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 據北京疾控中心發布的疫情周報,自4月24日-30日以來,新冠感染連續兩周超越流感,重返法定傳染病病種排名第一。綜合分析各地的零散數據,5月初的核酸陽性率同比至少上升2倍。鐘南山院士表示,估測全國有85%的人感染過新冠病毒,抗體能在4-6個月內保護人體,從去年12月算起,現在已經到了這個時間。
2. 近期的感染者絕大部分還是“首陽”,但“二陽”也在快速上升。專家研判,當前中國的人群總體免疫保護水平仍然較高,出現區域性規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研究顯示,新冠二次感染者總體而言癥狀較輕,并未造成更高重癥或死亡風險。
3. “二陽”比例不高,說明前一波感染形成的群體免疫屏障比較高,但XBB系列新變異株占比上升,其傳播力更強,導致上次沒陽的人這次更容易中招。不過,由于人群中七成或以上的體內仍然有自然感染形成的中和抗體,這波“補陽”疫情在波峰上不會太高,但時間會比較長,將延續到今年10月。
4. 對于免疫力低下人群,有必要做好充分防護;對于高危職業者,有必要進行抗體檢測;對于在上波或這波感染中癥狀較嚴重者,接種第二代能夠有效防控奧密克戎的新冠疫苗很有必要。新冠在局部地區重返傳染病第一熟悉的一幕正在重演: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近期出現了數量眾多的新冠感染者,曬自己感染新冠陽性的情況。網上,似乎第二波正在狂飚!但中疾控自4月29日發布第十六周(4月20——4月27日)的新冠疫情數據后,至今未再公布新的數據。新冠疫情的真實情況究竟如何?
據北京疾控中心發布的第18周疫情周報,在5月1日-7日北京市報告的法定傳染病超過了一萬多例,自第17周(4月24日-30日)以來,新冠感染連續兩周超越流感,重返法定傳染病病種排名第一。
5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表示,目前在廣州流行的主流新冠病毒毒株是XBB1.9.1。根據目前廣州市發熱門診的數據,在接受檢測的發熱病人里,有20%-25%是新冠病毒感染者。估測全國有85%的人感染過新冠病毒,約有11億~12億人。根據相關實驗室研究和新加坡等地的真實世界研究,新冠病毒感染后產生的抗體能在4-6個月的時間內起到保護人體的作用;但如果面對變異株XBB,其保護力可能會減弱,“從去年12月算起,實際看現在已經是到了這個時間。”
從下圖“全國疫情大數據”中可以看到,從5月1日開始,到5月15日,百度健康問診指數從67980人次上升到了5月15日的187657人次,百度疫情搜索指數從7542769人次到5月15日的19649159,兩個指數都呈現大幅度的上升。
自2023年3月起,各省份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率一直維持在1%以下,而從4月以來,此數據一直維持在1%以上,略有上升。因為沒有全國統一的陽性率數據,綜合分析各地的零散數據,5月初的核酸檢測陽性率在有報告過粗陽性率的地區,至少比四月的1%上升了2倍,遺憾的是,大部分地區的陽性率仍未可知。5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其中有這樣的表述:綜合這些因素,人群和衛生系統的抵抗力與新冠病毒之間已經取得了一個較為平衡的狀態。這種平衡更多的展示在心理層面,說明三年多的疫情過去后,恐慌心理已經平復。
“首陽”占據了近期感染者的主流,“二陽”正在呈現上升狀態盡管從4月10日以來,發端于上海車展的“二陽”成了熱搜熱點,但近期的感染者絕大部分還是“首陽”,亦即去年底今年初疫情中的“未陽”者。但“二陽”正在呈現快速上升狀態。5 月 4 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接受媒體采訪中表示:“第二波疫情目前確實有抬頭跡象,發熱門診的新冠檢測陽性率出現了上升。不過,醫院發熱門診新增的新冠感染者,主要還是首次感染者。”5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北京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有專家研判認為,“由于人群的免疫力存在隨時間衰減的客觀規律,近期開始出現感染病例緩慢上升的情況,人群免疫力衰退是一個逐步漸進的過程,當前我國的人群總體免疫保護水平仍然較高。“五一”期間人群聚集和流動性增強,客觀上增加了病毒的傳播機會,預計“五一”假期后局部地區疫情可能會出現小幅反彈,出現區域性規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內不會對醫療救治和社會運行造成明顯的沖擊。
