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一直忙著爸爸的事情,好久沒有在咱公號和大家聊天了。期間和羅羅姐經常聯系,她也會把大家對我的關心,推薦的好的醫療資源分享給我,我爸生病這一年來,內心變得更敏感細膩了,隔著網絡,感受到大家對我滿滿的愛,很溫暖,我覺得這也是讓我能夠堅持在這里和大家分享的動力之一。
這一年來,我持續和醫生做著各種溝通,隨著交流的深入,我也在思考,醫患關系其實是不對等的,因為我們對相關專業知識的了解相差太大,通常他們隨口說的幾個專業名詞,我要對著網絡搜索相關信息很久,才能弄明白。由此我也進行了自我反思,其實老師和家長的關系也是如此,我們對教育的理解,看到孩子的方面,以及彼此的關系同樣不對等。
我一直認為自己算是一個比較有同理心的老師,經常能夠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但這段經歷卻提醒我做的遠遠還不夠,在今后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我會更加注意。
對于家長來說,如何更有效地與老師溝通,也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一個話題,我自己的朋友就經常咨詢我,當孩子遇到麻煩時,不知如何向老師尋求幫助。
我一直很喜歡自己的工作,因為面對學生很簡單,和家長的相處,只要做到互相尊重,彼此真誠表達自己的想法就好,我想這就是我們有效交流的前提。十幾年來,我一直和不同的家長做著溝通交流,深知一次有效的溝通,對于老師去深入了解和幫助孩子的重要性,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家長如何更有效的與老師溝通。
01
隨時溝通,不要積攢問題
我每次新接班級開家長會時,都會告訴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最近出問題了,不管是學習上還是心態上,一定要及時告訴我,不要等問題發酵,變得嚴重了再來向老師尋求幫助,更不要總是等著老師和你聯系,因為我們每天面對那么多孩子,如果主動聯系家長訴說孩子的問題,那肯定是問題已經嚴重了,這時再去處理,肯定不如及早溝通,家校形成合力,在問題的萌芽期就遏制住它。而家長每天一對一的和孩子在一起,對于他們細微的變化,感知的更清楚。
關于溝通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據不同的問題類型選擇。
一般陳述性的事、不需要或不著急得到回復的事,通過微信發條短信即可,比如孩子這幾天在家寫作業情況的一個反饋,孩子最近在家發生的某些變化,孩子嗓子不舒服,希望老師提醒多喝水等。
以我自己為例,這類短信我不一定能及時回復,甚至有時正忙,看過短信內容可能就忘了回復了,但只要是家長發給我的短信,我都會認真看并盡快解決的。
需要及時尋求答案的問題,家長就要給老師打電話了。比如在家寫作業過程中遇到問題,需要和老師溝通;臨時到校給孩子送學習用品,需要孩子到學校門口取用;關于課外班的選擇,想聽聽老師的意見等。
說起打電話,就不得不說時間邊界的問題。回想這些年,我十點多接到過家長求助的電話;十一點多被電話吵醒過,家長只是因為某件事想給我說聲謝謝;還有一次晚上十一點,接到家長的質疑電話,認為我對他家孩子關注不夠,但這些都是極少數。
因為不同職業和習慣,大家的作息時間不同,但我們的工作性質,還是相對更規律一些。我剛工作那會,追求所謂的自我空間,喜歡用兩個手機,面向家長的那個手機會有固定的開關機時間,但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知道大部分家長會把握好那個度,他們如果在迫不得已的時間打電話,是真的著急了,而我們老師就要隨時給以幫助。所以現在我只用一個手機,并且24小時開機,我相信大多數老師也都是這樣做的。
如果家長在教育問題上遇到了比較大的麻煩或困惑,就要和老師面對面溝通了,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交流方式,因為能通過語氣和表情感知到彼此的溫度。建議大家提前發短信和老師溝通預約好時間,并簡要闡述自己遇到的麻煩,這樣老師不僅可以提前在時間上做好準備,也能根據家長的問題進行相關準備,以便給出更有針對性的建議。
02
可以適當排解情緒,但溝通是為了解決問題
和形形色色的家長溝通過,有哭訴的,有抱怨的,也有長篇大論給我講教育理念的。最初我會覺得這樣的溝通很無效,找借口盡快結束,但隨著自己成為媽媽,知道這是家長無助的一種表達方式,他們通過這種途徑排解自己的情緒,而排解之后,親子關系也能融洽一段時間。所以我一直很樂于做家長情緒的出口,我認為這也是老師職責的一部分。
