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師愛德華茲·戴明說:“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須用數據說話。”
2023年5月5日,在成都舉辦的中國基層醫療健康萬里行川渝大會活動上,醫家頭條創始人包亞婷為與會嘉賓帶來了《基層醫療渠道 行業數據分析》的精彩演講。她用一組組數據,揭示出了基層醫療行業的現狀和痛點,并為行業未來的發展指出了方向。
以下為她的演講提煉,經過醫家頭條整理編輯:
- 中國有100萬基層醫療機構,其中包括30萬家診所,60萬家農村鄉鎮衛生室,還有10萬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四川有基層衛生醫療機構70671個,其中有民營醫院1867個,診所20563個,鄉鎮衛生院2799個。
- 52%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日均就診量低于20人次,患者流失嚴重。
- 基層診所流失的患者中21.7%都去了三甲醫院、公立醫院,更多的患者去了互聯網醫院和抖音、快手等社交平臺。
- 基層診所的6大癥結所在:
一是醫療廣告夸大宣傳。醫療廣告違法成本非常高的。僅僅在四川,每天都有1到2起因為醫療廣告違法宣傳被罰款2萬—20萬之間的案例在發生。
二是服務管理意識缺失。營養治療必須回歸到一線治療,健康管理中心門店才能顯示專業和服務的最大優勢,這也是轉型和服務的方向。
三是洞察患者心理缺失。很多診所沒有做到跟患者互動,醫生與患者之間沒有進行深度的溝通與交流。
四是專科造詣不夠深。很多基層醫生在專科深度挖掘上是有很大的市場空間的,但是他們忘記了這個步驟。只有術業才有專攻,當事情還沒有做到極致的時候,往外拓展的時候很有可能使診所走向一條死路。
五是領地意識太強。很多基層診所醫生都沒有搞清楚自己的競爭對手是誰,經常把自己的眼界放得太小了。歸根結底,最終把自己干掉的絕對不是隔壁老王,而是外來新物種,或者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六是學習創新能力弱。基層醫生是臨床實戰經驗非常豐富的一個職業,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做的是拓展服務意識,拓展經營管理意識,拓展向外學習新玩兒法的意識,包括一些新技術的創新。
- 基層醫療迫切需要解決的四大問題:一是關于新技術的需求;二是關于規模化的需求;三是關于患者引流的需求;四是新生代新理念的需求。
- 對基層醫生來說,需要診所平臺實現個人價值,要堅信任何人的創業情懷并不僅僅是為了掙錢,而是應該為了減少患者病痛和苦難而努力,這才是真正的人生價值。
- 塑造品牌還是要看第三終端基層醫療。而反過來,基層醫生需要的是專業,需要服務和臨床造詣多維度的需求,需要很多品牌提供給他綜合的解決方案,而并不僅僅只是產品的輸送。這個綜合解決方案的背后有專家資源,有學術資源,還有榮譽資源,還有針對基層醫療暢銷的動銷玩法資源,還有科研資源等等。
- 借鑒與破圈。很多母嬰店、百強營養店主向營養調理轉型之后,一年能夠做一千萬的生意,做的好的有五千萬。所以母嬰行業能夠這樣賣貨,其實基層醫療行業應該更有優勢,醫生和患者的黏性要比母嬰店主與顧客之間的黏性更強。
- 海明威說過:“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一個人必須是這個世界上最堅固的島嶼,才能成為大陸的一部分。”在互聯網發展特別迅猛,包括互聯網醫療、AI快速發展,生物醫術不斷創新的時代,基層醫生更需要抱團取暖。分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
中國基層醫療是一張蜘蛛網,它羅布在祖國山河人間的每個角落。當百姓無法觸達到醫療頂端技術的時候,基層醫生可以讓“醫者仁心”照進每個百姓的心田。基層醫療,未來可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