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回家,人性回家|
(圖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今天,是“七七事變”爆發86周年紀念日。
86年前的一聲槍響,改變了億萬名中國同胞的命運,也吹響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號角。
宛平城墻上的彈痕依舊清晰可見,時刻提醒著我們勿忘國恥,銘記歷史,致敬先輩不屈的抗爭!
一家四兄弟出川抗日
只有他一人活著回來
2023年1月18日下午15點48分,抗戰老兵蘇國章爺爺駕鶴西去,享年103歲。
(抗戰老兵蘇國章,圖源于志愿者拍攝,已征得使用授權)
1921年,成都東御街蘇家的一聲嬰兒啼哭,打破了寧靜的夜晚,蘇家的第四個兒子蘇國章降生了。
在這個世代從事染紙生意的家庭中,蘇父幻想著,兒子們長大以后會繼承家里的手藝,平靜富足地生活。蘇國章10多歲時,父親讓他去念私塾。傳統的教書先生講的大多是四書五經之類,“老教書先生講了很多孔孟圣賢故事,還有不少的做人道理。”蘇爺爺向來訪的志愿者講道。
然而幻想,很快就破滅了。
1938年的一個夜晚,蘇家已準備熄燈入睡,屋子突然劇烈搖晃,傳來震耳欲聾的爆炸聲。當晚,日本戰機對成都東御街、大慈寺一帶,進行了猛烈轟炸。
等蘇國章反應過來,快速跑出家門時,看到令他畢生難忘的一幕:四下都是火光,街道上的木質房屋,被炸毀、燃燒起來,還有人哭著尋找親人。
蘇國章的三位哥哥目睹了家園被毀、同胞被殘殺,迅速響應號召,相繼出川,義無反顧地去報名參軍。每個人都不忘叮囑蘇國章,他們走后,小弟要留在家中,好好照顧父母,守護好家里的產業。
可在紛紛的戰火中,誰又能獨善其身?
后來,父親蘇忠山因病去世,母親不久也隨之而去。
“我恨透了侵華日軍,恨他們毀了我的家園。”至今想起當時的情景,蘇國章老人依舊是咬牙切齒!
就在父母離世不久,一則征兵抗戰的消息傳來,蘇國章毅然效仿哥哥,在征兵冊上填上了自己的名字,穿上草鞋打起布綁腿,帶著滿腔報國熱情徒步離開四川,加入征兵隊伍。徒步走往重慶等地,參加部隊的新兵集訓。集訓完成后,他被分配到了99軍補充團。
(抗戰老兵蘇國章手印,圖源于志愿者拍攝,已征得使用授權)
每一次沖鋒陷陣,蘇國章都滿懷希望,打倒他們,活下去,就能回家!等戰爭結束,哥哥們會帶著戰績功勛回到四川,四兄弟齊齊祭拜父母,然后娶妻生子,繼續平靜祥和的生活,黎明就在前方!
然而大哥沒有等到黎明,犧牲在了上海淞滬保衛戰;三哥也沒能等來勝利,犧牲在了山東滕縣保衛戰;要蘇國章發誓留守家中的二哥,曾在衡陽保衛戰與他并肩作戰,然而這個消息,是隨著二哥犧牲的噩耗一同傳回來的。
(抗戰老兵蘇國章,圖源于志愿者拍攝,已征得使用授權)
衡陽保衛戰身負重傷的蘇國章在養傷期間,收到了一封封陣亡通知書,先后出川的四兄弟,原來只有自己帶著滿身傷痕活著回家了。
70多年后,志愿者在為蘇國章爺爺拍攝老兵口述記錄片,蘇國章再次回想起了當時長官動員他們的情景,淚水再一次不聽話地流出:
長官問道:“這次你們去阿,出川!你們曉不曉得???”
蘇國章及一眾戰友:“我們曉得!打日本!”
“你們曉不曉得,去死,怕不怕!”
大家都在吼著:“不怕!”
“你們為啥子不怕?”
“我們要,我們一定要保護我們的國家!”
從他的背上,一次取出了22枚彈片
2022年6月12日晚上9點45分,抗戰老兵羅見淵爺爺駕鶴西去,享年98歲。
(抗戰老兵羅見淵,圖源于志愿者拍攝,已征得使用授權)
“抗日救國,不分年紀,我要當兵打仗!”1937年底,重慶忠縣北門中學里,13歲的羅見淵的一句話,驚住了在場眾人。
前來招兵的周連長問瘦小的他:“小娃子,你不怕死嗎?”
“怕死我就不來了”羅見淵堅定地說。面對羅見淵的一再堅持,周連長讓他回家征得父母同意后,再與部隊匯合。
書香世家的羅家,還要靠唯一的兒子接續香火,怎么可能送去當兵?時任中學老師的父親羅敘九,堅決的否定了他的想法。
沒有得到允許,那就先斬后奏!羅見淵意識到說服不了父親,選擇了私自離家。
1937年12月,年僅13歲的羅見淵主動報名從軍抗日,被編入四川省保安第3旅第5團訓練,后部隊改編為新編第13師,出川抗戰。
出川抗戰并不順利,羅老隨部隊先到江西守衛九江,戰況激烈部隊損失極大,被困七個晝夜只能喝水充饑,整補后在南昌附近參戰。之后的長沙會戰,炮彈在身邊爆炸,羅見淵顧不上害怕,果斷接續犧牲的機槍手,對日軍一陣掃射。
真正九死一生的,是1943年的常德會戰。當時的羅見淵接到了搶占敵軍陣地的任務,帶領十幾個突擊隊員開始行動。
敵軍陣地布滿鐵絲網,需要剪掉才能通過,稍有不慎就是生死之差。就在這時,其中一名戰友不幸觸碰到了敵人布下的地雷,一陣轟鳴襲來。
驚醒的日軍開始瘋狂掃射,雖然羅見淵身著土制防彈背心,抵擋住子彈致命的威脅,但還是被打的一片血肉模糊。軍醫從他的背上,生生取出了密密麻麻22枚彈片。最后是醫務主任憐惜他才不到20歲,給他打了一針當時珍貴的抗菌素,才讓頑強的羅見淵頂著巨大的痛楚,再次從死神手上逃脫。
十年后,父親才再次見到已經當兵的兒子羅見淵,當即愣住了,隨后兩人抱頭痛哭,因為在衡陽戰后羅見淵因失蹤被部隊認定殉國,部隊向其家中發出死亡證明書。
(抗戰老兵羅見淵,圖源于志愿者拍攝,已征得使用授權)
也就是在此刻,父親才知道他勇敢的兒子去當了一名士兵。
硝煙散盡,老兵猶在
硝煙早已散去,侵略的槍炮聲從未被遺忘。
那一聲槍響,已經定格為一個民族永恒的記憶。當時槍聲下奮戰的鮮活生命,也是值得永遠銘記的英雄記憶。
(盧溝橋,圖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截止至2023年5月31日,根據基金會聯合全國志愿者團隊、個人統計在冊的抗戰老兵健在人數已經不足 2000人 。
這是一個有終點的數字,這是一個不復存在的群體。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抗戰老兵!
↓↓ 掃描下方二維碼 致敬民族英雄↓↓
關于老兵回家
老兵回家公益”歷經15年,堅持“老兵回家,人性回家”的使命,致敬和銘記為人民奉獻的軍人,傳承民族脊梁精神,呼吁人們共同守護和平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