但也要提醒大家,可以適當的排解情緒,可以訴說自己的不解,但重點還是解決問題。哭訴過之后還是要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和老師一起商量對策,更重要的是,老師給出建議后,家長回家一定要執行。
我遇到過執行力低的家長,我建議他們在家讓孩子堅持做兩周的專題練習,回去堅持了三天就放棄了;還有的家長保證的特別好,要天天檢查孩子的口算,結果我看孩子的作業經常是未完成狀態。
可以排解情緒,但一定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按照老師提供的方案執行,堅持下去就會看到成效。
03
相信孩子的老師,不要有所隱瞞
曾經教過一個很敏感的孩子,她在班里和同學相處的并不愉快,總是因為各種小事生氣,然后一個人哭,嚴重時會自己一個人莫名其妙在座位上哭。我和孩子媽媽聯系多次,想聽她給我講講孩子的成長經歷,便于我們去找到孩子敏感的原因,從而更好的幫助孩子。
但每一次的溝通并不順暢,媽媽總是顧左右而言他,一會說孩子在幼兒園也有類似情況,一會又說孩子在家還挺好的,并一再強調孩子成長過程中沒有什么特別的經歷。因為找不到其中的原因,我一直不能給小姑娘準確的幫助,她的敏感性格并未得到改善。
直到有一次和孩子姥姥聊天,才得知在孩子很小時,父母感情出現問題,造成孩子性格發生了變化。知道了原因,我在班級活動中對這個孩子會多幾分關心,也會找機會多鼓勵她,最重要的是我會刻意多給她一些擁抱,經常拉著她的小手,通過肢體的接觸,讓她感受到多一分的關愛。孩子的性格也越來越外向,開始打開自己。
我知道孩子媽媽是在進行自我保護,不愿將自己的隱私告訴我,但我想說,孩子來到學校,每一位老師,尤其班主任就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小學階段我們會和孩子在一起生活六年,這也是孩子求學生涯中最長的一段時光,老師對孩子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陪伴他們成長。
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相信自己孩子的老師,將孩子過往中比較重要的經歷,孩子是否存在哪些問題,包括身體和心理等方面,提前和老師做好溝通,這能很好的促進孩子適應校園生活。
04
學習成績不是唯一的溝通內容
和孩子們相處十幾年,我深知評判一個孩子的標準絕非成績,他們的性格、品行、與人相處的能力等都更加重要。但很遺憾,很多家長更愿意和老師交流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這些。
我們面向的是群體中的孩子,不像家長和孩子相處時,都是一兩個相對獨立的個體,所以老師看到孩子的品質會更全面,也更有發言權。我教過喜歡“拿”同學東西的“學霸”;也有成績不好卻總是熱心幫助同學的“學渣”;看到過孩子們對待優異成績的不同態度,有自滿的,有謙虛的,有主動給同學們分享的,也有不愿分享的。孩子的行為背后就藏著不同的性格,如果家長只關注了成績本身,就會錯失影響孩子性格的關鍵期。
所以家長和老師溝通時,不要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也要了解孩子在學校和同學們的相處情況,他要好的朋友是哪些,聽老師講講孩子在學校發生的“小事”,這樣才能對孩子在群體中的性格有更全面的了解。
和大家分享的這些,都是我工作十幾年來,和家長相處過程中總結的經驗,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和老師更好的進行溝通和交流,家校形成合力,這對孩子來說,一定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新的學期,讓我們從一次有效的溝通開始吧。
小周老師的爸爸剛做完一次治療,她最近還是挺忙的,我沒有想到她會在今天凌晨,交給我這篇分享。
小周老師是一個細膩且敏感,而且非常懂得感恩的人。在她父親患癌這段時間,大家給予老人的祝福,給她提供的各種信息和咨詢,她都放在心里。雖然她依然很忙,但可能想到開學了,就還是想給咱的羅漢果們,提供一些她認為可能有價值的幫助。
感謝小周老師,為我自己,也替大家。
Read More
育兒干貨I好物分享I誠意滿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