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Lin B, Hu Y, Xu P, et al.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and individualization of linezolid[J].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2022, 10: 967311.
利奈唑胺是惡唑烷酮類的合成抗菌藥物。因具有良好的穿透性,會在組織中的蓄積而被用于治療外科感染,但個體間利奈唑胺暴露差異與療效和不良反應差異有關。目前關于利奈唑胺治療藥物監測(TDM)和個體化治療尚無指南或共識。為此,浙江省藥理學會治療藥物監測學部、浙江省藥學會醫院藥學學會感染性疾病藥師組招募相關領域專家,共同探討利奈唑胺TDM及個體化治療相關問題。專家組審議了18個臨床實踐問題,與外部專家進行了三輪會診;最終形成這份共識。
專家小組建議
得分1-4不推薦,5-7弱推薦,8-10推薦。
01
利奈唑胺是否需要TDM?利奈唑胺TDM的靶范圍是什么?
(1)建議利奈唑胺進行TDM。(評分:8.90)
(2)建議維持利奈唑胺的谷濃度為2-8mg/L。(得分:8.60)
02
利奈唑胺的TDM推薦采用哪種檢測方法?
通過HPLC-UV或LC-MS/MS方法定量測定人血漿或血清中的利奈唑胺。(得分:8.80)
03
進行利奈唑胺定量測定的實驗室應如何進行質量控制?
采用體內藥物分析技術、質量控制標準和臨床干預機制。(得分:9.15)
利奈唑胺體內藥物分析技術的質量控制應包括專屬性、靈敏度、準確度、重現性和穩定性的研究。質量控制標準應包括實驗室內和實驗室之間的定量測定方法指標、檢測人員的資格和認證、檢測程序的標準操作規程(SOP)、臨床路徑和獨立外部質量評估(EQA)。實驗室應有專門的質量控制人員。實驗室應具有足夠的能力并參與TDM專業機構或政府授權的質量管理機構的質量評價活動。利奈唑胺的定量檢測,應提前制定相關技術指導性文件、質量控制計劃、臨床干預計劃。在利奈唑胺定量檢測前,這些質量控制文件應在適當監管機構審查后發布。
04
應如何報告利奈唑胺TDM結果?
TDM報告應提供檢測結果、解釋以及治療建議。該報告應針對所討論的患者進行個性化。(得分:9.15)
TDM報告沒有最佳實踐,但根據治療藥物監測標準專家共識(2019版)和臨床實踐經驗提出了這些建議:完整的利奈唑胺TDM報告應包括基本信息、檢測結果以及治療建議和解釋。基本信息包括申請人、患者和樣本的信息。患者信息應包括患者類型、身份、性別、年齡、體重、血清肌酐水平和采樣當天或過去3天的肌酐清除率(CLCr)估算。病原體的最小抑菌濃度(MIC),且包括確認或疑似病原體和局部耐藥信息,用于后續藥代動力學/藥效學(PK/PD)計算。利奈唑胺的PK受年齡、性別、體重、腎功能及利福平合并用藥等因素的影響。因此,這些因素應包括在TDM報告中。樣本信息應包括樣本類型、采集時間和利奈唑胺給藥方案(最后兩次給藥的劑量和時間)。只有合格的樣本才能做出有意義的解釋。樣本采集時間、動脈或靜脈或中心靜脈導管(CVCs)中血液采集、采血管等的任何錯誤,都會誤導結果。
檢測結果應包括濃度、定量單位、治療范圍、定量上/下限標記。測試結果的解釋應包括監測目的、結果分析和結論。結論應結合治療方案、腎功能、合并用藥和臨床反應。治療建議應基于檢測結果、監測目的和患者信息。如果需要調整利奈唑胺劑量,推薦基于藥物計量學進行劑量計算。此外,還需要根據患者和疾病的特點進行個體化監測和隨訪。
TDM報告應在24小時內發布,以提供調整治療的時間。報告應包含測試操作員和報告審查員的簽名。
05
哪些患者應考慮利奈唑胺TDM?
