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p Health首刊今天正式上線!
Crop Health是由浙江大學植物保護學科牽頭,聯合國內外其他植物保護優勢學科、浙江大學出版社和Springer Nature集團創辦的植物保護領域高起點綜合性國際期刊。期刊實行開放獲?。∣A)出版模式,主編由浙江大學陳學新教授與國際水稻研究所Kong Luen Heong院士擔任。Crop Health聚焦作物病蟲害、非生物脅迫、抗性育種和工程、土壤污染修復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致力于發表與作物健康相關的高水平科研成果與前沿進展,特別關注跨學科的原創研究。目前,期刊所有稿件在2026年6月30日前免收文章處理費。
首刊文章
本期Crop Health首刊刊登了一篇創刊詞及五篇涉及多種主題的文章,包括:
Editorial:
Harnessing crop health for the future
byKong Luen Heong1,2andXuexin Chen1,2*
致力未來的作物健康
主要講述了Crop Health的創刊背景、期刊簡介,誠邀讀者共同推動期刊的創新與發展,引領期刊成為該領域的領先平臺。
掃二維碼|查看該文章
Doi: https://doi.org/10.1007/s44297-023-00004-x
2.UvSnx4 is required for conidiation,
pathogenicityandstress responsesby regulating
mitophagyandmacroautophagy in Ustilaginoidea virens
byHuanbin Shi1?, Shuai Meng1?, Shuwei Xie1,Jiehua Qiu1,
Nan Jiang1andYanjun Kou1*
稻曲病菌UvSnx4通過調節線粒體自噬和巨自噬進而調控產孢、致病力及逆境響應的分子機制研究
稻曲病由活體營養型真菌Ustilaginoidea virens引起,嚴重威脅著水稻的產量和品質。SNX家族蛋白是一類在結構中具有Phox結構域的蛋白,在內吞途徑中的蛋白質轉運和分選中起重要作用。然而當前,對SNX蛋白在稻曲病菌發育和致病性中的生物學功能和潛在作用機制仍然知之甚少。在本研究中,我們揭示了稻曲病菌中SNX家族蛋白Snx4在稻曲病菌發育和致病中的功能。實時熒光定量分析表明在侵染階段UvSNX4的轉錄水平顯著上調。UvSNX4的基因缺失導致稻曲病菌在菌絲體生長、分生孢子分化、致病力和逆境響應方面出現明顯缺陷。熒光顯微鏡觀察發現UvSnx4與線粒體部分共定位。線粒體自噬和巨自噬過程對稻曲病菌的分生孢子和致病性至關重要,進一步研究揭示UvSnx4是線粒體自噬和巨自噬所必需的調控因子。此外,酵母雙雜交試驗證明UvSnx4與自噬相關核心蛋白UvAtg11,UvAtg20和UvAtg17存在相互作用。綜上,我們的初步研究表明UvSnx4可能通過參與稻曲病菌的線粒體自噬和巨自噬過程進而影響稻曲病菌的發育、應激適應和致病力。本研究為闡明SNX蛋白在活體營養型絲狀真菌中的生物學功能提供了一定的見解。
掃二維碼|查看該文章
Doi: https://doi.org/10.1007/s44297-023-00002-z
3. Microbe-mediated nanoparticle intervention
forthemanagement of plant diseases
byTemoor Ahmed1,2, Jinyan Luo3, Muhammad Noman1,
Munazza Ijaz1,Xiao Wang4, Hafiza Ayesha Masood5,
Natasha Manzoor6,Yanli Wang7andBin Li1*
微生物介導的納米粒子干預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應用
植物病害是由各種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在世界范圍內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糧食不安全問題。然而,廣泛使用基于化學合成的納米農藥對植物、土壤和環境系統有不利影響,此時,開發生態友好且可持續的替代品來防治植物病害越來越引起人們的興趣。近年來,相對于傳統的理化合成,微生物介導的納米粒子作為納米農藥在植物病害防治上已經引起了廣大作物種植者的興趣。本文不僅重點介紹了利用拮抗植物病原細菌和真菌微生物制備的各類新型納米農藥制劑,還討論了這些微生物增強納米粒子有效性的各種機制,主要包括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產生、改善納米粒子的合成以及促進靶向遞送。本文還全面總結了微生物介導納米農藥的優點,如降低環境毒性、提高生物可降解性以及病原不易產生抗性。總之,利用微生物介導的納米粒子是一種經濟、可靠和生態友好的植物病害防治方法。
掃二維碼|查看該文章
Doi: https://doi.org/10.1007/s44297-023-00006-9
4. MoScd2 is involved in appressorium formationand pathogenicity via the Pmk1 MAPK pathwayin Magnaporthe oryzae
