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人的禮儀,繞不開一部古老的典籍——《禮記》,它記錄了禮制時代的最完整禮儀要求。隨著時代的變遷,傳承自上古的很多禮儀都消失了。但關于個人的行為舉止和接人待物,《禮記》中的要求卻歷久彌新,指導著我們怎樣做一個謙謙君子。
有人認為,時代變遷,現代禮儀往往以西方禮儀為主,中國本土的禮儀早已經不適用了。但是,遠在幾千年前的老祖宗就告訴我們“君子行禮,不求變俗”,是說君子出使他國,不要改變本國禮儀。如果我們連自己祖宗的禮儀都忘記了,國外的禮儀即便學來了也無疑是無根的文化。
那么,要做中國式的儒雅君子,看民主與建設出版社火熱出爐的《3分鐘漫畫中國式社交禮儀》教你怎樣從“頭”做起:
頭不亂搖晃,展現精神面貌
頭部的姿態是我們精神面貌、個人意志和理想信念等精神世界的直接反映之一,我們看到一個人,不交談、不共事,往往也會因為個人的微小肢體動作給我們留下好的或者不好的印象,頭部尤其明顯。
(1)記住一條總原則——“頭容直”
《禮記·玉藻》篇中,要求我們“頭容直”,概括了社交中最受關注的頭部動作。一般來說,頭部不能左右傾斜,保持自然直立的狀態就是最佳儀態了。
比如,面試者搖頭晃腦、左顧右盼,雖然面試官對此人并不了解,但這個畫面給人的印象就是輕慢、不穩重,從而很容易在內心把此人否定掉。
(2)對尊長要發自內心的恭敬是為“直”
如果面對的是尊長,除了真誠熱情外,內心還要自然生起恭敬心,這樣我們學到的禮儀要點“頭容直”才能真正成為反映內心精神面貌的儀態,而不是簡單的、為了美觀或好評而必須遵守的肢體規范動作。
(3)內外兼修是“頭容直”的靈魂
《禮記》認為,無論心懷多大的志向都得從誠心正意做起,而頭部自然直立就是表現了我們心正、意誠,反之則給人油滑輕慢的感覺。
我們接人待物,要內心真誠、尊重他人,頭部要端正、胸部要挺直。在內叫“誠心、正意”;在外叫“修身”。這就是中國君子講究的“內外兼修”“形神兼備”。
只有發自內心的以君子的德行來修正身心,禮儀才有了靈魂,好過一切無根的、流行的、時尚的新式禮儀規范,這也是中式禮儀的精神所在。
目光端正穩定,傳遞內心訊息
眼睛是反映內心世界的窗口,接人待物,我們的目光直接傳達著內心的喜怒哀樂、恭敬與傲慢等。因此,《禮記.玉藻》篇對眼睛的要求是“目容端”,就是說眼睛要正視前方、不到處亂瞟。
(1)目光不能過高
關于目光的著落點,也有具體要求:看人時,不僅要正視,而且要注意目光的位置高低。如果目光高于別人的面部,那就是一種傲慢的眼神。我們也可以體會一下,一般來說,我們的目光高過別人的面孔,那基本上是一種眼高于頂或翻白眼的表情了。
(2)目光不能過低
目光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目光如果低于對方的腰帶,就顯得憂心忡忡、情緒不是很好的樣子。這會讓對方很不安。社交中,不要帶有過多的個人情緒色彩也是對對方的尊重和重視。
(3)目光要不偏不倚
目光更不能傾斜,因為目光傾斜、總是斜視或斜瞟,是一種奸猾之相。中國人講究相由心生,但也通過修身來調整內心,通過學習君子直視前方的目光來感受君子磊落的胸懷,從而凈化內心齟齬。這也是為什么中國自古都重視禮儀的原因。
(4)不無故回頭看
“目容端”的原則還體現在與人告別后不再回頭看,這里指的是談正事、談工作的情況。就是說我們與別人商議事情、磋商問題時,有話當面說完。當談話結束后,再回頭看對方,就表示你對剛剛議定的事情另有想法。
我們可以感受一下,當我們去別人辦公室對接工作后,臨出門了回頭看一眼,卻不說話,那時,我們通常是一種什么心態?而我們如果是被看的一方,通常又是什么感受?
可見,中國禮儀都是由內而外的。
語調溫文爾雅,聽音也能辯君子
當一個人出現在公共場合時,說不說話、怎么說話都是反映個人修養的重要細節,關于語音語調,《禮記》中有個大原則,就是“聲容靜”。這是指在公共場合出現時,不能大呼小叫、隨便喧嘩,安安靜靜就是最好的禮儀。
(1) 不該說話的場合不說話
根據禮儀要求,在公共場合,如圖書館、報告會現場、劇院、影院、音樂廳等等,我們要遵守的第一條禮儀就是保持安靜,盡量不要說話。這是我們對臺上的講話者、表演者的尊重,也是對周圍來聽報告、觀看表演的觀眾的尊重。在圖書館這種學習的場所,保持安靜不僅是對人的尊重,也是對知識的尊重,通過小細節反映美好的價值觀。
(2) 必須說話時要和聲細語
當我們在公共場合必須要說話時,遵守基本禮儀規范,說話也并不失禮。如果是有事情詢問工作人員,低聲示意,工作人員會意就好。如果需要相互交談,也保持語調的溫和平緩,不要給周圍人造成明顯的干擾。
(3) 跟尊長說話要心生恭敬
如果是跟尊長說話,不僅要和顏悅色、語調溫和,作為晚輩還要注意生起恭敬心,如果是父母、師長,時刻懷著感恩的心與之交談,聲音才會由內而外散發出知禮懂禮的修養。因此,開口說話,由內而外的恭敬心才是最好的禮儀,修身養性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4) 大聲說話分情況
如果遇到聽力不好的老人或者患者,我們就不能自顧自地保持優雅的形象了。對于聽力有問題的人來說,我們的低聲細語是一種無形的傲慢,對方會有不被重視、不被尊重的感覺。靠近對方的耳朵大聲說話,在這時就是最好的修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