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博大精深,其涵蓋的范圍大和內容繁雜,也影響了中華整整五千年的文明進程。
雖然許多人窮其一生都未能完全參透,但只要習得其中的一絲精華,便能受益終身,所以才會有無數圣賢紛紛投身于國學研究。
閑來無事,我翻看了《西南聯大國學課》,在羅庸、湯用彤、馮友蘭、聞一多、蔣夢麟先生們的講解下,對國學又有了一絲明悟。
而鉆研國學就必定離不開諸子百家學說,在其中,我對道家尤為好奇。
但在道家和道教的關系上,我未能理清,常常將二者混淆在一起。
此事是有爭論的,有爭論就必定會因某方利益,得出有失偏頗的結論。
比如愛護老莊的一派人,始終認為道家和道教并無聯系,只不過是老莊的道家思想被道教強取豪奪,并作為了立教之本。另外一派多少對道家懷有惡意,認定道教就是墮落了的道家。
此時聞一多老師站出來,不僅沒有著急站隊,反而分別批判了這兩個派別:前者沒有把握“道家思想的真諦”,而后者是著了“皮相”。
并且他直指道教和道家的本質根源:道家是從古道教衍生出來的哲學思想(精華部分),而古道教剩下的部分,經由歲月演化,形成了如今的道教本體。
我仿佛被聞一多老師的講課思路給吸引了,也迫切想要得知這所謂的“古道教”與道家有何干系?
“我常疑心這哲學或玄學的道家思想必有一個前身,而這個前身很有可能是某周富有神秘思想的原始宗教。”
為了辯證自己的猜想,聞一多老師首先從“道教護身符”——莊子的思想入手,從而推斷出道家的哲學思想,在很大程度是從古道教衍生出來的。
宗教最基本的出發點之一,便是靈魂不死的信念。
而莊子那套思想便十分契合,他將靈魂人格化,并替代為所謂的“道”或“天”,宣揚靈魂是不生不滅:只要離開了軀體便是徹底的自由。即真的是“天”,假的是“人”。
足以見得,其思想自帶濃重的神秘色彩離宗教最接近,再加上莊子在道家的尊崇地位,妥妥的信譽背書,新道教哪有不尊其為鼻祖的道理?
可以這么說,新道教本身就延續古道教的傳統,是一個系統的發展。而哲學中道家,是從古道教分泌出來的質素,自成一系,既與道教在“族譜”上脫不了干系,但與現如今道教的形態無關。
有趣的是,聞一多老師講述了儒家和道家在靈魂問題的分歧:“儒家所謂死人不死,是形骸不死,道家則是靈魂不死。”
在儒家思想中,形骸的重要性遠高于靈魂,所以人逝世后需要厚葬,并長期祭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所以只有形骸的存在,才是證明“如在”的真實性。
所以國人根深蒂固的土葬觀念,估計是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頗深。
而道家恰好相反,認為形骸可死而靈魂不死,而靈魂又是一種非物質的存在,所以它喪葬祭祀并不是很重視。
《莊子·列御寇篇》載有莊子自己反對厚葬的一段話:“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赍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
靈魂既是一種“無形無聲”超自然的存在,自然也不用祭祀供養。
總之,儒家是重視形骸的,即便死后靈魂仍依附于形骸,而不會脫離之而獨立存在。道家則是重視靈魂,一旦形骸死去,靈魂便被解放出來,得到絕對自由。
聯系實際生活,我貌似明白了一點:人們大概是把儒家和道家的觀念融為一體了,在崇尚形骸祭祀的同時,也承認靈魂在世上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