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約前280年-前233年),后世人尊稱其為“韓非子”或“韓子”,戰國時期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人。戰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散文家, 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
韓非把法家的思想提高到了宇宙論的高度,從而構成了一種完整的理論系統。著有《孤憤》《五蠹》《內儲說》《外儲說》《說林》《說難》等文章,后人收集其作品整理編纂成《韓非子》一書。其法家思想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為秦國治國經要,幫助秦國富國強兵,最終統一六國。
韓非身為韓國的公子,多次向韓王上書進諫,希望韓王勵精圖治,但韓王置若罔聞,始終都未采納。這使他非常的悲憤和失望,遂著書多篇闡述了其法治思想,秦王讀后推崇備至,仰慕已極。為了見到韓非,下令攻打韓國。韓王被迫派韓非出使秦國。然而韓非在秦國卻未被信任和重用,后被李斯離間而下獄,不久死于獄中。
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摘自《韓非子·說林上》
解釋:因為他人的話才對我友好,也一定會因為他人的話來怪罪我。
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也。
摘自《韓非子·喻老》
解釋:一個人立志的境界,不在于勝過別人,而在于勝過自己。
感悟:想要戰勝對手必須先戰勝自己,想要評價他人必須先正確評價自己,想要了解他人必須先了解自己。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能夠戰勝別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夠戰勝自己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
自勝之謂強。
摘自《韓非子·喻老》
解釋: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才是強者。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惡。
摘自《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
解釋:不要掩蓋別人的優點,不要隨便議論別人的缺點。
感悟: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5-
火形嚴,故人鮮灼;水形懦,人多溺。
摘自《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
解釋:火的形態很猛烈,因而人被燒傷的很少;水的形態很柔弱,因而人被淹死的很多。
-6-
巧詐不如拙誠。
摘自《韓非子·說林上》
解釋:巧智偽詐,不如笨拙而誠實。
-7-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摘自《韓非子·五蠹》
解釋:文人們總是靠筆桿子擾亂法制,俠客們總是用暴力觸犯律例。
-8-
禍難生于邪心,邪心誘于可欲。
摘自《韓非子·解老》
解釋:禍難的產生是由于心生邪念,而所以產生邪念是受了欲望的誘惑。
-9-
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
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
雖無飛,飛必沖天;
雖無鳴,鳴必驚人。
摘自《韓非子·喻老》
解釋:三年不展翅,是用來長羽翼的;不飛不鳴,是用來觀察民眾的習慣。雖然現在不飛,但日后必然一飛沖天;雖然現在不鳴叫,但日后必然一鳴驚人。
-10-
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
摘自《韓非子·大體》
解釋:江海對細流不加拒絕,所以能夠形成他的浩瀚。
感悟: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是以大海能容納無數江河細流的無限容量來形容人的超常氣度。而這種氣度是需要修煉得來的。“受益惟謙,有容乃大”最早見之于明代兵部尚書太子太保袁可立在河南睢州自己“弗過堂”中所著的自勉聯。二百年后又有清末民族英雄林則徐題于書室的八字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11-
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
愛則親,不愛則疏。
摘自《韓非子·備內》
解釋:所謂夫妻,就是沒有血緣之親,相愛就親近,不愛就疏遠。
-12-
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也。
摘自《韓非子·說難》
解釋:懂得道理不難,明智地處理問題就難了。
-13-
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者正。
摘自《韓非子·主道》
解釋:置身事外,才會看清真相;保持冷靜,才能制定出行動原則。
感悟:當局者迷,人往往處在一個事件當中會犯糊涂;而處理事情,需要保持冷靜,才能理清脈絡。
-14-
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摘自《韓非子·說難》
解釋:事情由于保守機密而成功,說話不慎、泄露機密會導致事情失敗。
-15-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
摘自《韓非子·顯學》
解釋:宰相都是從基層州部中鍛煉上來的,而猛將都是從軍隊卒伍中摔打出來的。
-16-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
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摘自《韓非子·喻老》
解釋:千里大堤,因為有螻蟻在打洞,可能會因此而塌掉決堤;百尺高樓,可能因為煙囪的縫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災而焚毀。
