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也意識到了,就是我們父母總是習慣性的批評指責孩子。
至于父母為什么總是習慣性的批評指責孩子,我在《肯定式教養》專欄里給出過一個解釋,就是我們父母基于本能采用了一種否定式的教育理念。
因為我們的本能是為自己服務的,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其實并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是為我們自己服務的。因此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會感覺怎么簡單、怎么省事、怎么爽,我們就會怎么教育。基于這樣的本能,我們就自然而然的采用了這種批評否定的教育方式。
這是否定式教育產生的根本。
然后最近我又意識到一個重要性的問題,就是我們的教育制度其實也是對我們采用否定式教育起到了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們來看下我們的教育制度。
我們的教育制度很簡單,就是圍繞學習成績展開,靠學習成績來評價孩子。學習成績好,就是有價值,就是好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就是沒有價值,就是差的孩子。建立在這樣的評價標準基礎上,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都是圍繞孩子的學習成績展開。
簡單的說,我們對于孩子的評價標準太單一了,只看成績不看別的。哪怕你孩子別的方面再優秀,只要成績不好,無論老師還是父母,都會批評指責孩子。
而也恰恰是這樣的教育制度使得我們父母很難看到孩子的優點,更多的去看到孩子的缺點,也就因此更多的批評指責孩子。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每一個孩子其實都是有優點、缺點的,并不是說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那當我們對于孩子的評價太單一的時候,把所有的孩子都放在一個賽道中來比較,那肯定有優劣之分。一個班里總得有一個倒數第一吧?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是第一吧?
那問題就來了,對于那些不適合學習的或者說在學習上沒有那種天分的孩子,哪怕他們努力了,可他們能也無法取得一個很好的成績。那基于我們的評價標準,那這樣的孩子就算是一個差的孩子。
而每一個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都是一個優秀的孩子,肯定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差孩子,所以父母自然會更多的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會更多的嚴格要求孩子,當孩子做的不好的時候,他們自然會更多的批評指責孩子。
但問題是孩子的優點可能就不是在這個學習賽道上,那無論我們怎么要求孩子,他們可能也無法取得一個很好的成績。于是我們就會覺得孩子不行,于是就會更多的批評指責孩子。
這就是我們教育制度的問題,對于孩子的評價標準太大意了。
相反如果說我們的教育制度進行一定的改革,建立更多的評價標準,那孩子的優點可以更多的展示出來,而我們父母自然就可以更好的看到孩子的優點了,也自然而然就會更多的肯定表揚孩子。
就比如現在的歐美國家,他們就建立了很多的評價標準,孩子可以通過運動取得認可,也可以通過演講、通過組織活動等等各種方式來證明自己。那賽道多了,孩子優點得到展示的機會就多,那我們父母自然也就會看到孩子他的優點。
這時候哪怕孩子學習成績不行,我們也不會覺得自己孩子一無是處,因為我們會看到孩子可能運動比較好、可能口才比較好、可能個繪畫比較好……孩子在其他的賽道證明了自己,那我們當然也就能看到孩子的優點。
而因為建立的更多的評價標準,那自然也就不會總是用學習成績來評價孩子,所以別的孩子也不會覺得這個學習不好的孩子很差。所以從孩子自身來說,即使他成績不好,他也不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差的孩子,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優點,在其他的方面他也證明了自己,所以他們自尊心、自信心也會比較強。
這是為什么老外的孩子更自信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有擅長的地方,不像我們國內的孩子,好像除了學習,別的方面哪怕再優秀,也是一無是處,也是在不務正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