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貢體系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特定產(chǎn)物,中原王朝作為宗主國,接受藩屬國的稱臣納貢,給予它們政治承認、軍事保護,以及經(jīng)貿(mào)和文化交流。
藩屬國最多的是明朝,超過140個,既有我們熟知的朝鮮、越南、琉球,還包括一些不為人知的小國,像非洲東部的蘇馬、印度南部的胡馬塔等等。
▲鄭和下西洋時中國藩屬國的數(shù)量超過140個
到了近代,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以及清朝的衰落,絕大多數(shù)藩屬國都淪為了列強的殖民地,朝鮮、越南、琉球等等無一例外,傳統(tǒng)的朝貢體系似乎已經(jīng)走到了盡頭。
令人意外的是,共和體制的中華民國建立后,代表封建時代的朝貢體系卻并未就此消失。中國最后一個藩屬國坎巨提,不僅在抗戰(zhàn)期間堅持向中國朝貢,還要求內(nèi)附,但沒有成功。
▲坎巨提位于中巴邊境地區(qū)
直到1947年,坎巨提并入巴基斯坦,才中斷了與中國177年的宗藩關(guān)系,象征著朝貢體系徹底結(jié)束。那么,這個坎巨提為何能成為中國最后的藩屬國?
一、萬邦來朝
公元前11世紀,周王朝建立的分封制度便是一種朝貢關(guān)系,周王分封齊、秦、晉、楚等諸侯國,由他們自治,諸侯國則每年向周王進獻貢品,還要派兵隨周王作戰(zhàn)。
秦朝兼并六國至西漢,華夏歸于一統(tǒng),建立起強有力的中央集權(quán),郡縣制取代了分封制。于是,藩屬國變成了特指中國以外、承認中國為宗主國、稱臣納貢的邦國。
▲周朝分封制是“藩屬國”的源頭
兩漢時期一度擁有50多個藩屬國,包括南匈奴,烏桓等等。公元前60年,西漢設(shè)立西域都護府,管轄著烏孫、大月氏等藩屬國,以及漢人移民建立的多個城鎮(zhèn),標志著中國對西域正式開始行使主權(quán)。
在保持宗藩關(guān)系的前提下,中原王朝一般不干涉藩屬國的內(nèi)部事務(wù),由他們自行決定首領(lǐng)人選和治國方式。除了接受藩屬國的朝貢外,中原王朝經(jīng)常會賜予一些財貨、允許進行貿(mào)易、傳播中華文化。
▲“萬國來朝”是中原王朝強盛的一個重要標志
唐朝是漢朝之后又一個強盛王朝,640年開設(shè)安西都護府,到8世紀初,管轄面積超過了漢朝的西域都護府。唐玄宗時期的藩屬國多達70多個,其中不少是主動前來朝貢的。
可以看出,漢唐時期的藩屬國大多集中在西部,這跟中亞和西域地區(qū)的文明程度較高,又處在東西方貿(mào)易通道上,有一定的關(guān)系。而東南亞地區(qū)相對來說比較落后,只有柬埔寨已經(jīng)發(fā)展為封建制國家。
▲西域都護府代表漢朝成為西域諸國的“共主”
對于一些小國來說,成為唐朝藩屬,不僅會有豐厚的經(jīng)濟回報,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取得強大唐朝的軍事保護,小勃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小勃律位于蔥嶺(帕米爾高原)南部的山谷中,是西域和中亞之間的主要通道之一,絲綢之路南線的一個節(jié)點,并由此帶來了不菲的財富。713年,小勃律國王親自前往長安朝貢,正式成為唐朝的藩屬國。
▲唐朝對西域的經(jīng)略一度比漢朝更成功
由于夾在大唐與吐蕃之間,小勃律常年受到吐蕃的欺負,連國王都被迫娶吐蕃公主為妻,斷絕了與唐朝的朝貢關(guān)系。747年唐軍翻越蔥嶺出兵小勃律,幫助其擺脫了吐蕃。
▲帕米爾高原
安史之亂后,唐朝喪失所有西域疆土,小勃律便從中國史書上消失了。西域此后又經(jīng)歷了伊斯蘭化、蒙古征服、突厥化等等,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小勃律在唐朝史書上頗為有名