關于新冠陽性的患者,究竟是“首陽”還是“二陽”,主要通過病史采集得知。據媒體報道,北京某醫院發熱門診的蔡鵬醫生介紹道,“基本上這幾天發熱門診每天的接診量在三百上下。最開始陽性的患者中,其實是‘首陽’比較多,現在‘二陽’的數量也逐漸增加,在我們門診的比例差不多是一比一。”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胡洋,在5月10日發布的微博上稱:“門診新冠病人增多,是一陽的多,還是二陽的多,來說說我的感受。今天早上門診總共看了80個病人,有4個人感染新冠,其中一個是一陽,三個是二陽。從數字上看二陽的比一陽的多,但其實從比例上看應該一陽的比二陽高,因為上次放開后沒有陽過的人少之又少,但我們門診上還是能看到一些一陽的人,說明上次沒陽的人,這次更容易中招,上次那些進入決賽圈的人,這次進入了加時賽。
5月初,中國疾控中心周報發布了廣東省疾控中心等聯合團隊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在368名感染過一次新冠病毒的人中,有104人二次感染,新冠二次感染率總體達28.3%。其中,兩次均感染奧密克戎毒株的人占18.4%。在104名二次感染者中,96.2%的人出現癥狀,但總體而言癥狀較輕,僅7.7%的二次感染者需要醫療干預(sought medical attention),且未發現危重病例。結果表明,二次感染并未造成更高重癥或死亡風險。
近期的“首陽”感染上升究竟該如何解釋??首先要說的是,上波疫情中的感染者在“五一”期間人群聚集和流動性增強,客觀上增加了病毒的傳播機會。這樣的大背景下,沒有發生很多的“二陽”,說明了那波感染形成的群體免疫屏障比較高;5個月過去了,“二陽”很少,這表明上波感染了BA.5.2、BF.7、BA.2及其亞分支形成的中和抗體還是有效的;現在這些老變異株的占比已經下降到了25%,而XBB系列新變異株的占比從2月中旬的0.2%增長到了4月下旬的74.4%。此外,“五一”期間2.7億人的全國流動,可能解釋了最近的“首陽”,是因為XBB系列變異株比上波中BA.5.2、BF.7有更強的傳播力;據分析,傳播力上升可達27%之多。按照基本再生系數18來匡算,上波未陽的在最近的旅游途中的聚集性場景中,如果沒有采取保護,被感染的幾率比去年底那波還要大。距離5月5日長假結束也有十多天了,自感有新冠癥狀,檢測陽性者數字都大幅上升,但是總數并不很多;分析原因,與這些感染者旅游結束回到出發地后的續發傳播有關,上波已感染者成了傳播阻力,高的抗體陽性率也抑制了這波續發傳播。現在廣州地區的發熱門診中,新冠陽性率已經達到了25%上下,預計還會上升到50%或者更高,但是,由于人群中七成或以上的體內仍然有自然感染形成的中和抗體,根據海外以及香港地區的回溯數據分析,這種保護至少可以維持10-12個月,那么,這波“補陽”疫情在波峰上不會太高,但是時間將會比較長,比如,延續到今年的10月份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稱,強生公司的 Covid-19 疫苗在美國已不再供應。目前美國CDC已要求不再使用之前的新冠疫苗,對符合條件的接種者,全部接種二價疫苗。目前美國供應兩種二價疫苗:輝瑞與莫多納。
由石藥集團生產的mRNA疫苗,已在多地開展接種。
個人如何做好防護?還需要接種疫苗嗎?對于那些至今從未被自然感染的人來說,“未陽”的原因可能是自身免疫力好,疊加上自我防護得當,在聚集性場所保持2米的社交距離,是種簡單易行的措施
對于免疫力低下人群,比如,腫瘤化療患者、免疫抑制劑服用者、自身免疫病患者,在去高危場合前,比如醫院、機場、展會,做好充分的防護是很有必要的對于高危職業者,比如外科醫生、牙科醫生等,檢測體內抗新冠中和抗體有必要,如果體內抗新冠中和抗體水平低于閾值,未來被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在上波或者這波自然感染中,癥狀較嚴重,那么接種能夠有效防控奧密克戎株的第二代新冠疫苗是很有必要的
接種疫苗最大的獲益是,是將任何人在任何時候感染了新冠后的身體健康上的不確定性,比如癥狀較重、后遺癥、長新冠,降到盡可能低,風險偏好者可以無視這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