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流云在草青青
養老金事關國計民生、涉及千家萬戶,每年養老金的調整都令人翹首以盼。2023年7月18日,傳來好消息。內蒙人社廳官網公布了《關于2023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內人社發〔2023〕54號)。成為今年全國第17個公布養老金調整方案的地區。
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今年仍然采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三結合的辦法調整退休人員養老金。人均養老金增加為3.8%。調整時間按2023年1月執行,7月31日前完成發放。
上面所說的3.8%是平均漲幅,不是每個人都按3.8的比例簡單增加養老金。具體到個人,調整標準與退休人員所在地區的整體養老金水平,個人繳費年限、養老金水平、年齡等因素相關。
所有2022年12月31日前全區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已按規定辦理退休退職人員有資格參加此次調整。全區近300萬企事業機關單位的退休退職人員因此受益。
一、兩大特點
1、定額調整標準降幅驚人
今年和去年相比,定額調整標準大幅減少18.5元,很雷人。
2、工齡單價全國最低
與繳費年限掛鉤增加養老金時,分檔調整。最低檔工齡單價僅0.5元,創全國新低。
二、兩個變化
和去年方案對比,今年養老金調整方案的變化可概括為,”一增一降兩持平“。
所謂”一增“:指與養老金掛鉤調整的水平調整的標準有所增加,鼓勵多繳多得。對養老金偏高人員有利。
所謂”一降“:指定額調整標準大幅降低,對養老金偏低人員不利。
所謂“兩持平”:指與繳費年限掛鉤,及向高齡老人傾斜的調整標準,沒有變化。
三、調整細則
1、定額增加
每人增加37.5元。去年的標準是56元,同比大幅減少了18.5元。
歷史數據比對:2021年~2018年分別是56元、54元、52元、47元。
內蒙古定額調整的標準水平在全國屬于較高水平。綜合近年來的數據來看,在走倒U型。依青青看,今年有矯枉過正之嫌,處理得再溫柔些,走漸進式更好,群眾意見會相對小些。
2、掛鉤調整
(1)與本人養老金水平掛鉤增加
與本人調整前得月養老金水平掛鉤, 按1.7%得比例增加養老金。同比微升0.1%。
數據對比:2022年~2019年分別為1.6%、1.4%、、1.8%、2%。
目前看,多數地區此項掛鉤標準都降了,內蒙古不降反升,加大了多繳多得的激勵力度,更重效率,激勵在職人員多繳費,促進養老保障制度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
(2)與繳費年限掛鉤增加
15年一檔,共分三檔,繳費年限越長,工齡單價越高。
低于15年的年限、16~30年的年限、30年以上的年限 ,分別增加0.5元、1元、2元。不滿1年的零頭,按1年計算,7.5元兜底。
這一標準和去年持平。和兄弟省市對比,內蒙古前兩檔的工齡單價偏低,最后一檔還可以,對繳費年限偏長人員有利,長繳多得。
3、傾斜調整
(1)高齡傾斜增加
年滿70歲,額外增加30元。70歲以上,加價增加。每增加1歲,每月養老金再增加1元。和2022年的標準持平。在全國處于中等水平。
(2)向企退軍轉干部傾斜
企業退休軍轉干部調整的兜底標準為當地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調整后低于此標準的,一律補齊至該水平。這項政策是多年來的全國統一政策。
四、案例演示
董伯伯,調整前72歲,月養老金3000元, 繳費年限39年。今年養老金可以增加165.50元。調整后,每月養老金水平為3161元,增幅為5.37%。
計算過程說明如下:
養老金增加金額
=定額調整+與繳費年限掛鉤+與本人養老金水平掛鉤+傾斜調整
=37.5+(0.5×15)+(1×15)+(2×9)+(3000*1.7%)+(30+2×1)
=37.5+40.5+51+32
=161元/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