感悟:別小看了那些小小的蟻穴,它們雖然微小,但聚少成多時就會使得長堤崩潰。有經驗的老人會在做完飯后封好爐灶,檢查煙囪里殘留的火星以防火災。許多事情在要發生前,總會有征兆,但是往往被人忽略,一個觀察敏銳的人,平日就會去留意周遭的一切事物,并且可以從被觀察事物中獲得一些啟示,而這些啟示就可以幫助人及早去做一些防范或準備,要想控制事物,必須在它細小的時候著手,防患于未然。
-17-
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
摘自《韓非子·內儲說下六微》
解釋:兔子沒了,抓兔子的狗就沒用了,可以殺了吃肉,敵國被滅后,謀士也就沒用了可以殺了。
故視強,則目不明;
聽甚,則耳不聰;
思慮過度,則智識亂。
摘自《韓非子·解老》
解釋:用眼過度,則視力下降;用耳過度,就會聽力下降;用腦過度,就會思慮混亂。
感悟:就拿近視來說,分為輕度、中度、高度近視,一般來說,造成近視的最大原因,就是姿勢不對,用眼過度導致。人生中,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把我好那個“度”。
矜偽不長,蓋虛不久。
摘自《韓非子·難一》
解釋:欺騙性的自我吹噓,不要很長的時間就會被識破。
感悟:掩蓋真相、弄虛作假,不要多久就會被揭穿。
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摘自《韓非子·五蠹》
解釋:袖子長了好跳舞,錢財多了好經商。
感悟:有所憑藉,事業容易成功。擁有一定的資本、才能、智慧和實力,相比白手起家,更容易成功。
-21-
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
摘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解釋:用肉來驅趕螞蟻,螞蟻只會越來越多;用魚來驅趕蒼蠅,蒼蠅只會越來越多。
感悟: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22-
勢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摘自《韓非子·觀行》
解釋:世間總有得不到的東西,也總有辦不到的事。
-23-
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
摘自《韓非子·功名》
解釋:一個人右手畫圓形,左手又要畫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時畫好兩種形狀。
感悟:用心不專,什么事也辦不成。
-24-
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
摘自《韓非子·主道》
解釋:看見就好像沒看見,聽到好像沒聽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25-
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摘自《韓非子·功名》
解釋:只用一只手拍,速度再快,也沒有聲響。
感悟:孤掌難鳴。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很難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而只有合作才能促進雙方的共同發展。合作是人生力量的源泉。沒有哪個人能夠脫離群體而單獨存在,人與人之間需要融洽、和諧,需要互相幫助。
-26-
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
隋侯之珠,不飾以銀黃。
其質至美,物不足以飾之。
摘自《韓非子·解老》
解釋:卞和獻給楚王的玉璧,不用五彩顏色來裝飾;隋侯的寶珠,不用銀黃來裝飾。它們的本質很美,其它物體不足以用來裝飾。
-27-
家有常業,雖饑不餓;
國有常法,雖危不亡。
摘自《韓非子·飾邪》
解釋:家中有固定的產業,即使碰到荒年也不致挨餓;國家有穩定的法度,即使遇到危難也不致滅亡。
-28-
圣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
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之不足也。
摘自《韓非子·說林上》
解釋:圣人見到微小的現象就知道事物的苗頭,見到事情的開端就知道最終結果,所以見到象牙筷后箕子就恐懼了,知道普天下的東西都不能滿足商紂王的貪欲。
-29-
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
摘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解釋:舉薦外人時不回避自己的仇人,舉薦親信時不回避自己的孩子。
感悟:選賢舉能,論功錄用,唯才是舉。
-30-
時有滿虛,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人主為三者發喜怒之色,則金石之士離心焉。
摘自《韓非子·觀行》
解釋:季節有盛有衰,事情有利有害,萬物有生有死,君主對這三種變化表現出喜怒之顏色,那么忠貞人士就會離心離德,聰明的人就會摸到君主底細了。
-31-
虛靜無事,以暗見疵。
摘自《韓非子·主道》
解釋:保持虛靜無為的狀態,往往會從隱蔽的角度得知他的行為漏洞。
-32-
小知不可使謀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摘自《韓非子·飾邪》
解釋:有小聰明的人不可讓他參與謀劃大事,只忠主子不忠國家的人不可讓他掌管法制。
-33-
自見之謂明。
摘自《韓非子·喻老》
解釋:能夠認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感悟: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是明智的、聰明的,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
-34-
一家二貴,事乃無功。
摘自《韓非子·揚權》
解釋:一個家庭中有兩個地位尊貴的當家人,則什么事都不會干成功。
感悟:一山不容二虎,一國沒有二君。
-35-
不躓于山,而躓于垤。
摘自《韓非子·六反》
解釋:不被大山絆倒,卻被小土堆絆倒。
感悟:人往往只注意到大的方面,而忽略了小的事物。
-36-
越王好勇而民多輕死;
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
摘自《韓非子·二柄》
