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普通片劑、緩釋劑、控釋劑、膠囊、腸溶劑的區別
片劑藥有的可以掰開服用,但有的卻不可以掰開,片劑分為普通片、緩釋片、控釋片,通過特殊工藝控制藥物釋放的速度,藥物釋放速度從大到小依次是:普通片>緩釋片>控釋片。
普通片,是短效制劑,口服起效快,有明顯的藥物釋放高峰,血藥濃度(藥物在血里的濃度)波動范圍大,所以副作用可能也明顯。
緩釋片,是緩慢釋放,這類藥起效慢,但作用時間長,相比普通片劑,藥物的血藥濃度波動范圍小,作用平穩,對胃腸道刺激小。
控釋片,多見于治療心血管方面的藥物,藥物進入體內后釋放速度近恒速,也就是說比緩釋片更穩定,因此起效較緩釋片更慢,但血藥濃度保持恒定,作用平穩,一般每天只需服用1次,更易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依從性的意思就是患者容易遵醫囑)。
膠囊的優點有兩個,一是可以把苦澀的藥粉放到膠囊中,然后直接吞下,這樣就能減少服藥過程的不適;二是有些藥物要在腸道進行消化,膠囊能保護藥物不在胃部就被胃酸腐蝕掉。此外,膠囊還可延緩藥物的釋放和定位釋放藥物,可以避免部分人服藥后,惡心、厭食、嘔吐等不良反應。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膠囊那么好,都制成膠囊不就好了?想法是好的,可是膠囊成本高啊,貴。
腸溶片,就是在普通片劑外面穿了一層名叫腸溶衣的防護服,可以保護他們順利的通過酸性胃液而不被腐蝕,當到達偏堿性的腸液中,這層防護服在小腸液的作用下破裂,藥片崩解吸收從而發揮藥效。
制成腸溶片主要有兩個目的,減少藥物對胃黏膜的刺激、保證藥物的穩定性。
比如常用的胃藥奧美拉唑,它屬于弱堿性藥物,根據“酸堿中和反應原理”,遇到胃酸后其理化性質會發生改變,易被破壞分解,降低了藥物的有效性。為了保證藥物穩定地被吸收,常將其制成腸溶片。這樣吃了昌榮片也不會在胃內吸收,等到達小腸的堿性環境時,藥物釋放被吸收進入血液,隨人體的血液循環再將其輸送到胃粘膜起到護胃作用。
最后請注意,除一些說明書另有規定外,一般腸溶片、控釋片、緩釋片/膠囊均不可掰開服用;如果掰開服用,就會加快藥物體內釋放的速度,導致血液中藥物濃度急劇上升,不利于病情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