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微笑了
01.
錢鐘書有一句犀利的話:
“對于丑人,細看是一種殘忍。”
這描寫精準得可謂是入木三分,令人佩服不已。
這句話出自錢鐘書《圍城》。原話是方鴻漸對朋友所說的:“我知道她難看,可是因為她是我們的恩人,我不忍細看她。對于丑人,細看是一種殘忍——除非他是壞人,你要懲罰他。”
方鴻漸的本意是讓朋友善待對他們有恩之人,盡管她長相不佳,但他們不應該攻擊她的外表,更不要盯住她看,做人要講禮貌,要尊重他人。
說到底,長得丑并不是對方的過錯,不應該用“細看”來懲罰她。
但是,意想不到的是,如今不少人甚至拿“此話”來調侃他人的長相,慢慢有點變味了。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對于丑人,細看是一種殘忍”這種說法,錢鐘書妻子楊絳卻有不一樣的看法。
02.
楊絳在《走到人生邊上》提及到,他們家曾雇傭過一個最丑的老媽,姓郭。
這位郭媽很丑,楊絳是這樣形容的:“我卻認為對郭媽多看一眼是對自己的殘酷。”
“她第一次來我家,我嚇得趕忙躲開了眼睛。她丑得太可怕了:梭子臉,中間寬,兩頭窄,兩塊高顴骨夾著個小尖鼻子,一雙腫眼泡……她是小腳,一步一扭,手肘也隨著腳步前伸……”
其實,比起外表不揚,郭媽的人品更是不佳。譬如,喜歡買菜揩油,不保守秘密,不關心他人等。甚至有一次楊絳獨自在家,病得起不來床,郭媽從不問一聲病,從未看楊絳一眼。
沒想到的是,此后不久,郭媽卻病倒了。而,楊絳反而給她熬了粥,端到她床前。
從那以后,郭媽才對楊絳改變了態度,心上事都和楊絳講了。
原來,郭媽也是個可憐人,丈夫因為她丑,結婚后一兩星期就跑路了,找別的女人生孩子去了。
但是,很奇怪的是,在看郭媽對鏡理妝時,楊絳卻看到她不丑的樣子:腫眼泡也不覺腫了,臉也不麻了,嘴唇也不厚了,梭子臉也平正了。
這就是郭媽的“鏡中人”的模樣。
再后來,還有一個糊涂的收發員看中了郭媽,那大概在他眼里,郭媽就是“意中人”模樣吧。
其實,人丑不丑,就看你怎么看,怎么品,怎么處。
我們看到的模樣,可能都是帶有主觀色彩的,就連再客觀的評價也是站在某種利益、目的以及審美出發的。
正如楊絳所說的那樣:“我屋里有三面鏡子,方向不同,光照不同,照出的容貌也不同。一面鏡子最奉承我,一面鏡子最刻毒,一面最老實……”
我們真能看到自己的真相嗎?
未必。
我們看到的都是他人表現的自己。
外表,只是一個人的軀殼呈現,丑不丑真沒有那么很重要。正如楊絳所說那樣:在鏡子里,假如臉是歪的,天天照,看慣了,就不覺得歪。假如一眼大,一眼小,看慣了,也不覺得了。
比起外表,我們更要注重個人的內心修行。
常常照一照內心的那面鏡子,自我檢討、自我覺知,自我覺醒。
03.
人都是有很多面的。
郭媽與楊絳的交情是很淺的,盡管楊絳不喜歡這位保姆,卻一直雇傭她。
“她太欺負我的時候,我就辭她;她就哭,又請人求情,我又不忍了。因此她在我家做了十一年。”
錢鐘書與楊絳讓一個超級丑的女人,留在家里當11年的保姆而不換,這一點實屬不易。細看是一種殘忍,多看一眼是對自己殘酷,這份大度與容忍,何嘗不是一種善良。
生活在一個看臉的社會,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人的長相,不要過度對他人品頭論足,對他人保持一份仁慈和善良。
特別喜歡楊絳,回顧她這一生,她是何其的淡然若菊,通透善良,專注有才。
特別喜歡她這一段內心獨白:“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美也好,丑也罷,日子還得過下去。
那些不被理解的孤獨時刻,終究會過去;那些念念不忘的人,也許不久就忘得一干二凈;那些無法釋懷的言論與傷痛,終有釋懷的一天。
無論你愿不愿意,那些事、人、物都沒有那么重要。一切不過是自己的執念,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好好過好自己日子,足矣。
愿您參透楊絳先生的百年人生智慧,做一個明媚從容、淡定優雅的女子,好好與自己促膝長談,與孤獨握手言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