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首《羅剎海市》橫空出世。這首歌與蒲松齡著作的《聊齋志異》中的一篇故事同名,歌手在創作過程中借鑒了原故事。這篇虛構故事巧妙地隱射了現實世界中有時候“美”和“丑“可能會被扭曲和誤解。大羅剎國以丑為美的社會現象,令人實難理解。現實生活中,我們與野生動物合影的行為,真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嗎?
你抓過網絡爆火的野生鼠兔嗎
(圖片來源于網絡)
鼠兔外形酷似兔子,身型小若老鼠,兩只小爪垂在胸前,張嘴時露出門牙,憑借“萌蠢”、喜感十足的形象獲得了不少游客的喜愛。走在路上偶遇憨態可掬的小家伙,總有人忍不住摸一摸、抱一抱,順便拍照分享到社交媒體上秀一秀。
見此,有人便動起了歪心思,將其視為招徠游客的獵奇手段、流量密碼,網上一度出現抓鼠兔合影的體驗攻略。但這樣的合照看似親密和諧,實則是對雙方的傷害。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博士表示,“鼠兔雖然性情溫和,但生性膽小,尤其怕驚擾。游客靠近、觸摸、追逐合影都會讓鼠兔緊張恐懼,甚至出現應激反應,可能給它們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另外,鼠兔可能攜帶病毒,近距離接觸有可能會傳染給游客。”
(圖片來源于網絡)
近年來,野生動物有被萌化和娛樂化的趨勢,部分游客對野生動物的尊重意識、與野生動物密切接觸的風險意識比較欠缺,甚至還有人嘗試飼養。野生動物沒有被馴化,跟貓、狗這類傳統伴侶動物不同,人與野生動物相處還是需要保持安全的界限。
孫全輝博士提出,“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提倡野生動物友好型旅游,鼓勵游客參與和體驗那些以負責任的旅游活動,盡可能減輕對野生動物的負面影響。例如,在安全和不打擾的距離之外,觀賞處于自然棲息地中并能充分表達自然行為的野生動物;參觀符合成為最佳實踐標準、為野生動物不再受到圈養而努力的“友好型”野生動物場所。這樣的旅行方式,才能夠營造野生動物、生態環境、鄰近社區的和諧相處,讓游客以尊重和欣賞的態度,感受野生動物的生命價值和生態價值。”
(圖片來源于網絡)
隨著社交媒體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刺激著人們的好奇心和分享欲,導致追風潮趕時髦的打卡行為激增。我們在追捧熱點的同時,更應該透過《羅剎海市》加深對現實問題的理解。當我們身處一場“狂歡”之中,如何堅持自我的判斷,而不隨波逐流,值得我們反思。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是一個國際性動物保護組織。總部位于英國倫敦,在14個國家設有辦公室。協會長期致力于動物保護工作,活躍于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協會擁有聯合國全面咨商地位,在動物福利科學研究和實踐方面發揮全球引領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