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歷史上的美女,大家首先想到的,恐怕便是被譽為“古代四大美女”的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貴妃,她們不僅容貌出眾,而且皆與當時的國家政局息息相關。而在春秋時期,則有三位容貌極為美艷的美女,與西施一起被譽為“春秋四大美女”,她們便是齊文姜、息媯和夏姬。
齊文姜:生性淫蕩與兄長私通,害死丈夫魯桓公
齊文姜是齊僖公之女,由于齊僖公的兩個女兒容貌極為出眾,再加上齊國國力較強,因此當時很多諸侯國的國君和公子都想迎娶齊文姜姐妹,為此他們紛紛借機跑到臨淄討好齊僖公。
魯桓公三年(前709年),魯桓公派公子揮到齊國替自己求親,迎娶齊文姜為妻,并將之立為夫人。三年后,齊文姜為魯桓公生下一子,因與魯桓公同月生日,故被取名為同,公子同長大之后被齊桓公立為太子。
齊文姜雖然容貌出眾,但卻生性淫蕩,早在出嫁前便與兄長齊襄公私通。魯桓公十八年(前694年),魯桓公帶著齊文姜拜訪齊國,結果齊文姜竟然再度與齊桓公私通,魯桓公得知后怒責齊文姜,齊文姜則跑去向兄長齊襄公告狀。
為了替妹妹出氣,齊襄公于同年四月初十宴請魯桓公,將其灌醉后,讓公子彭生將魯桓公痛扁了一頓,然后才將其送回,卻不想魯桓公竟然打死。魯桓公死后,魯國人擁立太子同即位,是為魯莊公。
此事之后,齊襄公迫于魯國壓力,殺死公子彭生賠罪,而歷經此事的齊文姜也有所收斂。后來,齊文姜甚至曾多次前往齊國、莒國幫助魯國謀求利益,齊國與魯國關系好轉,甚至多次聯盟便與此有關。
息媯:先嫁息侯后嫁楚王,楚國內亂后隱居深宮
息媯是春秋時陳莊公之女,因嫁給息國國君而被稱為息媯。周莊王十三年(前684年),息媯出嫁息國,途中路過蔡國,由于蔡哀侯的妻子是息媯的姐妹,出于禮節便將息媯迎入國都招待,結果雙方一見面,蔡哀侯便被息媯的美貌給迷住了,雖然不敢公然霸占,但行為舉止卻難免有些無禮。
息侯聽說息媯遭遇后極為惱怒,于是勾結楚文王報復蔡國。同年九月,楚文王假裝出兵攻打息國,息侯向蔡國求援,楚文王趁著蔡國出兵救援息國時轉攻蔡國,蔡哀侯兵敗被俘。
周僖王二年(前680年),被俘的蔡哀侯為了報復息國,于是在楚文王面前夸贊息媯容貌極美,被勾起色心的楚文王遂以巡游為名來到息國,楚文王在見識到息媯的美貌之后,為了奪取息媯,楚文王出兵攻滅息國,俘虜了息侯,息夫人為了保全息侯的性命,被迫嫁給楚文王。
息侯嫁給楚文王后,三年內先后生下兩子,即熊艱和熊惲。
周僖王五年(前677年),楚文王去世,息媯年僅六歲的長子熊艱被大臣扶上國君之位,史稱楚堵敖。由于楚國國內政爭,熊惲在性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逃往隨國,支持熊惲的楚國大臣在與隨國勾結后,殺死楚堵敖擁立熊惲為君,是為楚成王。
由于楚成王年僅四歲,楚國的軍政大權落入了楚文王的弟弟令尹子元手中。子元貪戀息媯的美貌,多次挑逗和勾引息媯,但息媯不為所動。后來,子元因為囚禁了勸諫的若敖氏斗射師,若敖氏遂發動兵變殺死子元,終結了持續八年的“子元之亂”。
由于一生之中經歷了太多的漠南,息媯早已心灰意冷,“子元之亂”被平定后,楚成王逐漸坐穩王位,息媯就此隱居深宮、不問政事。
夏姬: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
夏姬是鄭穆公之女,傳說夏姬生的蛾眉鳳眼、杏眼桃腮,美麗的近乎于妖。夏姬早年便與庶兄公子蠻私通,不到三年公子蠻便去世了。后來,夏姬被遠嫁給了陳國大夫夏御叔為妻,然而出嫁不到九個月,便生下一子夏徵舒。
