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四川合川縣興隆鄉來了一群不速之客,他們自稱是合川信用社的信貸人員,要找一個叫蔣誠的人,向他催要欠下銀行的2400元貸款本息。
蔣誠的兒子們得知后,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父親從部隊復員回到地方后,一直是個本分的農民,沒有不良嗜好,煙酒不沾,不嫖不賭,生活簡樸,身上穿的衣服也是補丁打補丁,怎么會欠下如此巨額的債務呢?這讓一個七口之家如何過呢?但眼前的白紙黑字,又讓他們不得不相信。
蔣誠則并不感到意外。他有些局促,顫巍巍地雙手接過字據,囁嚅著說道:“家里一時湊不出這么多錢,我一定歸還,會去銀行將房子押上,把這筆錢還上!”
正是這一次催要欠款,無意中揭開了一個塵封35年的驚天秘密。
蔣誠,原名蔣啟高,1928年12月出生在四川合川縣興隆鄉一個農民家庭。從小他性格內向,寡言少語,但他不滿足現狀,一心想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改變家里的生活境遇。
年紀稍長后,他就和大人一起下地干活。不愛說話的人,一般喜歡動腦子。就這樣蔣啟高邊琢磨邊實踐,很快成為一個干農活的好把式。但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又怎能通過辛勤耕耘改變自己的命運呢,好在農業生產勞動練就了他壯實的身體。
1949年12月,成都解放,蔣啟高意識到,只有勞苦大眾都解放,個人和家庭的命運才能改變,于是,他報名參加了解放軍,并且將蔣啟高改為“蔣誠”,意思是“永遠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因為身體結實強壯,他被分到了解放軍第11軍31師92團1營機炮連,成了一名重機槍手。
像當農民一樣,他愛動腦子,肯吃苦。只要有時間,他就苦練軍事技術和殺敵本領,很快成為一名軍事骨干。
本來他可以在和平年代安然地度過一生,誰知1950年美國悍然發動了侵朝戰爭。
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赴朝作戰,蔣誠所在的部隊此時已編入12軍,成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的一員。
在朝鮮戰場,蔣誠經歷了大大小小的400余場戰斗洗禮,很快成為一名合格的志愿軍戰士,晉升為機炮連副班長,并光榮入黨。
1952年10月14日,抗美援朝最慘烈的上甘嶺戰斗打響了,以后又上升到戰役級別,其慘烈程度可想而知。
上甘嶺是朝鮮中部和志愿軍戰略要地的屏障。美軍勢在必奪,而志愿軍勢死必守。美軍調集了300門火炮、27輛坦克以及40架飛機,開始對五圣山前沿597.9和537.7高地發起瘋狂的進攻。
而537.7高地更是雙方拼命爭奪的焦點。537.7高地當時是南北相對的“駝峰”形狀的山嶺,那時南邊的山被敵軍占領。敵軍為了攻占上甘嶺短短幾天的時間內,就朝這個高地上傾瀉了190萬發炮彈、5000多枚航彈。
當時堅守上甘嶺537.7高地的是15軍45師,半個月內,在地表防御工事全部被摧毀的情況下,他們頑強地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部隊也從5000多人減少到只剩下20多人。
敵軍見久攻不下,氣急敗壞,不斷地增兵。先后調集了6萬余人、大炮300余門、坦克170多輛,甚至還出動了戰機3000多架。
