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得了孤獨癥,你會怎么辦?
要么放棄,要么開始康復訓練。
這是兩種都無奈又不得不選擇的過程。
大多數孤獨癥家庭都會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絕望、悲痛和無法接受后,最終選擇接受并開展長期的康復訓練。
但是,當你每年花費十幾萬,乃至多年累積花費數十位、一百萬之后,孩子依然進步不大,或者還是在原地踏步,作為父母又不想放棄,卻又無力堅持的時候,你該怎么辦呢?
一位特教老師講述了她所親見的孤獨癥家庭帶孩子康復的故事,最終以深刻的教育總結了以下幾點。
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
北方一個小縣城,縣城的醫療水平和對于孤獨癥的認知有限,所以導致很多孩子發現晚,甚至在當地都無法確診。
這兩天碰到了這樣一對夫婦,我原本以為像我們這樣掏空積蓄為孩子去干預已經算是鳳毛麟角了,竟然還有賣車賣房去大城市做干預。
故事中的星兒父母原本是在工廠打工的,孩子兩歲多還不會說話,在本地醫院確診的是發育遲緩,為了安全起見,就去了一線城市的兒童醫院,大概的經過和絕大多數父母經歷的一樣,從一開始的心驚膽戰,到后來的不甘最后是接受。
夫婦倆在工廠里都工作了十幾年,家里的積蓄有40多萬,一開始想著這是個病治就好了,什么基因診斷監測、過敏原、腦磁顱、全方位感統都去做過了,40萬的花出去的速度就是八個月,房租、吃住、請專家等等。并不是誰去欺騙他們或者糊弄他們,他們自己也說了,就是想著40萬花完就回家。
長時間的不去工作,他們的工作早就被其他人代替。工廠的工人很少有能拿到賠償金的,雖然是他們自己主動選擇離職,但是特殊情況,公司給了他們一個人10W+左右就是一年的薪水,于是他們又帶著20萬去了北京。
從北京到三線城市,從康復醫院到各種康復機構干預,花銷一年比一年大,家里把房子,車子都賣掉了。在北京,夫婦倆吃糠咽菜,上著6000+的感統和300/半小時的小課。昂貴的課時費把這個價掏的一干二凈,夫婦倆最明智的就是沒有去舉債,因為他們認為什么事情都是靠自己。
2023年,孩子四歲回到了所在的小縣城,要說沒有改變那就是在騙人,但是很不幸,他們的孩子是中度的孤獨癥,這么高強度的干預訓練如果換成是高功能早就幼兒園小學融合班了,中度的孩子現在在幼兒園還是需要照顧多一些。
前后花銷有100+不到120,夫婦倆把最后一分錢用盡后,也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他們現在回到了小縣城繼續工作,孩子也是在縣城一家機構干預,也不出去干預了,目標是幼兒園畢業成功能上小學。
這樣的故事其實在孤獨癥圈內并不少。也讓很多見證過的特教老師無法平復,父母愛的偉大和無奈展現得淋漓盡致,在信息不對稱的國內以及家長和機構不對等的關系中,很多孤獨癥患兒家長一方面無法深入了解孤獨癥,也不明白怎么開始干預;一方面只能無奈地在巨大的康復費用中成為很多機構待宰的羔羊。
這位故事中的家長最后總結:千萬不要賣車賣房去做干預!千萬不要!希望所有星兒爸媽都能認清孤獨癥,選擇正確的干預路徑!
在這個提問和故事后面,部分家長或特教老師及網友評論:
“我也認識好幾個家長是掏空家底去干預的。說實話,干預好的都是孩子自身發育好,干預不好的都是孩子底子太差了。并且底子好的孩子就算不干預,他也會一定程度的發育起來。希望家長們不要心存幻想,不是砸下去錢多就會有好的回報,而且有問題的孩子他始終是有問題的?!?/p>
“機構的目的就是盈利,也不是福利機構啊。我也被黑心機構騙過,還好只損失了幾萬,我馬上清醒,換機構換老師?!?/p>
“有很多家長砸了很多錢,孩子最后連蘋果都不懂,底子最重要!除非你找到專業的,或者他真的能拉你孩子一把。但是現在濫竽充數的太多了,培訓一個月就出來做個訓老師,收費還死貴死貴!”
“我們花了30多萬,但是不后悔!我兒子前期干預挺成功的,追趕速度很快,從一開始比別人差到現在在機構遙遙領先。雖然比不了正常寶寶。”
也有經過康復訓練孩子有很大進步的:
“我們六個月手都伸不開,開始大運動干預,干預后7個月打開抓東西,后來進步很快。大運動會爬了以后休息沒干預,到了一歲8個月還不會喊爸爸媽媽再去干預。干預后1歲10個月開始喊媽媽。進步神速。現在4周歲,給看看繪本,問他為什么小盆友不理他了?他會回答因為他把小兔子球踢飛了,還把小烏龜畫畫撕了,所以大家都不喜歡他了。幼兒園老師反應,還不錯,就是比正常寶寶差。我已經很滿足了。”
“陪伴勝過千萬。家長自學游戲+ABA,比大撒手、僅靠機構強N倍?!?/p>
一位自稱“60分媽媽”的網友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經歷了這么多,覺得生而為人實在是太苦了,我也只有用盡全身的力氣幫助他。我兒子確診的是高功能,甚至邊緣型,有時候看他覺得特別典型,有時候又覺得十分正常,當他表現正常的時候,甚至有點恍惚,這一切都是做夢吧,所有的跟孤獨癥有關的一切都是在夢里吧,一覺醒來依舊會是一個美好的早晨。轉眼間幾年過去了,這個美好的早晨還是沒有到來,而我現在已經可以平靜地面對一切了。
正如這位星媽從拒絕到接受的過程,幾乎所有的星兒家長接受不了很正常,這是每個孤獨癥患兒家長必經的階段,孤獨癥是概率問題,可“為什么偏偏是我?”卻并不是孤獨癥本身能夠隨機選擇的。
因為信息的不對稱和閉塞,很多家長現在回想起來里面的水很深,比如群里有康復很好的案例,甚至是誤診的孩子,看完后就心存僥幸,如果這是我的孩子有多好。還會有一些腸道補充劑、重金屬超標等各種奇奇怪怪的案例,讓人覺得只要治好了腸道、重金屬不超標了,孩子就正常了。
還會有所謂群主偷偷加家長,幫你分析,你家孩子問題不大,堅持吃什么藥就行,誰家的孩子就是這樣好的……
那時候乃至選擇依然會有很多家庭真是死馬當活馬醫,每天無奈地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接受各種現在被驗證不靠譜的信息和所謂的治愈方法和藥物。
面對孩子不聽指令情緒爆發的時候,家長就覺得特別無力,欲哭無淚,完全不知道怎么處理。
很多家長不知道未來怎么樣,但依然會抱著有問題解決問題,升級打怪的想法和做法繼續堅持。有時候想,就算是個正常孩子,家長不也得一直跟著他升級打怪嗎。
與其花費一百萬最終換來無效,這或許才是每一個星爸星媽該有的心態。
羿云天,非著名寫作者。原名徐亨福,生于蘭州,現居鄭州。原創最深度的娛樂影視評論,時事熱點解讀,家庭教育分析與心理咨詢。不隨波逐流,有料有態度,更有溫度。新浪微博:羿云天;微信公眾號:羿云天說(ID:yiyuntianshuo)。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