byLi‐Xiao Sun1, Hui Qian1, Ming‐Hua Wu1,Fu‐Cheng Lin1,2
andXiao‐Hong Liu1*
稻瘟病菌MoScd2通過Pmk1 MAPK通路影響附著胞形成和致病性
稻瘟病被稱為水稻 "癌癥",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在亞洲和非洲稻區尤為嚴重。中國是稻瘟病的多發區,稻瘟病不僅嚴重威脅水稻的產量和質量,還影響中國的糧食安全。在稻瘟病菌中,Mst11-Mst7-Pmk1 MAPK信號通路通過調節附著胞的形成和侵染菌絲的發育來介導致病性。Stomatal cytokinesis defective 2(Scd2,又稱Ral3或Bem1)是Scd復合物的一個組成部分,已被證實與MAPK信號通路密切相關。然而,Scd2在稻瘟病菌中的生物學功能仍然未知。本研究,鑒定了粟酒裂殖酵母Scd2同源蛋白MoScd2,并初步揭示了MoScd2在稻瘟病菌發育過程中的作用。研究發現,MoScd2參與稻瘟病菌菌落生長、孢子形成、孢子形態、孢子萌發、附著胞形成、附著胞內營養物質的貯藏、糖原降解以及致病性;敲除MoScd2導致稻瘟病菌Pmk1和Mps1磷酸化水平降低。MoScd2與MoMst50互作,MoMst50 是稻瘟病菌MAPK信號通路的關鍵組成部分。綜上所述,MoScd2通過與MoMst50互作參與稻瘟病菌MAPK信號通路,從而影響稻瘟病菌的致病性。此外,MoScd2還通過參與細胞自噬過程影響稻瘟病菌的致病性。
掃二維碼|查看該文章
Doi: https://doi.org/10.1007/s44297-023-00001-0
5.Temporal transcriptomic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host?pathogen interactions: a case study of Didymella pinodella and disease-resistant and disease-susceptible pea varieties
byChao Liu1,2, Xingmin Han1, Jacob L. Steenwyk3and
Xing‐Xing Shen1,2*
探究宿主與病原體相互作用:Didymella pinodella侵染不同抗病性豌豆的時間轉錄組研究
豌豆黑斑?。ˋscochyta blight)是一種真菌病害,能夠嚴重損害植株健康并降低產量。宿主與病原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研究可為病害防控提供依據,但我們對這種相互作用的了解仍然有限。本研究解析了豌豆黑斑病原真菌Didymella pinodellaHNA18的高質量基因組。通過與Didymella屬內物種基因組進行比較分析,發現D.pinodella HNA18的基因組擁有保守的生物合成基因簇(BGCs)和相似數量的碳水化合物酶(CAZymes)基因。此外,通過分析D. pinodella HNA18侵染感病和抗病豌豆品種過程的轉錄組數據,發現病原真菌調動了一組功能相似的基因來侵染感病和抗病豌豆品種,但這些侵染基因表達時間和表達強度不同。對于宿主而言,感病豌豆和抗病豌豆品種調動的防御基因類型相似,但是抗病豌豆在整個感染過程中使用的防御基因數量多于感病豌豆。這項研究不僅為研究D. pinodella HNA18與不同抗病性豌豆互作提供了多組學資源,而且揭示了病原真菌侵染與不同抗性植物防御之間的相互作用模式。
掃二維碼|查看該文章
Doi: https://doi.org/10.1007/s44297-023-00005-w
6. Regulatory roles of epigenetic modificationsinplant-phytopathogen interactions
byZeng Tao1*, Fei Yan1, Matthias Hahn2andZhonghua Ma1*
表觀遺傳在植物免疫、病原菌致病性及其互作中的作用
作為一種固著生物,植物進化出一套復雜而精細的免疫系統來有效防御各種病原菌。然而,病原菌也發展出了有效的策略來抑制宿主免疫并成功定殖。植物-病原菌的相互作用需要各自對其基因表達進行快速而精細的調控。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表觀遺傳在植物免疫相關的轉錄重編程以及病原菌致病性的調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此篇綜述中,我們總結并突出了表觀遺傳修飾及其調控因子的作用,包括DNA/RNA修飾、組蛋白修飾、染色質重塑和非編碼RNA在植物免疫、病原菌致病性及其互作中的最新進展。我們還討論了表觀遺傳調控作為作物育種和植物病害控制的一種有效策略。
掃二維碼|查看該文章
Doi: https://doi.org/10.1007/s44297-023-00003-y
歡迎投稿
期刊官網:
期刊投稿:
crophealth@zju.edu.cn
掃描二維碼進入期刊官網
更多信息,歡迎關注“浙大學術期刊”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