重癥患者、兒童、腎功能不全/亢進或肝硬化患者、老年人、肥胖患者和服用已知與利奈唑胺相互作用藥物的患者。(得分:9.50)。
06
腎功能不全患者應如何調整利奈唑胺劑量?
(1)對于未接受血液透析(HD)的腎功能不全患者,我們建議利奈唑胺可減少至300mg q12h方案。(評分:7.90)
(2)必須考慮透析與腎功能不全患者的利奈唑胺劑量不足問題,必要時應根據TDM增加劑量。(評分:8.70)
(3)無論腎功能不全患者是否正在透析,我們建議根據TDM都應調整利奈唑胺的劑量。(得分:8.15)
07
肝功能不全患者是否需要調整利奈唑胺劑量?
不建議調整輕度至中度肝功能不全(ChildPugh A級或B級)患者的利奈唑胺劑量。(得分:8.65)
08
肝功能不全患者應如何調整利奈唑胺劑量?
在ChildPugh C級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中減少利奈唑胺的劑量。(得分:8.40)
09
是否需要針對體外膜肺氧合(ECMO)患者調整利奈唑胺劑量?
ECMO患者需優化利奈唑胺劑量。(得分:8.75)
010
ECMO患者應如何優化利奈唑胺給藥?
ECMO患者使用以下給藥方案:
? MIC ≤ 1mg/L:600mg q12h。
? MIC = 2mg/L:600mg q8h。
? MIC > 2mg/L:可能需要超過4倍的常規劑量來實現PK/PD目標。這種療法的安全性尚不清楚,因此我們建議改用其他敏感抗生素。
無論使用哪種劑量,都應根據TDM結果進行調整。(得分:8.40)。
011
兒科患者是否需要利奈唑胺劑量優化?
需優化兒科患者的利奈唑胺劑量。(得分:9.60)
012
兒科患者應如何調整利奈唑胺的劑量?
根據TDM調整兒科患者的利奈唑胺劑量。(得分:9.25)
013
肥胖患者是否需要利奈唑胺劑量優化?
標準利奈唑胺劑量不足以治療肥胖患者,因此建議調整劑量。(得分:9.30)
014
肥胖患者應如何實施劑量優化策略?
應根據CrCL(CKD-EPI)估計值調整利奈唑胺劑量,由于血小板減少癥的風險高至不可接受,因此不建議將劑量遞增至600 mg q8 h(表1)。(得分:8.95)
表1為超重和肥胖患者確定利奈唑胺最佳劑量的算法。
015
結核病患者應如何個體化使用利奈唑胺劑量?
建議用利奈唑胺600mg,每日兩次,為期1個月。對于長期治療(如果耐受到治療結束),建議每天一次,最大劑量為600mg。無論劑量如何,建議對結核分枝桿菌菌株的AUC進行TDM,并測定MIC。推薦的目標是AUC/MIC > 100。(評分:9.05)
016
中樞神經系統(CNS)感染患者應如何調整利奈唑胺劑量?
對于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腎和肝功能正常的成人和12歲以上兒童的利奈唑胺推薦劑量為600mg q12h;11歲以下兒童為10 mg/kg q8h;早產兒(胎齡:34周)和7天大的嬰兒為10 mg/kg q12h。(得分:8.65)
017
應如何監測利奈唑胺的不良反應?
(1)在利奈唑胺治療期間檢查血小板以監測血液學毒性。(評分:9.35)
(2)對于長期連續(>1個月)使用利奈唑胺達到谷濃度>8 mg/L的老年、腎功能不全、血小板減少、低體重的患者,建議給予藥學監護。(得分:9.40)
018
應如何預防和治療利奈唑胺相關的高乳酸血癥?
(1)在使用利奈唑胺時監測血液利奈唑胺和乳酸水平。
(2)利奈唑胺不應與影響線粒體功能的藥物聯合使用。
(3)肝功能或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或利奈唑胺治療>1個月的患者,應監測高乳酸血癥。
(4)如果發生高乳酸酸中毒,我們建議停用利奈唑胺并盡快糾正酸中毒。(得分:9.3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