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老石談芯視頻號,第一時間獲取專業芯片內容解讀
1
「芯」知精選
英特爾、美光逆勢投資海外建廠,芯片產業再造“全球化”(鈦媒體)
老石解讀:
英特爾宣布將在以色列和波蘭新建晶圓制造廠,總投資額達到296億美元。同時,美光計劃對中國封裝測試工廠進行投資,總額超過43億元。盡管半導體行業面臨下行周期和全球經濟衰退等挑戰,這些投資表明芯片企業急需布局新的多元化產業鏈,全球各國也爭相引進芯片巨頭實施產業“再全球化”。
分析人士指出,美光宣布對西安封裝測試工廠進行投資,目的是為了穩住中國市場,也符合雙方的互惠互利需求。據財務數據顯示,中國市場對美光貢獻了重要營收,占總營收的10.76%。此外,美光還在亞洲其他地區積極布局,包括日本和印度,總投資超過50億美元。其中,預計美光將在印度投資超過10億美元,有消息稱投資金額可能達到20億美元。這樣的投資將有助于印度推動其制造業計劃,并加強美國的關鍵供應鏈。
英特爾宣布將在以色列進行總額達250億美元的外國投資,新建一座芯片制造廠,預計2027年開始運營。這是英特爾在以色列的第三家工廠,將為該國創造數千個就業崗位。作為協議的一部分,英特爾將支付7.5%的稅率,獲得政府補助約占總投資12.8%。
英特爾宣布晶圓代工將獨立運作!分析師:拆分后,可為所欲為投奔臺積電!(EETOP)
老石解讀:
6月21日,英特爾宣布重組企業架構,計劃將旗下晶圓代工事業(IFS)獨立運作,并計劃未來徹底分拆IFS,避免與客戶競爭的顧慮。但這一舉措受到市場冷淡反應,英特爾股價下跌6%。分析人士指出,這是英特爾效仿臺積電的商業策略,但分割的具體效果尚待觀察。分拆晶圓代工業務有助于節省成本并更好地服務當地客戶,但勢必需要經過一定的整頓和裁員。
兜兜轉轉,藍廠又回到了3年前的那個節點。只不過區別是,2020年底對沖基金Third Point敦促英特爾剝離芯片制造業務時,藍廠股價暴漲6%,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
2
「芯」聞資訊
進展|傳荷蘭最早下周發布新出口管制措施 限制ASML對華半導體設備出口(芯榜)
老石解讀:
ASML高管表示,半導體產業只有通過通力合作才能成功,脫鉤并建立完全自主的產業鏈將極其困難。荷蘭政府計劃收緊對中國的光刻機出口限制,預計將在下周公布相關措施。雖然預計荷蘭不會直接點名中國或ASML,但該措施旨在限制部分型號光刻機對中國的出口。荷蘭和日本早在今年1月就原則上同意加入美國的行動,限制向中國企業出口先進的半導體和晶片制造技術。
大佬|英偉達CEO黃仁勛:“非常有可能”向歐洲投資(騰訊科技)
老石解讀:
面對巨額補貼,英偉達也坐不住了。英偉達的CEO黃仁勛表示,他們很有可能在歐洲進行投資,并認為歐洲是英偉達未來發展的絕佳之地。黃仁勛與歐盟委員蒂埃里-布雷頓會面,討論涉及內容管理和人工智能等。當前,美國、歐盟、日本和印度紛紛承諾斥資超過1000億美元以吸引半導體巨頭如英特爾、臺積電和美光科技等公司。黃仁勛表示,已經接受了布雷頓的邀請,計劃在下個月在布魯塞爾繼續討論這個問題。
合作|與三星的AR眼鏡芯片合作破裂,Meta被迫進一步倒向高通(映維Nweon)
老石解讀:
Meta一直希望在XR頭顯領域實現全棧自主自立,但自研計劃遭遇挫折。Meta的CEO馬克·扎克伯格一直致力于打造完整獨立的生態系統,包括操作系統和芯片等方面。然而,自研項目面臨長期艱巨任務,Meta在此過程中多次受挫。在芯片方面,Meta無法獨自完成自研工作,因此將部分芯片設計工作外包給三星,但合作最終破裂。由于成本壓力,Meta不得不繼續與高通合作,并邀請其在AR芯片供應方面發揮作用。高通目前為Meta的Quest系列頭顯和智能眼鏡供應芯片,并預計第二代智能眼鏡同樣由高通供貨。
注:以上內容原文鏈接、以及更多「加餐」內容,已在知識星球分享。
(注:本文不代表老石任職單位的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