上甘嶺戰斗就此變成了“上甘嶺戰役”。
在這危急時刻,第12軍接替第15軍,來到了朝鮮戰場上最危險的前線作戰,而蔣誠所在的第92團擔任的就是537.7高地北山的反擊和防御任務。
1952年11月11日,志愿軍開啟反攻,第92團志愿軍兵分兩路向敵軍所占的南山發起進攻。經過一段時間的浴血奮戰后,成功殲滅了對面的一個營,將537.7高地重新奪了回來。
當時,蔣誠操作的是SG43郭留諾夫重機槍,該重機槍是二戰期間蘇軍使用的,這種重機槍平射的有效射程約1000米,高射的射程在500米左右,不僅射程遠,在精準度方面也很強,一把這樣的重機槍,就可以干掉一大片的敵人。在此次戰斗中,蔣誠所屬的重機槍組功不可沒。
敵人在丟失了537.7高地后,開始了更加瘋狂的反撲,坦克、大炮以及戰機全部出動。面對敵人密集的火炮攻擊,蔣誠沒有絲毫的畏懼,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越戰越勇,先后干掉了敵軍的三名重機槍手,順帶將陣地里的重機槍打壞了。
但此時,在敵軍炮火的濫攻下,我軍在537.7高地的輕重機槍也受損嚴重,整個機槍組就只有蔣誠的重機槍還能夠正常使用,如此嚴峻的情況下,蔣誠顧不得重機槍配置的戰術要求,將唯一一架重機槍擺在了陣地的最前沿。
在戰爭進入白熱化的時候,有8架飛機在陣地上空盤旋,子彈向蔣城傾瀉而下。晚年蔣誠其他事情都記不起來了,但此時的情景仍記憶猶新,他說:“他們打我,我也打他”。他調高重機槍的射界,冒著隨時會被擊中的風險,憑借著超人的膽識和過硬的技術,對準天上一架敵機連續打了幾個連射,子彈成功地擊中了敵機的尾部。隨后,這架飛機機尾冒著滾滾濃煙向山上撞去。
其余的敵機飛行員見形勢不妙,便趕緊飛離537.7高地的上空,倉皇逃竄。
雖然蔣誠在這次戰斗中擊落了一架敵機,但也暴露了他的位置。密集的炮火接著呼嘯而來,一發炮彈在他附近爆炸。他頓時失去了知覺,昏迷過去。等他醒來時,他發現肚子被炸開,腸子流了出來。他忘記了疼痛,二話不說,趕緊把腸子塞了進去,扯下了一塊布簡單做了包扎了,很快又投入了戰斗……
蔣城和戰友們在陣地上堅守了七天七夜,直到后續支援部隊趕來時,他才體力不支地昏了過去。就這樣,他和戰友們殲敵400多人。
身負重傷的蔣誠,被緊急送往后方醫院,經過三天三夜的搶救,才將他從死亡線上給拉了回來。后來又做了大大小小的手術,才保住了一命,因為出色的表現,他被部隊授予了“一等功”。
1955年2月10日,蔣誠響應部隊號召退伍,離開了他熱愛的部隊,他在《決心書》里面這樣寫道:“祖國哪里需要我,我就要在哪里干好革命業務工作!”
離開部隊時,他身上只帶了5件物品:便衣一套、鞋子一雙、毛巾一條、肥皂一條以及布票16尺。至于他在部隊中獲得的獎章,都被他放進了一個盒子里,而且在他的身份曝光之前,幾乎沒有人見過這個盒子。
他回來后,覺得在朝鮮戰場上英勇奮戰,是應盡的本份,不值得炫耀,對誰也沒有提起部隊的事。村里的人只知道他當過兵,并不知道他為了捍衛祖國的利益有多么的拼命,子女們也不知道他在上甘嶺的英勇事跡。
他的家鄉當時還很貧窮,蔣誠回來后,就帶領鄉親們一起發展生產。他是個勤學又愛鉆研的人,很快他成了遠近聞名的養蠶能手。為了鄉親們能夠過上好日子,他不辭勞苦,經常翻山越嶺主動上門免費傳授養蠶技術和經驗,一做就是20多年。他還帶領鄉親們一起修路,誰知大家湊來的錢,路剛修到一半時,就沒了,他只好悄悄地以個人名義向銀行貸款,才有了上門追債這一幕。
1988年,蔣誠拿著土地、房屋等相關證明材料到政府詢問抵押貸款事宜,卻被一位修訂《縣志》的叫王爵英的人無意中知道了,從而揭開塵封35年的驚天秘密。
