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晚,2023廣州新年詩會“我穿越你的生命如謎”廣州圖書館西廣場舉辦,這是廣州圖書館于2014年首次在西廣場舉辦廣州新年詩會以來,時隔9年再次在戶外舉辦廣州新年詩會。
2023廣州新年詩會以“生命”為主題,選取了16首中外關于“生命”的經典詩歌,通過“地水火風”這樣的生命元素來演繹,充分利用聲音、舞蹈、形體、音樂、影像裝置等觀念藝術來呈現詩意的表達,利用廣州圖書館的建筑空間,合力完成一個質樸、靈巧、生動,充溢著豐盈生命力的詩會。
在創始人黃禮孩看來,詩歌是一種既是所指又是能指的藝術,它可以具象,也可以抽象,有著很大的表達空間;而生命,一直是詩歌的重要母題,用詩歌來進入生命,是為了在精神維度上做拓展,去擁有一顆自由、喜悅、充滿愛的心。通過詩歌的表達,讀者從中感受到自己可以觸及的部分,“我”主動選擇走向“你”,在生命里,詩性使舊生命成為煥然一新的生命,去做光明的抵達。黃禮孩說,廣州新年詩會是廣州熱愛詩歌的人們進入新年的一個儀式,今年雖然遲到,但在5月的最后一天,熱愛詩歌的人們仍然可以追隨詩人們的指引,在被視為城市客廳的廣州圖書館相聚。
2023廣州新年詩會由廣州圖書館與《詩歌與人》雜志主辦,廣州薩福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等多家機構協辦的。從整場詩會的空間設計和表現形式來看,廣州新年詩會同時也強調本土力量的呈現,這是廣州新年詩會被讀者視為具有廣州風格的一個重要表現。2023廣州新年詩會的總導演依然是對詩歌充滿熱情的符文瑜,執行導演則為經驗豐富、首次加盟進來的季楠。此外,青年舞臺設計師楊參、新媒體藝術家柯詠恩和林潤谷、實驗影像藝術家何伊童、青年藝術家傅彥斌、現代舞者肖智仁、聲音設計師梁瑾寧等廣州新生力量亦參與了本次新年詩會的主創工作。
另外,本屆詩會得到了珠江花城、奧適寶等機構有力的幫助,在多個社會力量的支持下,廣州圖書館聯合與詩人黃禮孩等主創團隊,共同向公眾呈現一場高品質的視聽盛宴。
回到首次舉辦地廣州圖書館西廣場
人類的生活發生在包羅萬象、林林總總之中,詩歌的創作與欣賞是其中之一,是人們呼吸所需要的空氣。人可以通過詩歌的語言贏得整個世界,對于內心渴望從街頭巷尾的瑣碎平凡之中暫時脫身的讀者來說,詩歌具有永恒的力量。通過對詩歌的欣賞而進入到凝神的片刻,之后是釋放。對于經歷了難以忘懷的3年,還可以通過詩歌讓我們生活的世界重新進入新的光線:必有人重新回到精神的源頭,回到新年初啟的時光里去。
黃禮孩希望與2014年第1次與廣州圖書館合作那樣,再次回到戶外舉辦。他說,在戶外詩歌是游走的,飛揚的,綻放的,是被天空所眷顧的。
有鑒于此,2023廣州新年詩會的演繹空間設計依托廣州圖書館傾斜又有弧度的西面墻體作為背景,把詩歌與圖書館的意象做一個融合,從而形成一個流淌的整體。詩會舞美空間設計楊參說:“詩會的空間設計以一條流動起伏的線條來構建,呼應主題‘穿越生命如謎’,從而去構建一個起始與終點同在的循環戲劇空間,讓詩歌在光影之間穿行獲得意想不到的表達”。
以詩為主題的多種影像數字演繹
詩歌的數字化表達這些年越來受到關注,廣州新年詩會一直在做著這方面的嘗試。從詩性空間出發,新媒體藝術家林潤谷與柯詠恩按照廣州新年詩會的內容文本,用跨媒介技術來創作,將詩歌中的空間現實與虛擬現實做實時影像演繹,為詩會提供了嶄新的觀看視覺效果。
柯詠恩說:“在詩歌里聆聽到大海的聲音,看到篝火的光,還聽見風吹起沙土的巨響,更多的面孔被沙土掩埋,又將其撿拾起,卻又從手縫間消逝不見。生命從何而來?又將到哪里去,值得我們一再去探索。”——正是這樣的思索,林潤谷將青年書法家傅彥斌的生命數據融入到藝術創作中,解碼“如謎的生命”,他們以“生命墨水”為媒介重新演繹其所書寫的文字:時間,無盡的時間/沉重,深邃/,我將等待你,/直到萬籟俱寂。//直至一塊石頭碎裂,/開放成花朵。/直至一只鳥飛出我的喉嚨,/消失于寥廓”(選自葡萄牙詩人安德拉德的《等待》)。藝術家們以詩意進入技術,把詩歌帶到人的想象邊界,帶來令人驚艷的效果。
作為本屆詩會主視覺設計、藝術裝置創作及書法數字影像演繹的青年藝術家傅彥斌則從廣州新年詩會的主題出發,他認為除“我”之外的任何事物,都是“你”的存在,而“我”相對于“你”充滿未知。他以抽象的文字符號來貫穿主視覺、藝術裝置與影像,使得“生命如謎”像未解的線索,帶來熟悉又陌生穿越。
本屆詩會的特別之處在于邀請到年輕藝術家參與,比如從廣州走出去,工作與生活在海外的青年電影導演何伊童,她拍攝制作了2023廣州新年詩會開場與結束的兩條短片《不水船I》《不水船II》,充滿象征寓意的短片為整個新年詩會提供了美學的色調。
