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地產圈的一位帶頭大哥,已故的首創集團前董事長劉曉光曾在阿拉善騰格里沙漠下跪。他為人類對自然的破壞而慚愧,希望能喚醒企業家們對環保的重視。
大前天(9月11日),北京石榴集團的媒體溝通會上,出了個插曲:
董事長崔巍說到動情處時,突然跪下了。
當然,崔巍和劉曉光不是一個量級。
幾位在現場的媒體朋友告訴我,他們對崔巍的下跪挺錯愕。
這段時間,從兩位股東分家矛盾,到對公司股權爭奪,以及摻雜跟蹤竊聽、局外人實名舉報的桃色事件等,圍繞著石榴集團的不是什么體面事。
朋友圈里對下跪這事也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派。
反正我是很難設身處地體會崔巍的處境,因為我并不認為在屏幕背后的你我他,可構成足夠的力量左右這家企業的命運。
但抱最大的善意來看,他在祈求金融機構別擠兌的喊話里,有一句確實在地產圈里不多見:
他愿意提供個人無限擔保來為企業化債。
要知道,從花樣年打開潘多拉魔盒開始,這輪地產出險大潮下,有些老板是不愿意個人擔保的(此處不點名)。
畢竟有太多臉被打腫的老板出現,前一分鐘信誓旦旦,下一分鐘就躺平或換一個藝術的叫法——深蹲去了。從“除了XX以外,誰都可能暴雷”到“沒什么永垂不朽”,企業生死就在一線之間。
如果崔巍的下跪,在某種程度能喚醒他們,也不是件壞事。
當然,也大可不必以生命為代價。
崔巍的下跪也算在2023年地產圈里出圈了。讓我想起最近剛結束的房企業績會,雖沒下跪那樣有視覺沖擊,但放到特定語境下也有不少名場面和金句。
我來給大家劃一下重點:
金茂新管理層第一次亮相了業績會。意外的是,央企金茂也要反復聲明公司現金流是安全的。
一位管理層還說了句:
如果出現極端情況,中化一定會給金茂兜底。
民營房企反正被放倒了一大片,自然,市場上一些危言聳聽的說法就認為,烏云要飄到央國企的頭上了。
不過,它們真的會是二次爆雷潮的主角嗎?我想應該不至于。
看看萬科,就知道了。
這次它業績ppt首頁不再是紅底白字,而是藍底白字,并且還附上兩句詩。歲寒知松柏,取自《論語》。長風會有時,改編自李白的《行路難》。
看字面意思,萬科在表達要像松柏樣堅定應對寒冬,必會迎來廣闊的未來。
但從以前喊出“活下去”,到對行業進入白銀時代、黑鐵時代的判定,萬科每一次的自我內卷都會演變為同行間的內卷。
舉個例子,當年萬科發文提倡節衣縮食,郁亮帶頭不坐飛機頭等艙后,上海大虹橋有幾家房企為了節約都提倡無紙化辦公了。
開今年業績會前一晚,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挑的日子,萬科公告終止了得到監管部門大力支持的150億元定增計劃。
這應該妥妥給人一種萬科不缺錢但其他房企可能挺缺錢的既視感。
萬科這次是不是又來內卷同行了呢?
萬科要像松柏立著的同時,肉眼可見仁恒在中國減少重資產拿地。難道仁恒也跟當年的李嘉誠一樣,要跑了?
