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忙,以至于我和老簡(簡光洲)可能有起碼10年沒見面了。
我們只會在一些特殊的時間節點,簡單發個微信,互致問候。上一次,是在今年7月7號,《東方早報》創刊20年。
那一天,我們都很感慨,歲月易逝。
從2003年到2012年,老簡和我在《東方早報》同事9年,一起做過不少在當時影響巨大的報道。比如:阜陽奶粉案、南通兒童福利院子宮案、四行倉庫保衛戰老兵回滬報道等等。
他是記者,我是編輯。
恰恰,在15年前的今天,他“一戰成名”的首曝三鹿奶粉事件報道,實際上我并未直接參與,僅僅參與了后續相關報道。
我記得,那個報道出來以后,報社和他都遭遇了巨大的壓力。但最終,他仍然憑借這一“負面報道”拿到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新聞就是“記錄歷史并影響當世”。三鹿奶粉事件的報道,在當時無疑算得上是對中國食品安全領域投下的一枚“原子彈”。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乳品行業的走向,并加速了《食品安全法》的出臺。
15年前的今天,是個平常的星期四。但是,那一天,這個報道改寫了歷史。
在無數個那些“看似平常的日子”里,我們日復一日地記錄著歷史。但偶爾,我們改變它。那就是我們的青春:來過,看到,并推動改變。
15年后的今天,我和老簡簡單聊了聊:
貳條:2008年9月11日,在三鹿奶粉事件新聞報道見報之后,你和報社遭遇了哪些壓力?
簡光洲:當年恰好是奧運會舉辦,中國的國際形象有了大幅提升。但三鹿奶粉事件的報道出來以后,很多國外媒體也對這事兒進行了跟進報道。有不少人認為,這嚴重影響了中國形象。我記得,當時網絡上對這個報道的態度褒貶不一,有嚴重分歧。報道出來后,在當天的網絡評論里,感覺可能有一半是罵我們的。
新聞報道帶來的壓力多數時候都是無形的。我記得,那個報道提交給編輯部當晚,我甚至收拾好了自己的辦公桌,做好了被迫離職的準備。當天晚上,也是一晚上沒睡好。第二天,報道刊出后,我們又接到了三鹿的威脅恐嚇電話,還有很多網民的謾罵。
在報道出來后的幾個月里,我一度非常擔心,因為接到的消息是“方向不明”。但公道自在人心,后來上面對這個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由我們主流媒體報道出來,還是支持的,最后也給予了積極的評價。
貳條:我記得,三鹿奶粉事件過后,很多人說,你讓三鹿那么大一家公司破產了,很多工人失業、奶農利益受損;甚至有人說,你給中國當時的乳品行業帶來了毀滅性打擊。你現在怎么看待當時的這種“質疑”?
簡光洲:新聞媒體的天職之一,就是輿論監督。我認為,這是促進社會進步和風清氣正的很重要的力量。過去很多年里,我遇到了很多人,他們說如果不是當年我們的報道,孩子們可能會一直喝問題奶粉。作為媒體人,保持初心、不忘使命,必須對得起我們的職責。當然,如果僅從謀生的角度,有很多行業或職業比新聞工作要好。
貳條:你如何看待2008年之后中國食品安全領域的變化?
簡光洲:有破才有立。事件之后,中國掀起了食品安全質量問責風暴,也間接促進了《食品安全法》的出臺。我認為,這些年整個中國的食品安全得到了很大提升,也很少再看到非常惡劣或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了。
貳條:你覺得《東方早報》當時是一份什么樣的報紙?
簡光洲:在2003年7月7日《東方早報》正式創刊之前,我和一批剛畢業的年輕人通過嚴格的考試被提前招聘到了當時的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后來被分配到早報工作。當時集團的領導非常有遠見、有夢想,他們想創辦一份和傳統媒體風格不太一樣的媒體,能代表中國新時代、有思想的比較新銳的媒體,這才有了《東方早報》。無疑,《東方早報》沒有辜負大家的期待,后來一紙風行。
我覺得當時創辦《東方早報》的環境,有點兒像這幾年的融媒體改革,需要很大的決心和勇氣,也需要遠見卓識。
貳條:能否簡單介紹一下2008年之后你職業生涯的變化嗎?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變化?
簡光洲:我后來還是離開了新聞界。2012年,朋友們拉我一起創辦了今天的環智傳媒。10年間,環智傳媒已經成為中國本土成長最快的品牌策劃傳播機構,服務了一眾頭部企業。
記得當初進入新聞行業時,我是主動選擇去做調查報道的,一心一意去為新聞理想而活。轉行當然有各種因素,可能最重要的還是覺得離當初追求的理想越來越遠。而且,當時我女兒正好1歲,既然不能為理想而奮斗,那不如退而求其次,讓家人生活得更好一點兒。
貳條:你對現在的新聞圈怎么看?如何看待新一代年輕人?
簡光洲:我始終認為新聞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它承擔了更多社會責任,而不僅僅只是一個用以謀生的職業。我覺得,中國的新聞工作者仍然是最具有使命感、責任感的一批人。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嚴肅新聞越來越少,“娛樂至死”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現象。當然,形成這種現象有更為深層次、復雜的原因。
關于新一代年輕人,這里我想說一下我的一個觀察,我也一直很困惑。之前我一直認為,新一代的年輕人可以不為生活而發愁,受過更好的教育,有著更廣的見識,他們對于我們的時代及未來應該會有更深的思考,更清晰的主張,或者更關心這個國家的未來走向。但我發現,現實似乎并非如此。
我和很多年輕人聊天,他們享受著改革開放帶來的財富紅利,但似乎并不清楚“改革開放”四個字背后的驚心動魄,更遑論其他歷史片斷。或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吧,歷史大勢浩浩湯湯,中國的未來肯定是年輕人的。我仍然覺得,他們總會按照他們的意志去塑造、建設這個國家。
貳條:新聞理想是個什么東東?你還會推薦年輕人從事新聞事業嗎?
簡光洲:有時我會有機會和大學生做一些交流,他們也會經常問到我“要不要從事新聞工作”之類的問題。我經常反問他們的一句話是,你們有多少人覺得讀書或工作是為了謀生的需要?大多數的回答都是“不用”。我說,那你們可以且應該去從事新聞工作,為理想去奮斗,為夢想去努力。
在所謂的“新媒體時代”,看似人人都可以成為記者,這實質上是新聞生產方式和傳播方式的變革。我們需要注意到的是,人類歷史上,每一次重要的傳播技術變革都會給人類生活或思想或精神帶來重要變化。
在“新媒體時代”,什么是真的?什么是真相?信息一方面無處無時不在,但另一方面又魚龍混雜、真假難辨。不管怎么說,至少在信息傳播方面的去中心化,會導致人們的思想逐漸多元。所以,未來的中國新聞業會是什么樣的圖景?目前還不清楚。可以確定的是,未來肯定會和現在不一樣,未來一定會變得更好;但不確定的是,這一過程需要多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