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0日是“世界獅子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南非商業性養獅場以“合法”的方式掩蓋對動物的傷害,助長國際非法貿易。
據統計,南非至少有8000頭獅子被圈養在366個養殖場中。報告揭露了兩個養獅場的運作狀況,顯示其養殖的獅子正在遭受難以想象的傷害。
這些養殖場不僅以“合法”的方式繁殖獅子,還通過戰利品狩獵和旅游娛樂業等活動,掩蓋出口獅骨入藥的非法行徑。
證據表明:
● 獅子被關在破舊、骯臟、貧瘠的環境中,周圍散落著陳舊的食物殘骸和成堆的糞便。
● 獅子和老虎在現場被屠宰和處理。養殖場的工人每人每天最多可處理四只動物。2022年,其中一家養殖場就宰殺了30多只獅子。
(四只與母獅分離不久的幼獅擠在籠子的角落中。圖片:世界動物保護協會)
● 養殖場的屠宰過程違背當地法律和政府的規定,極不人道,也不衛生。比如,獸醫違規向無證人員有償提供獸用鎮靜藥物、獅子在藥物作用下反應遲鈍的情況下被獵殺、狩獵的圍欄面積小于規定的標準、獅子從籠里放出到被獵殺的時長少于規定要求。被屠宰的獅子的器官常常散落一地,從爪子到頭骨的獅皮也被完整地剝下。
● 養殖場為節省開支,經常讓獅子處于饑餓狀態,導致獅子互相殘殺的情況時有發生。
● 養殖場員工薪水微薄。他們沒有穿戴防護裝備,工作環境也不安全,導致他們極有可能發生意外事故或感染人畜共患病。
除了圈養大型貓科動物,這些商業性養殖場中還飼養了許多其他野生動物。據統計,在2017年至2020年間,養殖場就飼養了至少36種野生動物,如獰藪貓、非洲野犬、黑足貓、棕鬣狗、河馬、亞洲黑熊等。部分野生動物還是瀕危或易危物種,其中有17種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
(圈養環境下的獅子。圖片:世界動物保護協會)
2019年,南非最高法院宣布禁止該國政府出口獅骨,包括獅子的爪子和牙齒。2021年,南非政府也宣布禁止商業圈養和繁育獅子,并將關閉所有南非的獅子養殖場。2022年末,南非政府卻突然轉變態度,表示將組建工作組,“制定并實施獅子養殖場自愿退出的戰略和路徑。”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全球野生動物研究負責人Neil D’Cruze表示,“由于缺乏相關法規的約束和對該行業未來發展的明確認知,獅子養殖場在當地法律中處于灰色地帶。部分表面上合法的養殖場,實際上助長了獅骨的非法國際貿易。僅靠自愿淘汰該行業難以阻止針對圈養獅子的商業利用。非法養殖場會利用監控、巡查、即時通訊軟件等多種手段掩蓋其非法活動。”
(圈養環境下的獅子。圖片:世界動物保護協會)
非洲獅是易危物種,被列入CITES附錄Ⅱ。在南非,圈養的獅子均為商業性用途,包括旅游娛樂業、戰利品狩獵、獅骨貿易和活體交易等。證據證明,獅子養殖業存在嚴重的動物福利問題,人畜共患病風險很高,不僅危及人身安全,也會刺激野外偷獵。在1996年到2020年間,南非共報告了52起大型貓科動物(獅子、老虎和獵豹)的傷人事件,至少包括13名兒童。其中,三分之一的事件致人死亡。
(圈養環境下的獅子。圖片:世界動物保護協會)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呼吁淘汰南非商業性獅子養殖業的同時,要開展為當地尋找替代收入來源的研究。例如建立保護區,妥善照看這些圈養的野生動物;培訓當地政府工作人員,以便實施有效的監督;為養殖場相關人員提供可持續生計培訓等。通過獨立、透明、公開的方式,用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保障獅子的未來。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是一個國際性動物保護組織。總部位于英國倫敦,在14個國家設有辦公室。協會長期致力于動物保護工作,活躍于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協會擁有聯合國全面咨商地位,在動物福利科學研究和實踐方面發揮全球引領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