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盛唐高力士總是一個繞不去的人物,不錯這是個人物。高力士是潘州(今廣東省茂名市高州)人士,他原本叫馮元一,出身嶺南大族馮氏,是冼夫人第六代孫,馮盎的曾孫,家中世襲潘州刺史。曾祖馮盎、祖父馮智玳、父為馮君衡都是潘州刺史。這個家族最牛的兩個人分別是冼夫人和馮盎,大家有興趣可以了解一下。
武則天由于得位不正就特別喜歡搞謀反案,公元693年,有人上書告嶺南流人中有人謀反,武則天派大理寺官萬國俊前往查證,并許他若得反狀,便可就地斬決。萬國俊明白老太太的意思,那就是本著寧可錯殺絕不放過的原則開始大肆株連,被他逼死的就多達幾百人,其中潘州刺史的兒子年僅三歲的馮元一受到牽連被閹了,并罰沒為奴。5年之后也就是公元698年,嶺南討擊使李千里在被閹的奴婢中挑選了兩個長得特別精神的小孩送到宮中服侍,由于這兩個小孩長得比同齡的孩子都高大,于是分別取名金剛、力士,被取名力士的就是馮元一,現在應該叫他馮力士了。由于馮力士為人機敏深受武則天喜愛就讓他在身邊服侍,后來因為一點小過錯被打了一頓逐出皇宮。宦官高延福很喜歡這個小孩,于是收他當了干兒子,于是他改名高力士。由于高延福出自武三思府中,于是高力士就經常往來武三思府中,武三思也很喜歡這個機靈的小孩,于是就把他再次推薦給武則天,一年后高力士就被武則天召回皇宮。高力士成年后長的非常高大,身高六尺五寸,按照唐尺30.5厘米計算,高力士身高小2米,不愧力士之名。高力士性格謹慎辦事周到,而且學習也非常刻苦,平時傳旨、宣讀詔書等都不成問題,當上了皇宮里的小白領“宮闈丞”。
在景龍年間,也就是公元707年到710年,高力士被分給服侍李隆基,此時高力士正是十七八歲的年紀,李隆基比他大五歲,兩個人都是青春年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公元713年,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誅滅太平公主一黨,當時在李隆基身邊的就是高力士、陳玄禮以及王毛仲和三百死士,政變成功后高力士破格授官銀青光祿大夫,任內侍省同正員。后提拔為右監門衛將軍,知內侍省事。
唐玄宗李隆基為人精明強干,但是頗多猜忌,所以非常喜歡重用宦官,對楊思勖、黎敬仁、林招隱、尹鳳祥等的寵愛一點都不比高力士差,但是由于高力士最出名,后世多把這些人的很多事跡安在了高力士身上,楊思勖經常領兵作戰,黎敬仁、林招隱幫助李隆基處理政務,尹鳳祥主持書院。還有孫六、韓莊、楊八、牛仙童、劉奉廷、王承恩、張道斌、李大宜、硃光輝、郭全、邊令誠等經常監軍,他們的權利甚至超過節度使。太監的權利這么大,他們撈錢的機會就特別多,唐玄宗時期京城中最豪華的宅第,京畿內最好的田產、果園、池苑,宦官竟占其中一半,高力士宦官中比較富有的,但也不是最富有的。
高力士給后人造成非常有權勢的印象是因為李隆基本人對高力士非常信任。李隆基一輩子最信任兩個人,高力士和陳玄禮,對其他人哪怕是老婆孩子他都整天提防著,李隆基曾經說:“高力士在我身邊我才睡得著。”所以高力士經常在李隆基身邊服侍很少回自己的私宅,凡是能到李隆基身邊的事情或者物件都需要經過高力士的手,很多小事高力士自己決斷李隆基也從來不過問。所以滿朝文武都爭相跟高力士處好關系。宇文融、李林甫、李適之、蓋嘉運、韋堅、楊慎矜、王鉷、楊國忠、安祿山、安思順、高仙芝等都折節跟高力士相交,受過高力士恩惠的小官更是不計其數。就連太子李亨在私下都叫高力士“二兄”,諸王公主都叫高力士“阿翁”,也就是今天類似“老爺子”,駙馬輩呼為“爺”,也是父輩的尊稱,可見權勢滔天。但是高力士沒有因此而驕橫,做事特別是涉及政務盡量做到不偏不倚,他做事謹慎小心一輩子沒犯過大錯。高力士為人頗有大局觀,自己家的親屬犯罪他也絕不袒護,以至于朝廷上下對高力士風評出奇的好,大家都知道這是個有能力的好人。
高力士為人至孝,他發達之后嶺南節度使找到高力士的母親送到長安,高力士極力奉養生母、養父,兩個老人在家中居住在最大的兩間房屋,飲食起居極盡榮華富貴。高力士母親麥氏病故之后,高力士結義兄弟程伯獻在靈前跟高力士一起披頭散發,穿戴孝服,接待來賓吊唁酬答。開元初年,高力士還娶了瀛州呂玄晤女兒當老婆,他老丈人呂玄晤借著高力士的權勢做到了少卿、刺史,呂家子弟都做了王傅。
高力士家中也是豪富,甚至超過一般的王侯,但是當時的人評價高力士雖然富有但是與國力相當,以他的身份在當時并不算過份。