鐘老板肯定不認同。業績會上,他對中國市場看法的回答主打有信心,當然他也不可能說沒有。
他有這么幾句憶苦思甜型的回應:
一句是新加坡人口沒有中國多,不可能給仁恒帶來驚喜。仁恒會扎根中國市場,不跟14億人口市場發展的是傻瓜。
第二句是在新加坡成長起來的企業經歷過很多波折。中國從我小時候點煤油燈很窮的階段,到現在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地產行業困難也會是短暫的。中國市場也不會突然不行。
第三句是爛市場里面也會有優秀企業存在的。
鐘老板還解釋了一下,仁恒沒跑。
因為仁恒最近在海南尋找并做了一些非重資產的投資。至于上海,因為政商關系改變加上拿地要求有變化,仁恒不擅長自持物業的運營,現在還是在看機會。機會會有,越是困難越是有機會。
仁恒在等機會,合生創展在啃老。
作為老牌的華南地產五虎之一,合生創展已經進入二代時代,由朱孟依的女兒朱桔榕掌舵。
跟她父親保守的風格不同,小朱行事被外界認為果斷、大膽。但也是靠老朱時代囤的地,小朱才有底氣讓公司不止再活一年,還要做百年老店。
她自己也沒有否認啃老這點。
業績會上,小朱說合生和其他公司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多年沒拿地,不存在太多信用類債務。雖然對下半年市場個人覺得不樂觀,但很有信心完成銷售目標。至于今年12月到期的美元債,錢在陸續出境中,不用擔心。
她還舉了個上海縵云的例子,說這項目貨值四五百億,貸款余額也就一百億左右,貨值足夠覆蓋貸款的同時還能貢獻大量正現金流給集團。
但是,同屬于合生系的珠江投資,已經“后院起火”,出現信用瑕疵。
珠江投資是她二哥朱偉航在管。今年7月,朱偉航和珠江投資已經被債主告上了香港法院。案件編號為HCA 1047/2023。
起因是朱二哥為21珠投01這筆債券做了擔保,但一而再爽約了當初承諾的回購時間點,涉及金額4.19億元。
愿合生系平安。
可能金茂是因為要靠拼爹顯得底氣不那么足,可能合生要“啃老”還有不確定性,對比之下,中海絕對是底氣十足。
當我們在談論中海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么?答案可能是穩到不能再穩。
按顏主席的追憶,中海是國內發展歷史最久的房企,也是唯一一家經歷了三次行業大危機的房企。
言下之意,中海在本輪行業洗牌中,逆流而上。
管理層還對今年實現20%增長目標充滿了信心。有分析師朋友初步估算,那也意味著中海接下來平均每月要實現15%以上的增長,就能達到全年目標。
中海很穩,還有一家——越秀很生猛。
越秀的優秀,不需要展開夸。但有一點著實讓膽小的我虎軀一震。
事關今年4月份,越秀參與上海一塊土地競拍時被取消資格,因為申請材料未通過核驗。
業績會上,明顯能感覺得到越秀的不服氣,一位管理層直白地說:
責任不在越秀,而是上海。且(土地交易中心)弄錯了也不認錯。越秀已經向國務院相關部門進行投訴。
投訴歸投訴,越秀還是視這件事情是與上海的一次“不打不相識”,并且對上海市場信心很足。
要給越秀打call,人活一口氣,企業更是。
跟越秀一樣,建發也是地方國企。可能因為普通話不標準原因,近年來很猛的建發,這次業績會說辭讓人覺得格外內斂。
建發甚至明確拒絕預測下半年乃至未來幾年行業走勢。
管理層說:
公司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但市場會不會好轉,很難判斷,也沒法預測。
目前市場沒有太顯著的邊際改善。公司沒做到3000億規模,也沒考慮過3000億后的規劃。但今年還是會按照年初定的10%增長做安排。
比起建發,到美的置業展望未來時,就更玄乎了。
一位管理層的話是這樣的:
要如履薄冰應對接下來整個地產行業的變化。目前市場情緒沒有起來,情緒是個很奇妙的東西,也許一夜之間可以改變。等到信心回歸,行業還是會出來信號讓企業做一些資產配置。
但這個信號何時出現?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后天,甚至可能就是今天。
不知道你聽了建發和美的置業的表述之后是什么感受?
反正我感覺是像面朝后坐在一輛車上,未來看不見,現在挺模糊,而過去看很清楚。
其實未來在哪,也沒有那么難參悟的。
就像綠城2025年的戰略規劃里的那條:
要做TOP10房企里的品質標桿。
張亞東說,這是綠城對自己的市場定位,也是綠城的自我畫像。
恭喜綠城,今年基本提前實現占到市場份額3%的目標。也恭喜綠城,迎來了歷史上經營業績表現最好的一年,權益銷售額第一次挺進了前十,新拿地塊的利潤也好于之前。
品質樹標桿,應該是每家房企的追求。時代之網,罩在每家房企頭上,無論怎樣,免不了會有苦澀。但說到底,還是要回歸到以產品本源上。
不過,我還是喜歡濱江那句slogan:讓老百姓都能住上一套好房子。
電影《拯救瑞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里有段二戰傳奇故事。
諾曼底登陸后,瑞恩家僅剩的兒子生死未卜,為了不讓瑞恩家絕后,馬歇爾上將命令一支8人組成的精兵小隊深入敵后,為在槍林彈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瑞恩。
如果把“拯救瑞恩大兵”切換為地產的布景,救瑞恩大兵就是留住房企里那些所剩無幾的火種吧。
地產四十余年,生于草莽,興于杠桿,歸于品質。
應讀者要求建了個債券吐槽群
入群請向后臺留言
如有要向路數交流的朋友
也歡迎向后臺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