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曾經把自己做耳機的經歷寫了一個系列文章,算是給自己做耳機的經歷作了一個總結,趁機透露了一些趣聞,希望大家喜歡!
做耳機經歷長篇連載,揭露一些內部趣聞—為什么不做了?
做耳機經歷長篇連載—超長的序,俺是如何走上不歸路的?
做耳機經歷長篇連載—邊學習邊上路,記已經停產的NS1和NS2
做耳機經歷長篇連載—攀登高峰之路,記NS5和NSX
做耳機經歷長篇連載—走“下坡路”,記NS3、NS3R、NS4及NS0
做耳機經歷長篇連載—記幾只停掉的耳機,黑珍珠、NS6、7及NS8、9
在此也聊聊自己做音箱之路,透露一些經歷和趣聞(不涉及商業機密),希望大家喜歡!
一、我是如何開始做音箱的經歷
自己曾經在大學時因為發古典音樂和音響燒,同時開始學習音箱制作的知識。我還記得自己當初看的那本書,叫《音箱的設計和制作》,自己翻了很多遍。從中了解到揚聲器的各種參數和音箱設計的關系,以及各種音箱的特點等,算是入了個門。
大三時,自己也買了兩只喇叭和分頻器,裝模做樣的在姐夫的幫助下(俺姐夫是木匠),做了平生的第一對音箱(其實是一只)。不過,除了外觀挺好外(畢竟是木匠搞出來的),其它的全是糊弄,分頻器是現成的那種,箱體設計根本沒有。不過,還是能響,而且聲音還居然能聽。嗯,現在某些品牌,就這樣也能秒超平了。當然,我也賣了一把,給了咱哥,收了他足足200元(當年他工資一個月也就200多),算是敲了哥哥一把竹杠,哈哈。
工作后,因為工作的清閑,我在軍品車間里,用惠威的喇叭參數,手工計算設計了自己的第二對音箱的參數。箱體設計得很完美,分頻器設計得挺復雜,就是……沒錢去買單元和裝配。因為當年確實窮啊,工資一個月也就200多,連單元都買不起。所以,自己的第二對音箱,只存在于紙面上,沒有變成現實。
然后,自己到了深圳,為了生活而天天忙碌,忘記了自己曾經的夢想。直到加入了一家美資,才有了閑錢和時間,開始重拾自己的愛好。買了自己第一套音響,唐頌的小雅音箱搭配東方之聲的E80II,音源是朱麗達的CD機,開始發音響和音樂燒(然后開始瘋狂購買各種CD,以古典和電影原聲為主)。這套音響,至今功放仍然在,還能用。而音箱,在單元壞了之后,拿來做了把實驗用了(成了NS17的其中一個失敗的版本)。這就是下圖中后面那套-音箱、功放和CD機,用了差不多20年。
也正是因為發燒,自己在2002年開始曾經瘋狂泡各種音響和音樂論壇,到處發言。當然,音響是不能見人的(入門級的),但聊音樂還是可以聊幾句的(聽了很多年的古典音樂和其它音樂,存了不少的”貨“)。也因此混了當時一家音樂分享論壇-基點俱樂部,這是個規范的音樂分享論壇,不違反版權的分享,只能聽不能下載。還混了個版主當了十余年,交了不少的朋友,其中就包括老ken,還有維卡亞等。也蹭聽了不少的銘器(感謝當年深圳的一群燒友們,還有好多屆的廣州音響展)。
2008年以后,自己回到了成都,又開始為生活而奔波。直到自己再次于2012年進入一家外資(這回是英資),終于又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摸魚的時間,重新開始(再再次)自己的發燒之路。依然還是聊音樂,在色影無忌的視聽論壇上聊電影原聲,發了一個大約有200位電影原聲配樂家及其代表作的超級長貼(也因此認識了方崠清老師)。
那些為電影配樂的作曲家們(歐洲文藝片中的女神們)
2013年初的一天,自己再次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基點俱樂部,翻看自己的貼子。無意間居然看見了論壇居然出了一款紀念音箱,也就是后面大名鼎鼎的基點MC12,一對3寸小全頻有源音箱。由老ken設計、調試,基點榮譽出品。然后得知,自己是版主,可以免費獲得一對。俺要了最騷包的紅色,嘿嘿。
這是一對非常優秀的音箱,中頻非常的迷人,而且音樂味十足,在桌面播放什么都有滋有味。我用它用了很久,非常的喜歡它的聲音。從此成了老ken的小迷弟(兼老朋友),到處幫他推銷,尤其是在色影無忌論壇上。因此也和老ken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后面他成立了聲技公司,推出的每款產品我都成了當仁不讓的“槍手”(好處是可以免費得到一對),包括他的MC13和MC15(非常非常優秀的國產音箱,5寸二分頻封閉式,我后面用自己的NS15致敬了它),以及他的耳機MC2和MC7和MC9,還有老ken的絕唱-MC14。
因為他的MC2耳機,自己陰差陽錯的走上了做耳機之路,詳見俺的耳機經歷長文的第二篇。然而,就在自己剛走上做耳機之路沒幾個月,2017年3月的某一天,自己得知老ken得了絕癥(肝癌晚期)。老ken因此做了手術,做了很多的治療,但也沒法挽回。不到半年就告別了他剛開始的事業,留給我們這些老朋友們無盡的感慨和唏噓!(老ken要在的話,我大概不會如此不自量力的去做音箱了!)