安史之亂后高力士陪著李隆基逃到成都,后來唐肅宗李亨收復長安又把李隆基迎回長安,高力士寸步不離的侍候李隆基。剛開始的時候唐肅宗把李隆基安置在興慶宮,身邊有梨園子弟陪伴,每天唱唱歌跳跳舞,生活的也算愜意。有一天李隆基帶著高力士等人登上長慶樓被往來的百姓看到,百姓們看到李隆基非常激動,他們痛哭流涕的朝李隆基跪拜行禮,口中還喃喃的說:“我五十年的太平天子身體還健康嗎?”李隆基做了太上皇之后已經許久沒有享受到百姓的真心的擁護了,這讓他深宮孤寂添了一絲慰藉。然后他就上癮了,沒事就登上長慶樓,長安的百姓沒事就到長慶樓下跟李隆基聊天。有的時候高興了還在長慶樓下準備好飯菜請路過的百姓一起搓一頓。但是這就戳了唐肅宗李亨的肺管子了,因為李亨相對于李隆基來說,不論是才能、人望都相去甚遠,他的皇位是自己奪來的,本就非常不自信,此時一看已經七十多的李隆基仍然如此受百姓愛戴很不爽,于是讓李輔國給李隆基搬家,從興慶宮搬到太極宮甘露殿。搬家途中走到宮殿的岔路口,李輔國突然帶著五百多提刀騎士殺氣騰騰的把李隆基一行圍住,已經快八十的李隆基嚇得好幾次掉下馬來,多虧服侍者將他重新扶上馬。此時已經七十多的高力士勇敢的站了出來,攔住李輔國的馬頭指著李輔國的鼻子破口大罵:“李輔國,太上皇是五十年的太平天子,是有大功于社稷的有為之君,你也算是老臣了,怎么敢如此無禮,趕緊給我滾下馬來!”高力士展現了一把什么叫血脈壓制,就這一嗓子李輔國的魂都嚇丟了,一下就從馬上跌落,靴子都掉了。高力士趁機以李隆基的名義宣旨:“眾將士都是忠于職守的忠臣。”李輔國趕緊讓眾將士把刀插回鞘中,然后帶著眾人向李隆基叩拜并高聲喊到:“太上皇萬福!”高力士繼續下達命令:“李輔國過來牽馬。”李輔國再次變回大總管面前的小太監,連滾帶爬的穿好靴子點頭哈腰的給李隆基牽馬,這次搬家這才順利完成。李輔國帶人退下后,李隆基抱著高力士失聲痛哭:“今天若不是愛卿,我就成了刀下之鬼了。”君臣抱頭痛哭不勝唏噓。此后很久李輔國都極度郁悶,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權勢滔天的自己怎么就在高力士面前走不了一個回合,人家一嗓子自己就被嚇得魂飛魄散。李亨為此還多次安慰李輔國。
760年八月,李隆基剛搬完家最后幾個心腹就被清洗了,陳玄禮被要求退休,玉真公主被搬到玉真觀軟禁,高力士以“潛通逆黨”的罪名流放于巫州。李隆基身邊都換成了李亨的心腹,李隆基郁郁寡歡不肯吃飯,很快就絕食而死。當然這些在巫州的高力士全都不知道,他非常懷念生活了一輩子的兩京,看到當地人不吃薺菜就寫下一首詩抒發對兩京的懷念:“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采。夷夏雖不同,氣味終不改。”公元762年三月,遇大赦回歸,走到朗州,碰到流放之人談及京城事,才知李隆基已經駕崩。高力士北望號啕痛哭,吐血而死。李豫因他是耆宿長輩,曾護衛先帝,追贈揚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
高力士不幸于幼年成了宦官,他陪伴了李隆基近一個甲子,對李隆基不可謂不盡心竭力,同時他也因李隆基的飛黃騰達而享受了人間富貴,也因李隆基落魄而倍嘗世態炎涼。在權力中心近六十年,但是他卻沒有惡名,這個著實不容易。同時他做人也極盡周全,他是干爹和母親的好兒子,是老婆呂氏的好老公,是丈人呂玄晤的好女婿,是晚輩們的好長輩。相比于后世文人對于高力士的潑臟水,唐朝人對高力士的評價頗高,當時的宰相、大臣們對于高力士的學識、政務處理能力以及人品的評價都非常的高,都稱高力士有宰相之才同時也有宰相的度量。同時期的人張少悌評價高力士“武后故,韋氏窺大寶,已成禍梯。公實勇進,提劍而起。扶皇運之中興,佐大人之利見。自是之后,恩遇特崇,公卿宰臣,因以決事。公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驕,順而不諛,諫而不犯。故近無閑言,遠無橫議。”明朝李贄評價高力士“高力士真忠臣也,誰謂閹宦無人。”至于為李白脫靴不過是后人為了襯托李白的狂狷而編出來的段子而已,不必當真。
寫這篇文章僅僅是簡單的記錄高力士的一生,只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對他有一個相對公正的評價,不必為了捧李白而故意踩高力士,也每沒必要因為高力士是個太監而把不是他干的壞事都往他身上安。電視劇《大明1566》中的呂方就是按照歷史上的高力士來演的,不是所有的太監都是佞臣,還有高力士這樣的忠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