與中亞形成對比的是,東南亞地區(qū)受到中華、南亞、西亞等文明的影響,形成了越來越多的文明國家。
尤其是在鄭和七下西洋后,很多國家開始向明朝納貢稱臣,藩屬國數(shù)量達到空前的140多個。
二、袖珍小國
明朝沒有恢復(fù)對西域的統(tǒng)治,直到1757年才由清朝收復(fù)西域,并將其改名為新疆,這是中原王朝繼唐朝整整一千年后,重新對西域行使主權(quán)。
▲鄭和下西洋
中亞國家紛紛向清朝稱臣納貢,不僅有較大的哈薩克、浩罕汗國(烏茲別克),還包括巴達克山國(今屬阿富汗)等小國。1761年,達拉克和坎巨提又一起懇請成為清朝藩屬。
▲直到18世紀后期,中亞地區(qū)仍是一片散沙狀態(tài)
這個坎巨提所在的位置,正是唐朝時的小勃律,位于帕米爾高原南部、連接中亞和西域的河谷之中。屬于今天的巴控克什米爾地區(qū),緊鄰中國新疆的紅其拉甫口岸。
▲紅其拉普口岸的位置
這個坎巨提并非小勃律的后代,唐朝史書沒有記載小勃律的人種和語言。
清朝史書稱,坎巨提自認為是亞歷山大東征軍的后代,與相鄰的克什米爾敵對,只有七千多人,全部信仰伊斯蘭教,以農(nóng)耕為主,面積不到2000平方公里,每年上貢砂金一兩五錢。
▲清朝史書有時也把坎巨提記為“棍雜”
小勃律和坎巨提相隔一千年,沒有任何傳承關(guān)系,居然都愿意主動成為中國藩屬,原因說起來也簡單。
這塊地方卡在中亞與西域之間,既受益于絲綢之路,又面臨多方威脅,所以每當中國強盛重新控制西域時,他們便主動稱藩,以換取中國的保護和絲綢之路的暢通。
除了坎巨提外,清朝在鼎盛時期還有17個藩屬國,數(shù)量似乎遠不及明朝,卻都是中國周邊的主要鄰國,除了傳統(tǒng)的朝鮮、琉球、越南等等外,還有大家不太熟悉、西藏以南的尼泊爾、達拉克等等。
三、天朝迷夢
藩屬國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經(jīng)常被人忽略,就是作為宗主國的外圍屏障,有外敵入侵時提前發(fā)出警報。遺憾的是,承平日久的清朝似乎忘掉了這一點。
此外,清朝認為中亞地區(qū)沒有強權(quán),新疆、西域都是人口稀薄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又遠離核心的漢地十八省,因此沒怎么關(guān)注中亞。
哪知,18世紀末,英國和沙俄已經(jīng)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逼近中亞,清朝西部的安全環(huán)境急劇惡化。
▲英屬印度是英國海外殖民的重中之重
除了搶奪殖民地本身外,英國最根本目的是保護英屬印度的安全,沙俄的終極目標則是南下印度洋,尋求暖水軍港。從宏觀角度看,中國的新疆和西藏也包括在英俄的中亞大博弈范圍內(nèi)。
英國首先盯上了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爾,1814年英國對尼泊爾發(fā)動戰(zhàn)爭,兩年后迫使其接受英國的“保護”,內(nèi)政外交都被英國人把持,成為英國殖民地。
▲英國用了兩年才征服尼泊爾
此時的清朝依舊是東亞朝貢體系的核心,英國人暫時不想過度刺激清朝,繼續(xù)維持著天朝上國的面子。
而尼泊爾人在血緣和文化上,都跟中國西藏有很深的聯(lián)系,所以英國人允許尼泊爾向清朝朝貢,名義上仍是清朝藩屬國。
與此同時,沙俄逐步控制了哈薩克汗國,1822年廢除可汗制度,把哈薩克變成自己的殖民地。1839年英國占領(lǐng)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把阿富汗也納入了殖民體系。
▲鴉片戰(zhàn)爭前,中亞已經(jīng)面臨英俄兩國的入侵
尼泊爾和哈薩克都曾向清朝求過援,但沒有得到任何幫助,只能屈服于歐洲列強。作為宗主國,清廷也曾討論過是否要援助尼泊爾和哈薩克,但大臣們認為,這些地方距離漢地十八省太遠,出兵必然耗費巨大且得不償失,因而拒絕了兩國的求援。
