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貓研究所&大貓真探社
一個已經拆掉的浮橋,改變了18個人的命運。
2014年,吉林省洮南市瓦房鎮振林村的村民黃德義和親友用13條鐵皮船,在村里的洮兒河上,建了一座浮橋,連接了振林村和對岸的洮北區平安鎮安全村。
這座浮橋,造價13萬,而為收回成本,黃德義及親友向過橋的人員收費,總額5.3萬左右。
最終,因為這座浮橋,黃德義獲有期徒刑2年,緩刑2年,而另有17人被判3個月拘役到1年有期徒刑,雖然都被宣告緩刑,但是案底算是留下了。
黃德義的申訴,已經得到了白城市中院的立案,但是,這件事的爭議很大,在不同人的嘴里,黃德義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形象。
在不少振林村的村民眼以及大部分網友的眼中,黃德義算是一個“大善人”。
根據振林村村民講,這個浮橋,確實能夠解決村民的實際問題。
根據地圖軟件,振林村和安全村的直線距離有3公里左右,但是兩個村子之間橫亙著洮兒河,如果兩個村子想要總動,那就得繞行。
導航軟件推薦了兩種路線:
1、從縣道X108轉琿烏線,全程61.3公里,時長1小時9分;
2、全程走鄉道Y002,全程30.6公里,時長55分鐘
而如果是去白城市,振林村需要78.6公里,而安全村只要38.6公里,能夠省下40公里,既省時又省錢,所以,即便村民交5塊-10塊的過橋費用,也比繞道要劃算很多。
但是,這兩天,2018年向洮南市水利局口頭舉報的舉報人也發聲了,“個人建橋收費就是違法的,他們靠這個浮橋賺了不少錢,這都是損人利己的事兒?!?/p>
不少網友也持這一論點,“他違法了,那么違法遭受相應的處罰,也沒毛病”,建橋收錢,也是“村霸”一個。
一人被分裂成完全不同的兩個極端,可見爭議之大,而沒有爭議的是,這里確實需要修一座橋。
事情爆出后,洮南市也準備在振林村修建便民橋,預計秋收前完工。
但是,為啥在此前的幾年時間里面,沒有這座便民橋呢?
白城市也算是一座比較典型的東北城市,2014年,全市的財政收入在41.4億,之后此后的財政收入的變動則是下降年份數大于上漲年份數,財政收入最高發生在2016年,但也只有42.2億,而近幾年來的下降幅度較大,2022年的財政收入僅有26.52億。
而要實現財政收支平衡,大頭來自省補助收入,在公布的數據中,2016年的省補助收入達到了155億。
而洮南市也不算白城市收入最高的縣市,大致與白城市的收入保持相對平衡。
2016年,財政收入7.6億,而2022年只有3.88億,而2021年,洮南市還曾進行過一次財政收入預算調整,將2021年的財政收入從6.5億,下調至5.3億,而主要原因除了退稅外,在在于吉林敖東旗下的洮南藥業的收入下降。
也就是說,一個洮南藥業算是本地支柱產業,就能影響一個縣級市的財政,而根據吉林敖東年報,洮南藥業在2020年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的批復,獲得了三年15%的稅收優惠。
收入下降+失去10%的稅收,洮南市雪上加霜。
另外,土地收入未達預期,影響也不小。
而另一方面,就是人口下降。
白城市的戶籍人口有183萬,而七普的常住人口只有155萬,這中間有28萬的差額,而白城市的自然增長率,早就已經負增長了,達到了-2.9‰。
根據振興村的村干部說,振興村有1500人左右,而現在常住人口只有600余人,60%的人口都已經外出打工去了。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講,在這個村子修橋,似乎并沒有多少經濟意義。
這大概是當初地方上不修橋和個人修橋的理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