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曼的我國偉大的抗日女英雄,她和丈夫陳達邦育有一子,小名寧寧,大名陳掖賢。
陳掖賢7歲的時候,趙一曼就被日寇百般折磨后殺害。
自幼喪母的陳掖賢被寄養在大伯父家,和父親陳達邦也失去了聯絡,因此陳掖賢從小就缺乏父愛母愛,性格也比較孤僻。
新中國成立前夕,陳掖賢才知道自己的父親并沒有犧牲,父子二人見面后陳掖賢得知,父親已經組建了新的家庭。
陳掖賢生活十分邋遢,還有很重的煙癮,一直融入不到父親的新家庭中,所以他干脆搬了出來自己生活。(下圖為趙一曼烈士給兒子留下的絕筆書)
從學校畢業后,陳掖賢分配了工作,做了北京工業學校的老師。
在這期間,母親趙一曼被國家認定為烈士,趙一曼的撫恤金也發放到了陳掖賢手中。
陳掖賢卻拒絕了這筆撫恤金,只是珍重地將母親的榮譽證書收了起來。
在那個年代,教師的工資算是很高的,每個月有69塊。
并且,陳掖賢參加工作后就分配到了房子,按理說應該是吃穿不愁。
陳掖賢卻完全不會理財,他對錢從來沒有概念,向來是“月光族”。
當時,學校的大食堂分三類菜品,純葷菜甲類,葷素搭配乙類和純素菜丙類。
按陳掖賢的工資,一個月都吃乙類菜,偶爾改善個幾次,吃點甲類菜,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但是,據陳掖賢的同事袁寶珊回憶,陳掖賢每個月月初只吃丙類菜,到了月中就只能吃得起丙類菜了。
等到了月末,就連吃飯錢都湊不齊了,只能去借當時單位發放的一種貸款,次月自動從工資扣除。
結果第二個月,陳掖賢到手的工資就少了很多,但陳掖賢還是我行我素,繼續這樣的生活。
1969年,陳掖賢被下放成了工人,和妻子感情也十分不好,在離婚后,他們的孩子被送到了四川,他的前妻張友蓮還患上了精神病。
陳掖賢壓力很大,成為工人后工資少了很多,他還要資助前妻,這讓他力不從心。
但這些壓力并沒有讓陳掖賢成長,反而是更加消沉。
有一天工友們發現,陳掖賢已經曠工好幾天了,工友們很擔心他,于是組團去他家拜訪,結果發現陳掖賢躺在床上,連起床的力氣都沒有了。
陳掖賢病倒的原因令人哭笑不得,竟然是三四天沒吃飯,餓得連床都起不來了,如果不是工友們發現陳掖賢,沒準他真的要被活活餓死在家。
這樣渾渾噩噩的生活一直持續到1982年8月15日。
這一天,工友們又發現陳掖賢好多天沒來,聽說陳掖賢出過類似的事,他們趕緊來到陳掖賢家中。
結果發現陳掖賢已經在家中自縊,用一根繩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年僅53歲。
作為趙一曼烈士的兒子,陳掖賢出生就帶著光環,但也因為革命的原因,陳掖賢自幼沒有父母照顧,導致了孤僻的性格。
再加上當時社會背景和大環境的影響,陳掖賢孤僻的性格并沒有得到改善,而是繼續侵蝕著他。
再加上婚姻的不幸,陳掖賢看不到一點生活的樂趣,這才選擇了一個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