1988年原合川師范學校校長王爵英承擔了修訂《合川縣志》的主要任務,他從政府工作人員口中聽到了蔣城這個名字,覺得很耳熟。
經過仔細回憶,他想起來了。在修訂縣志中,他曾無意中看到一份無人認領的《革命軍人立功喜報》,名字好像叫蔣城。當時,看著這封“喜報”,王爵英覺得此事重大,就連忙向上級部門匯報了情況。上級領導十分重視,遂派人查看,但至今杳無音信。
于是,王爵英找到了蔣誠的檔案,里面確有一份無人認領的《革命軍人立功喜報》。
這是1953年由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發出的。喜報上面寫著:
蔣誠同志,于上甘嶺戰役中,表現突出,建立功勛,敢打敢拼,現在特批記一等功,望當地部門能夠按功給獎,此外特此報喜,表彰其貢獻。
《喜報》的背后寫著一行字:“由八區退回,部隊查無此人。”
王爵英納悶了,他仔細翻找,終于在投遞地址上找到了原因。
原來,當初送信人把收信人地址投錯了。合川縣有兩個僅一字之差的鄉,那就是興隆鄉和隆興鄉。由于送信人的疏忽,本應送到“四川省合川縣四區興隆鄉南亞村”的信,卻投到了八區的隆興鄉。正是因為這一字之差,才讓屬于蔣誠的這份《喜報》遲到了35年。
王爵英記得自己有個學生在興隆鄉,叫蔣啟鵬。于是,他就找到蔣啟鵬,這一問真是世界太小了。蔣啟鵬說我哥哥就叫蔣城,但是不是你要找的人我不知道。
經過核實發現,信息都對上了,原名蔣啟高現名蔣城的人就是當年上甘嶺“戰神”。時隔35年后,這封喜報終于回到了它的主人手里。
蔣誠的身份也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尤其是蔣城的兒子們非常震驚,看起來異常樸素的父親竟有如此不為人知的輝煌往事,還是保衛國家的大功臣。
各級領導也紛紛登門慰問。他們沒想到的是,眼前這位老人竟是參加了那場戰役的一等功臣。
剛開始蔣城還不愿提起自己的故事,還說道:“我哪有什么功勞,都是我那些戰友們用命換來的和平,他們才是真正的功臣。”
領導們頓時對他愈發敬佩,表示酌情為老人申請補貼金,為老人改善生活。不成想,蔣誠卻拒絕了,他說道:“我雖然老了,可還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實在不愿占國家的便宜。”
1988年,合川縣專門在《合川日報》為蔣誠做了長篇報道,將老人多年的功績公之于眾,這份榮譽實至名歸,蔣誠值得擁有。
在報紙刊登后,當地馬上做出了行動,他們批準蔣誠享受正式編制的退休待遇,發放退休金,如此老人今后的生活終于有了保障,也使得我們的老英雄老有所依。
對于遲來的喜報,蔣誠從來都沒有一句怨言。
在蔣誠的家中,他將自己在戰斗中獲得的勛章小心翼翼地珍藏在一個鐵盒子里。這是部隊首長親自交到他手上的,老人一直視若珍寶。在見證那么多朝夕相處的戰友倒下后,蔣誠選擇不去回憶那段充斥著鮮血和悲號的往事,他放下榮譽,把這個用生命換來的勛章鎖起。
如果不是這份遲到的喜報,這個鐵盒子也許會一直塵封下去。
2023年的1月5日,這位戰斗英雄在重慶合川縣人民醫院去世,走完了95歲的一生。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老人畢生用汗水和鮮血詮釋“永遠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的錚錚誓言。
紀念是為了更好地銘記,銘記是為了更永久地傳承。
愿上甘嶺精神世代相傳、永放光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