在嫁給夏御叔十二年后,正值壯年的夏御叔便去世了,以至于不少人都說是死于夏姬的“采補之術”。夏御叔死后,寂寞難耐的夏姬,不久便又跟陳國的大臣孔寧與儀行父廝混到了一起。后來,孔寧又在陳靈公面前盛贊夏姬美艷,結果本就耽于酒色陳靈公,也成了夏姬的入幕之賓。
楚莊王十五年(前599年),陳靈公因為夏姬的關系,準許夏徵舒接任了父親的司馬官職,然而年齡漸長的夏徵舒,對于母親的所作所為越來越感到不齒。后來,陳靈公君臣三人又跑來找夏姬廝混,夏徵舒趁機追殺三人,孔寧、儀行父逃往楚國,陳靈公被殺,事后夏徵舒迎立太子午為新君,是為陳成公。
楚莊王十六年(前598年),楚莊王聽信孔寧與儀行父一面之詞,出兵攻打陳國,由于陳成公身在晉國,陳國大臣迫于壓力車裂夏徵舒,并將夏姬交給了楚莊王。楚莊王驚于夏姬的美貌,本想納夏姬為妃,但巫臣卻以夏姬是個不祥之人為由勸諫,楚莊王于是便將夏姬賜給了喪偶的楚國貴族連尹襄老。
次年,連尹襄老戰死沙場,他的兒子黑要貪圖夏姬美色,還沒等父親涼透便將繼母占為己有。然而,曾勸說楚莊王的巫臣也貪圖夏姬美貌,在與夏姬商議之后,夏姬便以托喪為名,向楚王請求回到娘家鄭國,借助鄭晉的關系尋回亡夫遺體。武臣隨后則借出使齊國的機會,取道鄭國,將帶給齊國的國禮作為聘禮,與夏姬一起逃往晉國私奔。
武臣作為楚國大臣,晉國國君對他的到來大喜過望,當即封其為邢大夫,而楚莊王則對他的叛逃極為惱怒,一怒之下便派公子嬰率兵抄沒了武臣家族。《列女傳》有載,“夏姬好美,滅國破陳,走二大夫,殺子之身,殆誤楚莊,敗亂巫臣,子反悔懼,申公族分”。
西施:因美人計嫁于吳王,吳國滅亡后下落不明
西施,子姓施氏,春秋時期越國人,出生于浙江省紹興市諸暨苧蘿山村。傳說西施天生麗質、婀娜迷人,在浣紗時有魚見其美貌而忘記有水,漸漸沉于水底,故譽其有“沉魚”之美。因其被譽為為古今美人第一,因而西施一詞便成為了美女的代稱。
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夫差在夫椒大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在吳軍的圍攻之下,被迫向吳國求和后入吳為質。勾踐“臥薪嘗膽”兩年,被吳王釋放歸國后,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大夫文種獻滅吳七策,其中便包含了美人計。
于是,范蠡遍訪國中美色,“得諸暨苧蘿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又飾以羅榖,教以容步,習于土城,臨于都巷,最終于三年后將兩位美女送給了吳王夫差。吳王夫差見之大喜,就此沉迷女色而日漸荒廢朝政,親佞臣而遠賢良,終落得個眾叛親離、國破身亡的下場。
越王勾踐攻滅吳國后,西施隨軍返回越國,但關于最終結局卻始終成迷,目前主要有六種說法:一是因覺得對不起吳王夫差自縊身亡;二是與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三是越王勾踐想要將西施留在身邊,范蠡未免誤國將其沉于太湖;四是吳國被滅后被吳人沉于揚子江;五是被越王勾踐沉于江中;六是越王勾踐想將西施收入后宮,結果被越王后沉江。
以上六種說法中,尤以與范蠡逃出越國這種說法流傳最廣,但這或許更多是文人墨客的想法罷了,例如蘇東坡便曾寫道,“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而除了這種說法外,在大部分傳說或文學戲劇作品,西施的結局其實都不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