老ken走后,他留下了幾個未完成的產品,除了前面提到過的MC14外,就是上面這兩對:4寸二分頻的MC16和6.5寸二分頻的MC17。自己曾經在之后不久約過他的遺孀,希望能繼續這兩對音箱的開發,并幫助聲技的經營能繼續下去。可惜,卻慘遭誤解(自己后面得知,當時打聲技主意的人不少,所以也難怪被誤解了)。幾次溝通未果后,自己在2017年底找了做單元的朋友,他是珠三角一家單元廠的負責人,給海外做單元OEM已有近二十年了。另一位是做音箱diy多年的朋友,他的主業是修飛機,技術水平很高,經驗非常豐富。準備自己親自上陣,既幫老ken完成他未完成的作品,也實現自己很多年的愿望,完成自己曾經的夢想--做屬于自己的音箱產品,這也是自己的首對和第二對音箱命名為NS16和NS17的原因(以及第三對的NS15以及后面的NS14)。
希望老ken在天之靈,在聽到自己的NS系列的音箱時,能感到滿意并安息!我也將盡自己的全力去做好它們,不讓好友失望!
二、艱難誕生的NS16
不過很可惜,自己沒有能拿到MC14用的4寸和0.75寸的高音單元(這個是聲技的商業機密了)。自己希望能從比較容易的桌面小音箱開始做起,因此選擇了一只同軸5寸單元。為什么選擇同軸呢,是因為它的高音單元和中低音單元是在一起的,所以中近場聲場非常好,非常適合于桌面和小房間使用。而且市面上同軸單元非常少(同軸單元做好非常困難)。在經過仔細溝通后開始了單元的制作,收到初始的樣品單元大約是2018年2月左右。
初版的NS16如上圖所示,我們還找來了進口的丹麥斯泊特的同款的單元,做成樣品箱比較。在單元修改二三次后(期間又做了好幾對樣箱),重新制作的樣箱如下,在和進口同類產品對比中,中低頻完全不輸,高頻還更為漂亮。
但是,自己希望它的體積能更小一些,以方便桌面的用戶(雖然這樣會犧牲一些低頻表現)。于是又修改單元,重新做樣品:
試聽過程中還是發現了問題,于是又修改單元和分頻器。重新制作箱體,最終的樣品如下,這回送消音室進行測試,頻響參數等都滿足要求,再送回來進行試聽,確保聽感滿足自己的要求。
而等最終的產品確定上市已經是2018年3月了(發貨是4月多近5月的事了),轉眼一年三四個月過去了。期間樣箱做了6對,單元做了7版,分頻器也隨之修改了六七版。
自己也算是通過NS16了解到音箱產品研發之艱難!做響,真的不能再容易!但如果想聲音好,則需要一版版的修改。從單元、箱體、倒相管一點點的試,期間每個調整,基本都需要分頻器跟著調整。最后產品還必須進消音室確定頻響、失真曲線是否沒有問題,并通過聽感確定最終的聲音是否滿足要求。想要隨便整單元、分頻器,一版過,聲音還好。不是做夢,就是吹牛,或者就是經驗和技術頂級的大神了。
而這還只是對桌面級的音箱的過程,而自己的第二對音箱也就是NS17的研發過程就更為復雜和繁瑣,所耗費的時間也更長。
三、三年之后的升級
2021年11月,自己經過半年的準備,上了一款4寸全頻的NS14。這是一款4寸全頻,也就是MC14的改進版,用的是MC14的單元的改進版。它的人聲非常的富有魅力,韻味十足,放弦樂和流行都非常出色。而且它的低頻下潛可以到60Hz-6db水平,又是前倒相設計,放桌面非常的適合。而且我還為它設計了一款陷波器,這使得它的頻響更為平坦,人聲也更為突出。
由于NS14的推出,NS16就可以不用主要考慮桌面了(俺一直對它的低頻表現不滿足)。我也就放開手腳,準備給它升個級,盡量發揮它最好的性能。這就是最近發售的NS16二代音箱,升級的時間花了同樣的一年多(從2021年9月到2023年4月)。
