臉”,通過建立初步信任破局。
當代的各種贈券、試用、積分點、會員制,都是這些心理學基礎內容的迭代版,大家都在用,就看誰能用出特色了。
第三,要具有借力團隊思維,以團隊力量開拓市場。
雖然說個人可以崛起,但我覺得個體想要成事兒,不僅需要自己能力強,更要借助他人和平臺,其實《馮唐成事心法》《靠譜》《麥肯錫底層領導力》也都提及——正因為很少有人是“六邊形戰士”,所以,大家才要學會【合作】。
這種合作,是建立在擁有【共同目標】、【彼此深度信任】的基礎上才能攜手共進的。
這里,又牽扯到【領導力】的前瞻、布局、分配、落實等細節。
相關內容,《麥肯錫底層領導力》里已經說的十分詳細了,建議有興趣的讀者抽空讀一讀。
我個人還是相信——這些內容,確切的說是原理,是共通的。
瞧,觸類旁通,可以無師自通。
《贏單》中很重要的內容一個“S1651百分百贏單體系”——就是那些告訴銷售員該怎么做才能贏單的導航地圖。
其中包括——
【1】Sponsor(舉薦人)制度,在客戶內部找到一個指導我方贏單的人。
【2】1張贏單導航圖,根據銷售規律制定一份贏單導航圖
【3】6個控單點,把握贏單6個要素,實現控單。
書中提及6個要素分別是:保薦人(也叫線人)、拍板人(也叫決策者)、樣板工程(也叫公司經典案例)、客戶采購決策標準、客戶采購決策流程、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4】5個贏單拐點,找到決定勝負關鍵點,前期公關與推進。
書中提及5個贏單拐點分別是:(1)向與銷售相關的人大力宣傳自己的樣板工程。(2)至少組織客戶參加一場技術交流會。(3)邀請客戶參觀自己的樣板工程。(4)邀請客戶來自己公司考察。(5)加客戶的微信,看他的朋友圈,看看客戶喜好什么,陪他做他喜歡的事情。
【5】1個攻心術,策劃一件讓客戶感動的事,影響購買決策。
由于上述內容涉及到很多行業習慣和規則,已經超出我的認知范疇,但如果提煉出核心,就是通用的九字箴言——“找對人、做對事、說對話”。
你看,這是不是和馮唐在《馮唐成事心法》里提到,企業領導基本在做三件事,找事、找錢、找人有異曲同工之妙?
物理學中提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引申一些看,買方與賣方之間的“耦合”也是相互的。
上文中出現的Sponsor(舉薦人),軍事上就是情報員,可以是斥候(巡邏兵),也可以是間諜,雖然聽起來可能很“高大上”,但我們買菜也會考慮“貨比三家不吃虧”——核心,自然還是情報。
所以,當我們來回梳理,會發現做事兒的原理是一致的,用《靠譜》中的說法,就是——
靠譜,就是不斷交付確定。
客戶消費,是不是希望獲得一些【確定】的東西?
那么,銷售要做的,是不是通過各種情感植入、行為互動去傳達一種“靠譜感”?
我們常說“商場如戰場”,銷售一旦面對客戶,就是一支軍隊的統帥,只有戰略上明晰了,戰術設計上才會有的放矢,才能“贏單”。
當然,正如我開頭說的,《贏單》中涉及到戰術方面的內容我不太懂,屬于典型的“外行”,這里就不方便展開了。
同時,正如《贏單》在臨末提及的,歷史的浪潮將我們推進了全民銷售時代——你看,每個人都可以在視頻時代成為明星,流量要變現就是帶貨,而帶貨,就是銷售——雖然不見得是個每人都能把握住的風口,但應該考慮隨著浪濤一路前行,以免被時代淘汰。
我們應該明確,打鐵還需自身硬,自己的獨家技法是“一切的信譽背書”,靠著欺騙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打造自己的“品牌”,并合理利用傳播學原理形成輻射效應,這樣才能出奇制勝。
總結,《贏單》是一本需要讀者看了之后認真想才能明白精髓的書,切不可簡單的“拿來主義”,理論也好,戰術也罷,是需要個體丟在市場上試驗的,不斷總結、升級,只有這樣,才能擁有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成事方法論。
以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