何伊童說:“作為一個長年在海外工作的年輕藝術家,我感到十分有幸能為廣州的新年詩會創作短片。當導演符文瑜跟我說起詩會中廣博的意象:生命起源的謎題,宇宙運轉的法則,四季,星云與地、水、火、風,斐波那契黃金螺旋……我想到的是一枚小小的海螺:出現在沙漠上,回歸于水中。這枚海螺承載著生機與豐產的意象,在舞者手中被不斷撫摸、承托、傳遞。在太平洋東面的海風與山石之間,舞者以軟體動物一般靈巧又脆弱的肉身變換著姿態,成為一則生命的提喻。”
何伊童還說,從詩會的總策劃黃禮孩所選的兩首詩即普拉斯的《生命》和布拉喬的《我穿越你的生命如謎》中,她汲取了靈感,找到了表達的途徑。與其合作的兩位現代舞者楊智涵和傅金寶,亦在修長柔軟的身體爆發出強大的力量感,她們在舞動時的神情中充滿澄澈和神秘的女性力量。而化妝藝術家張舒則將母貝特有的細膩光澤巧妙地嫁接到了舞者的面孔上,使得海螺成為本體而面孔成為了喻體。與何伊童長期合作的攝影師杜冠廷也呈現出了影像詩性的審美,在舞者的肢體之外空出了充盈的詩歌聯想空間,為詩的想象留下了余地。
詩歌聲音為公眾帶來想象力
對于不少讀者來說,他們喜歡聽到悅耳的詩歌朗讀,詩歌的聲音需要或真切或樸素或有個性化表達的效果。真正的詩會應該是聲音帶來想象力,讓公眾體驗到文字的潛在可能性及在城市空間的外化的特質。
2023廣州新年詩會的總導演符文瑜表示:“在各種電子高科技產品日益成為我們身體的外掛,資訊的爆炸不斷地挑戰和突破我們原有的思維方式的今日,其實同時也會將我們內在的生命意識撕扯得支離破碎。大詩人布羅茨基說過,詩歌作為語言的最高形式,說句唐突一點的話,它就是我們整個物種的目標。如此說來,借助新年詩會這盞燈,我們原因為廣州的城市精神生活提供哪怕是一縷的微光。若你遇到這微光,愿你撿拾起光,感受到溫暖,感受到關愛。今年的主題是‘生命’,希望詩歌的音聲、影像,能讓我們心懷宇宙浪漫,也懂得珍惜人間日常。循光回到自己真正的精神世界中去。”
在詩會的音效部分,符文瑜與音樂總監梁瑾寧把詩會的朗讀做了不配音樂的設計。大部分詩歌朗讀會,朗讀必定配以大量的背景音樂,但在純正詩人那里,他們是原聲朗誦的,讀者更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本人或者朗誦者純正的文字氣息。
聲音是語言產生之初發生的事,2023廣州新年詩會除了粥樣、楊蓮等廣州詩人帶來原聲之外,還有王非、祖晴、牧言、仲思、楊芳、謝汪洋、許偉渠等語言朗誦家以及廣州圖書館的主持人陳陽呈現的聲音形象。本屆詩會將智仁實驗劇場的詩舞蹈和李想、李敏華、嚴艷、古嘉文、程霏組成的樂隊表演融為一體:在兩個完整樂曲的間隔或者舞蹈的空隙,詩歌朗誦的音樂背景只做音效,比如來大自然若有若無的天籟之音,目的是讓觀眾安靜地聆聽朗誦者的演繹,讓詩歌文字沒有被掩飾地裸露出情感來。詩歌聲音作為一個聯盟在詩會上產生,它與讀者的五感產生新的鏈接,這也是廣州新年詩會的魅力風格之一。
2023是廣州新年詩會誕生的第15個年頭,也是廣州圖書館攜手《詩歌與人》詩社合作的第10年。早在2008年,著名詩人黃禮孩在人文氣息濃郁的中山大學創辦“廣州新年詩會”,曾在不同的高校及不同的藝術空間流動性舉辦。2014年起,廣州圖書館邀請廣州新年詩會進駐,一起聯合主辦,為廣州圖書館的廣大公眾帶來閱讀的光芒,點亮廣州城市的精神天際線。
詩會創始人、著名詩人黃禮孩說:“廣州圖書館是廣州的城市客廳,一座城市的客廳有了經典的詩歌,自然會帶來文氣和靈氣,人在城市就有了片刻的安心之處。很多時候,我們生活在巨型的城市,就像一葉扁舟漂浮在大海,如果沒有找到心靈的壓艙石,我們的人生就會被顛覆的危險。發生在廣州圖書館的新年詩會,它既屬于詩意本身也屬于我們生活在此刻的自由心靈。一個人擁有杰出的書本或者偉大的詩篇,至少某個時候,我們的人生就不會迷失,就會找到在茫茫大海航行的壓艙石。世界向我們呈現出紛繁復雜的現象,讓我們在詩歌中穿行生命,去遭遇時代的風華與隱痛,去向往善和偉大的事物,向往大地上詩意的棲居。如果說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那么去讀生命之詩吧,但愿它免于生活帶來的恐懼”。
多年來,在大量詩人、藝術家、慈善家、讀者及媒體的共同努力下,廣州新年詩會已經成為廣州的一張文化名片,在國內及國際上獲得了多種榮譽,先后獲得2018年國際圖聯營銷大獎最富于啟發性項目之一、2018年第三屆廣東省圖書情報創新服務獎、2022年廣州市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創新項目(優秀案例)、2022年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優秀案例,另外獲得了360awards年度設計100強、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銅獎、KTK2021靳埭強設計獎銀獎等設計大獎等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