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瑛大師作為中國近現代史上愛國愛教、愛護和平的一代佛門領袖,擔任過新中國佛教協會第一任會長,是堅持佛教中國化的實踐者與探索者,也是海內外華僑華人和國際佛教界公認的大德高僧。
以大師畢生的思想言行、佛學造詣、社會實踐為綱要;以愛國護教、慈悲濟世、傳承國粹為核心,融合產生的圓瑛文化,正符合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基本觀念,體現出與社會主義社會相融合的契理契機,對于當世之人修養身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具備積極的借鑒意義。同時,圓瑛大師“為法為人為證菩提,愛國愛教愛和平”及“本性楞嚴”的佛學思想,“國家存亡,匹夫有責;佛教興衰,教徒有責”的精神內涵至今還在一直激勵和鞭策著大眾。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文化事業的發展,必要守正道,更須創新局。今天,就從守正與創新兩個角度對圓瑛文化進行解讀。
守正,即傳承歷史文脈。圓瑛大師承先輩之志,一生致力于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在佛教修持方面依戒定慧三學,以禪宗為根本,以凈土宗為終歸,持戒律、參禪定、修智慧、證解脫,達到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之境;在弘揚佛法的同時,其文化作品也蘊含著深厚的精神內涵。除此之外,圓瑛大師在文史方面卓有建樹,學術成果涉及佛學、詩詞、書法等等,《楞嚴經講義》、《大乘起信論講義》、《一吼堂文集》等專著達20余種,還創作了大量詩詞,留下許多珍貴的墨跡,這些都是中華文庫中的瑰寶,對當代傳統文化事業發展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創新,即賡續文化創新。圓瑛文化作為宗教中國化發展中具有代表性和跨時代意義的佛教文化名片,它包含了深厚的宗教哲學思想,為中國佛教文化的創新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其在創新層面上可表現為以下兩點:一是作品題材和技法的創新,二是文化內涵的融合創新。文化作品方面,圓瑛大師在守正與創新中不斷探索,在傳承傳統文化中不斷地推陳出新,深研中國傳統的書法、繪畫技法,將傳統書畫中的筆墨、線條、色彩等藝術元素融入到他所創作的作品中,創造出具有鮮明特色和豐富內涵的文化藝術作品,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文化融合方面,圓瑛大師從“法融中外,儒道釋三教合流”的角度出發,以哲學眼界洞悉世間人性;以儒釋教義觀察世間百態;以佛學教義詮釋儒學觀念。體現佛學為基,儒釋兩教,圓融會通之勢,彰顯圓瑛文化的教俗融通、理踐融通、中外融通特色,對宗教中國化發展具有較高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
圓瑛文化堅持守正與創新的辯證關系,守傳統文化之正,創佛學文化之新,以此推進中華文化淵遠流長,賡續傳承,創新發展,譜寫時代新章!
為了弘揚圓瑛文化中愛國愛教、慈悲普世、圓融會通的精神內涵,以2023年中國佛教協會成立70周年、一代愛國高僧圓瑛大師誕辰145周年暨圓寂70周年為契機,特于古田舉辦圓瑛大師與宗教中國化大會活動,發揮古田深厚文化資源優勢,積極搭建海內外佛教界交流平臺,提升圓瑛文化對海內外佛教界的影響。隨其活動開展,將對于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促進海峽兩岸和諧共融具有重要意義。
本屆大會活動以“智慧互鑒、和諧共融”為主題,從古田出發,助力圓瑛文化出海,重續“一帶一路”法緣,推動絲路各國佛教文化的交流融合,在相互尊重中增進海內外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并通過各項論壇交流、文化展出等系列活動,提升全國佛教徒積極向善的凝聚力,推動宗教中國化進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