事實上,尼泊爾、哈薩克的淪陷,意味著歐洲列強已經(jīng)逼近,清廷不但全然忘記了外藩的屏護作用,更沒有意識到英俄對中亞地區(qū)的爭奪,即將危及新疆和西藏,仍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之中,
▲鴉片戰(zhàn)爭時英國人筆下的清軍
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暴露了清朝的虛弱和落后,列強紛紛撲了上來。英國人搶先露出了獠牙,通過不平等的外交和商貿(mào)手段來攫取利益,把最富饒的長江流域變成英國勢力范圍。
1846年,英國又將達拉克這個清朝藩屬,強行并入英屬印度的克什米爾地區(qū)。19世紀五、六十年代,沙俄侵占中國東北和新疆的領(lǐng)土大約150萬平方公里。
▲沙俄割走中國新疆150多萬平方公里領(lǐng)土
隨著英俄兩國的進一步侵略,浩罕、博羅爾、巴達克山國等中亞國家先后淪陷,帕米爾高原的北端變成了中俄邊境,中國通過帕米爾高原與阿富汗接壤。1884年,中俄兩國簽訂邊境協(xié)議,明確帕米爾高原屬于中國。
▲中國從來不承認英俄擅自瓜分帕米爾高原
中國東部的形勢同樣嚴峻,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從1885年開始,法國先后侵占越南、柬埔寨、老撾,1894年日本又通過甲午戰(zhàn)爭霸占了朝鮮半島。
泰國認識到清朝的無能后,也終止了與清朝的朝貢關(guān)系,轉(zhuǎn)而尋求與英法列強發(fā)展關(guān)系,以保持民族獨立。至此,清朝已經(jīng)喪失了幾乎所有藩屬國,傳統(tǒng)的朝貢體系基本瓦解。
四、據(jù)理力爭
英俄兩國在中亞的勢力交鋒線在阿富汗和伊朗,一直延伸到中國的帕米爾高原。帕米爾高原,中國古稱蔥嶺,位于亞洲大陸的腹部,連結(jié)著東亞、南亞、西亞三大地緣板塊。
帕米爾高原由一系列高山組成,一些山間河谷既適宜耕作放牧,又是穿越高原的通道。因此,帕米爾高原的戰(zhàn)略地位非常重要,被英俄兩個列強一起盯上了。
▲帕米爾高原位于亞洲的腹心位置
沙俄不顧中俄兩國簽訂的邊境協(xié)議,派兵侵入帕米爾高原,趕走此處的清朝駐軍。英國不會坐視沙俄吞并整個帕米爾高原,否則俄軍將居高臨下俯瞰南亞,于是也派兵進入高原的南部。
1891年,英軍兵臨坎巨提,要求向其提供“保護”。區(qū)區(qū)萬余人、仍處于冷兵器時代的小國坎巨提,顯然不可能抵擋住英國軍隊,坎巨提首領(lǐng)不得不向清朝求援。
▲帕米爾高原有8條大致東西向的河谷可供居住和通行
清朝派薛福成與英國交涉,指出坎巨提一向是中國藩屬,由新疆伊犁將軍管轄。英國則聲稱出兵是為了防止沙俄入侵,以確保英屬印度的安全。英軍已近在咫尺,對坎巨提勢在必得,清軍卻根本無力應(yīng)對。
盡管如此,在薛福成的據(jù)理力爭下,在1892年達成協(xié)議。坎巨提仍然是清朝藩屬,像往常一樣繼續(xù)朝貢,允許坎巨提首領(lǐng)保留自治權(quán),由中英兩國各派官員監(jiān)督。
▲坐落在無錫的薛福成故居
帕米爾高原山高水急,并不適合大規(guī)模作戰(zhàn),而且沒有經(jīng)濟價值,因此,英俄經(jīng)過一番秘密商討,在1895年達成了瓜分帕米爾高原的協(xié)議,兩國分別占據(jù)高原的南北部分,中間留一條瓦罕走廊給清朝,作為英俄之間的緩沖帶。
清廷堅決不承認英俄瓜分帕米爾高原,卻也無力阻止。中國與阿富汗的接壤部分只剩下瓦罕走廊,帕米爾高原南部的坎巨提,變成了英國勢力范圍,由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直接管轄,清朝只保住了名義上的宗主國身份,實際管轄權(quán)落到英國人手里。
▲伊朗-阿富汗-帕米爾高原是英俄勢力分界線
