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花齊放的宋朝,有這樣一位姑娘,她喜歡讀書寫詞,喝酒賭博,收藏金石,樣樣精通。她是宋代女詞人,被后世稱贊千古第一才女。
圖源:網絡
01
公元1084年,李清照出生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師從蘇軾,是“后四學士”之一。母親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是當時的名門閨秀,但當李清照還在襁褓中時,母親便不久亡故。李格非官居禮部員外郎,家里藏書無數,李清照就在這油墨香的熏陶下,早早地嶄露出卓爾不凡的才氣。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蕩舟,爭渡,與小姐妹同游,寥寥幾句,把少女時期的純真,靈動,俏皮展現于人前。碧波蕩漾,荷塘暮色,宛如一幅靜謐的畫卷,晚風襲來,微風拂動,只見幾個小姐妹嬉戲水上。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莫過于純真無暇的年華了。
圖源:網絡
此時的李清照肆意歡笑,世人都會為她感到快樂,只因為回首她整個人生,成年后經歷的太多苦難,現在能有一段完全放松的快樂時光,真的很美好。
十六七歲,正是朝氣蓬勃,青春襲人。昨日夜里,雨稀稀落落,風卻驟然而起,此情此景突然勾起了青春少女莫名的輕愁,這種感覺說不清,道不明,或許只有借酒消愁。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第二天,酒意似乎還沒有完全消散,問卷簾的侍女,院里的海棠可好?侍女大概覺得奇怪,為什么一大早起來先問花好不好,花還和以前一樣。她哪里知道,此時的海棠花葉子應該更茂盛,殊不知經過一夜的摧殘,花朵被雨水澆得像憔悴的女子那樣瘦骨嶙峋了。
02
李清照和趙明誠結婚時,她已經十八歲,趙明誠二十一歲,倆人志趣相投,心性相近,靈魂契合的天成佳偶,婚后頭兩年可謂良辰美景,只是,這樣幸福又溫暖的小日子并沒有維持太久。
趙明誠喜愛收集金石書畫,并且有著很好的鑒賞能力,李清照在這段時間里很少寫詞,夫妻倆逛街買的都是古玩書畫,還有一大堆好吃的零食,回到家相對而坐,邊品美食邊評書畫,兩人經常在整理古書時還玩背書游戲,猜某書在第幾頁第幾卷,也許是趙明誠故意輸給愛妻,李清照贏了總是喜笑顏開。
李清照趙明誠塑像
李清照喜歡賭,賭書賭博,而她一生中賭得最無價的就是趙明誠的真愛,趙明誠也懂她,他支持李清照做她自己。只可惜,他們未能生在太平盛世。
靖康之難,北宋覆滅。夫妻二人南下建康,當時只裝了十幾車辛苦收集的書畫,趙明誠在赴任湖州的路上病逝了。在山河破碎的亂世,李清照失去了相依的摯愛。
她不得不獨自開始后半生的顛沛流離,為了完成趙明誠的遺愿,她潛心整理了《金石錄》。
03
料理完丈夫的喪事,后面的時局更加緊張,李清照先是將一部分金石書畫送走,準備投奔洪州親戚李擢不料洪州淪陷,她派人運去的文物全部沒了。這時候金兵也在南下,只有投奔同父異母的小弟李迒。
圖源:網絡
趙明誠去世三年后,李清照選擇了改嫁。在這幾年中李清照為了保護文物,一直輾轉跋涉,四處逃難,身體也不好,金石文物也損失大半,一個女子處處帶著沉重的文物也很不方便,每次都眼睜睜看著文物被盜走,實在是心碎一地。李清照沒有子嗣,正好張汝舟向她求婚,加上形勢所逼,李清照因此點頭應許了這門親事。
婚后的日子,起初是相安無事,隨著李清照身體漸漸好起來,張汝舟總有意無意地提起李清照收藏的文物,當得知所剩收藏寥寥無幾,價值并不大時,張汝舟慢慢恢復了本性。李清照明白了一個事實,張汝舟是看上了她手上的文物才娶她,當盜取文物的夢想落空時,張汝舟惱羞成怒,竟對李清照施暴,因此,她央求弟弟李迒細細盤查張汝舟的底細,一查李迒才發現,他之前聽說的口碑良好的張汝舟并非此張汝舟,只是同名同姓的兩個人而已,李迒自責不已,恨自己把姐姐推進深淵。
李清照在悲憤中提出了離婚,但依照當時的刑律,妻子告發丈夫需要服刑二至三年,后來虧得趙明誠的遠房親戚綦崇禮搭救,李清照才能在獄中待了九天后被釋放,她出獄后給綦崇禮寫了一封書信,表達對他的感激之情,并詳細敘述了與張汝舟成婚的緣由。這封信被宋人趙彥衛收集在《云麓漫鈔》中,這也是李清照再嫁的有力證據。
圖源:網絡
李清照離婚后,身體病情得到好轉,但她十分孤獨,越發思念已故的前夫趙明誠,把丈夫編撰的《金石錄》視為珍寶,晚年寫下了《(金石錄)后序》。
04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她在尋覓什么,又應該向何處尋覓?是童年的志向、少年的萌動、還是青年的愛情?所有的美好回憶都化為一縷炊煙,轉眼消逝,只留下了現實的孤苦清寂。
乍暖還寒,最難將息。國家破碎的時候,她的人生就注定輾轉漂泊、文物漸失、再嫁離異、復國無望。如果這冷中有暖,那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回到故園。
李清照活得灑脫且真實,她敢愛敢恨,敢言敢當。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一個女子如此豪言氣概,放在任何時代,都是我們需要的英雄。
李清照的一生,堪稱卓絕,我們可以透過她的文字,逐漸觸摸她真實的精神世界,率真、自由、清醒、通透、勇敢,她不再是屬于歷史的符號,而是成了我們身邊無數的你我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