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關公信仰之閑談記——唐清元
?關帝的信仰其實已經很久很久,三國之后就有人開始供奉和祭祀,從漢后主的第一次冊封到清代光緒帝的最后一次冊封之間長達近1700年的歷史,受封二十三次之多,字數達到二十六字之長,從侯到王到帝君,文化的演變實屬罕見。
細品歷史,?關公信仰也是必然的過程。有人說為什么對于岳飛的信仰達不到關公的程度,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時代長短。關公是東漢末年的英雄,岳飛是南宋的英雄,中間隔著九百余年,歷代人士的供奉和信仰受眾數量不可對比,還不涉及到其它層面。
?第二,宗教人士的推動。在佛教的公案里,東方小釋迦智者大師與關公在玉泉山的一段因緣造就了佛教的伽藍菩薩中有了關公的一席之地,與賢劫千佛的最后一佛韋陀菩薩共同護持佛教。關公是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與趙元帥、馬元帥、溫元帥共同護法,還是三界伏魔大帝,位列帝君之位,榮耀至極。
?第三,統治的需要。關帝最根本的代表是忠義,忠則無二心,義則不亂動。在宋代時的屢次冊封有君主信仰道教故,也是國力衰退希望國泰民安,于是借助神佛之力安撫民心,提升自信。
?第四,清代特別注重關公的信仰。岳飛是抗金英雄,關公是千古英雄,并無民族方面的偏向。清代為了推動關公的信仰,凝聚漢人之力,安穩邊疆,甚至在西藏拉薩都有修建關帝廟——關帝格薩拉康,與冊封藏傳佛教的首領是一樣的意義。清朝的皇帝對于關公前后加封七次,可見其重視程度;
?第五,儒家的推動。有孔子之文圣,關公稱為武圣,與孔子相提并論。當然這段歷史是有爭議的,在康熙之前,早期的武廟是供著姜太公,到了宋末明代時是供著岳飛,康熙建立武廟獨供關公,破除了岳飛與關公二圣并存的現狀,岳飛的信仰在清朝時是停滯的。
第六,財神之信仰。晉商的推崇,宣揚關公的忠肝義膽,保護自己的利益不被受傷,各地修建會館還會加建關帝廟,當做財神和守護神供奉,日積月累,財神之名遠近皆知,而供奉關公之商人感應也多,就逐漸形成了關公的財神信仰,甚至如今的關帝和道教正統第一財神的趙公明元帥的地位都有對等,民間信仰已經超過了趙元帥。
第七,民間的信仰基數之大超乎想象。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帝廟,就有關帝之信仰,這個供奉的人可能已經超過了觀音菩薩。黑白二道都有供,關公已經成了人格和神格完美的化身。
第八,傳奇色彩。寧可斷頭,不被俘虜。刮骨療傷,過五關斬六將。頭葬洛陽,身留丹陽,魂歸山西。有小說和民間傳說的加成。
?關帝能成為儒釋道都供奉的圣人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如今的關帝文化不僅僅是具備宗教方面的意義,在文化自信、藝術創造、道德建設、凈化人心上都有巨大的貢獻,值得去不斷地發揚關帝文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