這樣一來,中國的整個西部邊境都被英俄勢力包圍,瓦罕走廊以北屬于沙俄、以南屬于英國。兩個列強對中亞的爭端暫時告一段落,轉(zhuǎn)過頭來加緊對中國的新疆和西藏進行滲透,妄圖進一步分裂中國。
1911年清廷退位,剛剛成立的北洋政府,發(fā)現(xiàn)還有兩個藩屬國與中國保持著關(guān)系:尼泊爾和坎巨提。雖然實際上都已被英國控制,名義上卻仍是中國藩屬,按照慣例每隔3-5年派使團來北京,上貢黃金,若是首領(lǐng)發(fā)生更替,同樣需要取得中國的冊封。
封建時代的朝貢體系已經(jīng)不合時宜,北洋政府沒有打算予以繼承,可也不能置之不理。
正好此時為了強調(diào)民族團結(jié),北洋政府提出“五族共和”,便邀請尼泊爾加入中國。英國自然不會允許尼泊爾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這事便沒了下文,尼泊爾從此停止向中國朝貢。
▲北洋政府的五族共和旗
至于坎巨提,這個國家太微小、太遠了,北洋政府實際能控制的地方不超過傳統(tǒng)的漢地十八省,對萬里之外的坎巨提更是鞭長莫及,只好維持現(xiàn)狀,繼續(xù)接受其朝貢。于是,坎巨提成為了中國最后一個藩屬國。
五、最終歸宿
民國建立后,無論是北洋還是國民政府,中英關(guān)系總體上比較正常,兩方都不愿提及坎巨提問題。1937年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坎巨提還向國民政府要求加入中國,共同抵御外敵。
然而,出于國際關(guān)系的考慮,中國需要英國及西方國家支持抗日,不愿意為了坎巨提而得罪英國。
另一方面,坎巨提的實際情況也不容樂觀,既遠又小,對抗戰(zhàn)沒有實質(zhì)性幫助,因此國民政府拒絕了這個請求。
▲英式裝備的中國抗日軍隊
1947年,英國提出印巴分治方案,誕生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原則上,以印度教為主的邦組成印度,以伊斯蘭教為主的邦組成巴基斯坦。
克什米爾的情況比較特殊,上層土邦主大多信仰印度教,下層百姓卻有77%是穆斯林。
英國人允許克什米爾各邦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此舉埋下了印巴數(shù)十年沖突的禍根,也是中印巴三國矛盾的主要來源之一。
▲克什米爾問題直到今天仍是印巴沖突的導(dǎo)火索
同年10月,印巴各自派遣軍隊進入克什米爾。包括坎巨提在內(nèi)的克什米爾北方諸邦,位于巴基斯坦控制區(qū),隨即宣布加入巴基斯坦,從而中斷了與中國的宗藩關(guān)系。
從1761年至1947年,坎巨提與中國之間的宗藩關(guān)系保持了177年,最終由于坎巨提并入巴基斯坦而告終。同時也代表著延續(xù)兩千多年的朝貢體系徹底瓦解。
▲罕薩不僅景色壯麗,還是有名的長壽之鄉(xiāng)
由于歷史上一直與克什米爾敵對,坎巨提首領(lǐng)穆罕默德·賈馬爾汗不愿接受克什米爾的管轄。巴基斯坦答應(yīng)讓坎巨提成為中央政府直轄的土邦,有一定的自治權(quán),并且重新命名為罕薩。
1963年,中國與巴基斯坦談判劃定了兩國邊境線,罕薩(坎巨提)歸屬巴基斯坦,這是對邊境現(xiàn)狀的最終認可。
1974年穆罕默德·賈馬爾汗去世,巴基斯坦政府取消了罕薩的中央直屬地位,改由巴控克什米爾當局管轄。
▲中巴經(jīng)濟走廊通過罕薩地區(qū)
1983年,我國新疆的紅其拉甫口岸正式開放,對面正是罕薩地區(qū),同時也是中巴主要陸上通道之一。罕薩人被巴基斯坦定義為罕薩族,總?cè)丝诖蠹s6萬。
隨著中巴外交關(guān)系和經(jīng)濟聯(lián)系的日益密切,尤其是“中巴經(jīng)濟走廊”啟動后,罕薩既是中巴鐵路又是“中巴經(jīng)濟走廊”的巴方起點,必將迎來一輪快速發(fā)展的機遇。
▲中巴國際公路,坎巨提地區(qū)位于中巴邊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