解釋:越王勾踐崇尚勇武,越國人民也多視死如歸;楚靈王喜歡男子有纖細的腰身,所以朝中的大臣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頓飯用來節制自己的腰身。所以滿朝文武官員多饑餓之人。
-37-
人處疾則貴醫,有禍則畏鬼。
摘自《韓非子·解老》
解釋:人有病就尊重醫生,有禍患時就害怕鬼怪。
-38-
令必行,禁必止。
摘自《韓非子·飾邪》
解釋:命令必須執行,有禁令必須停止。
-39-
糟糠不飽者不務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繡。
摘自《韓非子·五蠹》
解釋:連米糠和酒糟都吃不飽的人,不會去追求精美的食物。粗衣短襖都是破破爛爛的人,也不會去期待那繡衣絲綢。
-40-
存亡在虛實,不在于眾寡。
摘自《韓非子·安危》
解釋:國家的生存和滅亡,在于國力的強與弱,而不在于人員的多與少。
-41-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摘自《韓非子·五蠹》
解釋:不向往研究古代的制度,不效法過去常用的方法。
-42-
戰戰栗栗,日慎一日,
茍慎其道,天下可有。
摘自《韓非子·初見秦》
解釋:辦事小心謹慎,一天比一天小心謹慎,如果能謹慎地按此道理行事,天下就可以獲得了。
-43-
目失鏡,則無以正須眉;
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
摘自《韓非子·觀行》
解釋:眼睛離開鏡子,就無法修整好胡子眉毛;自身沒有做人的準則,就不能辨別是非。
-44-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摘自《韓非子·揚權》
解釋:處理各種各樣繁多的事務,在于周圍四方的臣民,而國家要掌握在君主一人手中。
-45-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
摘自《韓非子·大體》
解釋:不要吹開皮上的毛發去尋找其間的小疤痕,不要洗掉污垢去細察難以知曉的毛病。
感悟: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如果對他人太過較真兒,事事求全責備,不能容人,結果所有人都會對他敬而遠之。每個人都有缺點,都有人性的弱點,因此,在與人交往時,不要太挑刺,對人對事不要過于“吹毛求疵”,需要以寬容、豁達的胸襟待人。
-46-
人行事施予,以利之為心,則越人易和;
以害之為心,則父子離且怨。
摘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解釋:與人相處、合作,一定要照顧對方的利益關切,這樣才能慢慢聚攏;如果只想著自己,那么就算是兒子都會遠離你。
-47-
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時而至。
摘自《韓非子·顯學》
解釋:冰塊與炭火不能放在一個容器里,嚴寒與酷暑不能在同一個時間來到。
-48-
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君
摘自《韓非子·主道》
解釋:道是看不見的,在運用道的時候,不能被覺察出來。
-49-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摘自《韓非子·八經》
解釋:凡是治理天下,必須依據人情。
-50-
利莫長乎簡,福莫久于安。
摘自《韓非子·大體》
解釋:沒有什么利益比簡樸來得更長久,沒有什么福分比安心更久長。
-51-
愛臣太親,必危其身;
人臣太貴,必易主位
摘自《韓非子·愛臣》
解釋:寵臣過于親近,必然會危及君主;大臣地位太尊貴,一定會改變君主的權位。
-52-
搖鏡,則不得為明;
搖衡,則不得為正,法之謂也。
摘自《韓非子·飾邪》
解釋:搖動鏡子就不能保持明亮,搖動衡器就不能保持平正,說的就是“法”。
-53-
侈而墮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摘自《韓非子·顯學》
解釋:奢侈又懶惰的人就會貧窮,但勤勞又節儉的人就會富足。
-54-
不明察,不能燭私;
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
不勁直,不能矯奸。
摘自《韓非子·孤憤》
解釋:不明察秋毫,就不能洞察隱私。能夠推行法治的人,必定是堅決果斷并剛強正直的;不剛強正直,就不能懲治奸邪。
-55-
治民無常,唯治為法。
摘自《韓非子·心度》
解釋:管理百姓沒有固定不變的方法,只有依法來實施管理。
-56-
愛棄發之費而忘長發之利,不知權者也。
摘自《韓非子·六反》
解釋:治理國家就好像洗頭發一樣,即使是洗掉了一些頭發,也一定要洗干凈。因脫落的頭發而惋惜,卻忘了新發會因此而生長,這就是不懂得權衡利弊。
-57-
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論世之事,因為之備。
摘自《韓非子·五蠹》
解釋:圣人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陳規舊俗,而是根據當前社會的實際情況,進而制定相應的措施。
-58-
懸衡而知平,設規而知圓,
萬全之道也。
摘自《韓非子·飾邪》
解釋:懸掛衡器才知道平不平,設置圓規才知道圓不圓,這是萬全之道。
-59-
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
摘自《韓非子·難三》
解釋:法一定要讓人明了,而術一定不能被人覺察。
感悟:法,是方法、法理,在自然規則的運行中尋找和總結出來的一種方法。術,是行為、方式,在規則體系指導下具體操作方法。
-60-
千里之馬時一有,其利緩;
駑馬日售,其利急。
摘自《韓非子·說林下》
解釋:千里馬很長時間才有一個,所以鑒定的利益來得慢;普通的劣馬每天都有買賣,鑒定的利益來得快。
-61-
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賢圣莫能聽
摘自《韓非子·難言》
解釋:最懇切有理的言語,往往是逆耳倒心的,不是圣賢之人是聽不進的。
-62-
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
摘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解釋:賞罰不講信用,禁令就無法推行。
-63-
計功而行賞,程能而授事
摘自《韓非子·八說》
解釋:計算功勞的大小來獎賞,衡量才干的高低來授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