首先需要升級的是單元,自己把它的低頻下潛提升到了55Hz水平。同時通過前倒相的設計提升了它的低頻量感,在聽感上已經和50Hz下潛的箱子非常接近了。對于一對5.5寸同軸音箱而言,這個下潛已經非常好了,和同樣的5寸二分頻音箱保持一致了,但它還有同軸音箱中近場聲場好、人聲脫箱感突出的優勢。同類的同軸音箱(比如天朗和kef都只到60hz的水平而已)。
高頻延伸方面,它也做到了30k Hz,這使它的高頻更為理想,高頻平滑而富有光澤。
當然,為了低頻能更好的發揮。它的體積也從原來的7升增加到11升的水平,增加了近40%。這里也順便科普一下,低頻下潛在40Hz以上時,5Hz的差距感覺上就是兩個完全不同檔次的區別了(當然,前提是失真保持一致)。所以,55Hz下潛加前倒相的設計的NS16二代和一代在低頻上的差異已經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兩只音箱了,雖然從單元口徑和外觀上完全看不出來。
為了更好的發揮它的實力,NS16二代的分頻器也是全新設計的。分頻點從原來的2.5k改為了3.5k,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是繞開了人耳敏感的頻點(一般2分頻分頻點在2.5k,在這個頻點人耳還是相當敏感的)。同時新的分頻器結構還簡化了不少,這讓它更易推動了。它所用的電路板仍然是為原NS16的,你可以看見元件精減了。這里稍微說一句,分頻器并不是越復雜越好,也不是越簡單越好,而是合適才是最好。不過,元件少一些,驅動效率可以提高,推動也更容易。
上圖為初版的分頻器及NS16二代在消音室測試的圖。最終版的分頻器長這樣,區別是升級了分頻電容,高音的升級為Bennic的XPP級電容,低音主分頻電容也升級為了Bennic的B03級(即圖中黃色的那只)。這里再度科普一下,圖中看起來像是電解電容的分頻電容是Bennic專門為低頻分頻設計的分頻電容,其中黃色那只是他家的最高級的B03級。它的價格一點不比邊上的XPP電容便宜,用它可不是為了省成本。你可以在很多的hi-end級的極品音箱中找到它的身影。
新的單元、箱體和分頻器的設計讓NS16的頻響曲線更為平滑,它在消音室的測試曲線如下圖(紅色為0db曲線,藍色為-3db曲線):
頻響曲線還是很給力的,在8k以前波動非常小,在10k以前除了8k那里有一個非常小的峰外(這個是振膜的諧振峰,沒法消除的),其它都非常好,達到+/-2db水平了。聽感上聲音也非常的流暢。可以調節的高頻調節開關讓它可以更好的適應聽眾的口味。
為了更好的搭配它,我還專門出了一臺A90功放。采用TDA7294集成電路,功率達到了100瓦8歐,160瓦4歐。這是各方面都拉滿的一臺小型化AB類功放,電源、散熱、用料都是絲毫不做妥協,用它推動NS16二代和NS15都不在話下。用它搭配NS16二代,一套入門級的hifi系統5000元就可以搞定了。
自己機緣巧合把自己的愛好做成了事業,很幸運也很有成就感,非常的享受!NS16是自己的第一對音箱,歷經磨難才算做到了自己覺得不錯的效果。希望大家能喜歡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