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CINDY CHAO藝術珠寶 2023大師系列年度蝴蝶作品展在上海龍美術館開展 。年度蝴蝶胸針是CINDY CHAO Black Label Masterpiece大師系列最重磅的、年年位列該系列一號的作品,歷來是世界級藏家目光所匯聚之處,可見分量之重。
楊紫瓊佩戴CINDY. CHAO作品驚喜亮相,原圖直出,舉手投足吾輩楷模????????????
從2008年至今的十五年間,十只蝴蝶相繼由最初微小的構想破繭成蝶為翩翩起舞的具象珠寶。其中兩只飛進了世界級博物館的館藏展柜;兩只在國際頂級拍賣會上遠超預估價數倍成交。
分別被美國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法國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納入永久館藏的兩只CINDY CHAO年度蝴蝶胸針作品????????????????????
今年這第十只,初登展臺已有兩點不凡之處:一是藏家本人與公眾同時見證它的首次亮相;二是創始人、珠寶藝術家Cindy Chao本人為其策劃了一個頗具顛覆性的亮相:僅為這一件作品策劃了這場名為“光影之間、對影成蝶”的展覽。
因為上海有非常好的觀展氛圍和風潮,所以從開幕酒會上業內人士們的人潮涌動、排長隊近距離觀賞蝴蝶真身,到面向公眾開放這一周以來,首批靚照、觀后感、小作文開始涌現見諸于各個社交平臺頁面。在大量可預料的贊美中,我也刷到個別吐槽,主要圍繞著“三十塊門票只有一件展品,五分鐘就看完出來了”這點。
就這點而言,我想簡單談談自己的觀展感覺 。因為在上周五我為讀者導覽的場子中,有人看完出來,說覺得我開場前這半小時的講解非常必要。因為有了這些信息打底,再去看CINDY CHAO這只蝴蝶,對于普通觀眾而非專業人士而言,理解的層次會變得更豐富。
這次展覽是CINDY CHAO藝術珠寶 第二次在國內辦展 ,對比著2021年“無盡之境”的第一次大展來看,絕對屬于兩個極端:看過的朋友可能記得,上次Cindy 面向公眾構建了一個第三維空間,盡可能完整地呈現出足夠多的展品。 哪怕你只圖看個熱鬧、并不想深究,也可以很敏銳地捕捉到CINDY CHAO作品中那種 360度的建筑感、雕塑感和生命力, 覺得它與常見的高級珠寶之間似乎有壁。
2021 CINDY CHAO“無盡之境”藝術珠寶大師展
從表面上看,參觀者是否能被一個展覽震懾住,展品的數量和場地的大小的確會帶來最直觀的感官沖擊,上次的“無盡之境”就印證了這點。但對于展覽質量的評判,布展的邏輯一向亦被視為圭臬。
高級珠寶作品因為自帶養眼閃耀的特性,好看、好拍、脫離俗世而獨仙。往往只要齊聚一堂,就能帶來世外仙境般的夢幻觀感和一邊倒式稱贊的大眾口碑。 我覺得這也是為什么高級珠寶展覽大多都采用相對簡單的策展邏輯所在: 以年代、寶石顏色、主題設計等等為主線的展覽非常非常常見,因為這樣的邏輯對于布展和觀展雙方而言都很友好、沒什么難度、不需要引入太多思考。
甚至當作品足夠多品牌方又很會摸魚時,有沒有這條邏輯線都顯得沒那么所謂,因為東西隨便攤一攤一樣很好看,很出片。畢竟, 讀圖時代讓一切都變得浮于表面,哪怕我們在指責著這樣的浮躁,轉過身來也可以成為組成它的一員。
但從 決心為一件展品策劃一個展覽時 ,這條更討巧的捷徑對CINDY CHAO而言已經不再成為一個選擇了。
今次展覽, 現場唯一的展品,是這只名為“儷影蝴蝶”的大師系列年度蝴蝶胸針。 Cindy Chao為這第十只年度蝴蝶足足創作了五年,推翻重建了好幾次,展覽也因此一再改期。因此我猜,藝術家本人是想將現場所有的光芒讓位給它,構建一個蝴蝶宇宙。
因為在 這背后還有一層故事: 就是這枚蝴蝶胸針亦是Cindy為與她相識超過二十年、彼此惺惺相惜、相偕同行的一對收藏家夫婦所做,所以作品本身一定承載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私人情誼,有除去像藝術品、珠寶這些標簽外的內涵上的柔軟延伸。
但說這場展只有一個蝴蝶胸針,其實有點冤枉了。
雖然承載著年度蝴蝶胸針的、 全球飄浮路徑最長的展柜 毫無爭議是本次展覽最終要抵達的核心目的地,但在這之前現場的 幾個裝置和工藝墻實際上都是由國際頂尖設計師操刀構建的,目的是輔助觀眾去更好地理解藝術家的創作心路和策展理念 ,它們是儷影蝴蝶從一顆思想上的種子,到最終得以翩翩起舞路上的每一片細碎拼圖。
比如肩負構建整個展示空間的 荷蘭知名建筑空間設計師、雕塑家Tom Postma. 他不但為CINDY CHAO最初落滬時以博物館的標準、在外灘源打造品牌首家鑒賞空間心邸;更多次在諸如歐洲藝術博覽會(TEFAF)、巴黎古董雙年展、倫敦巨匠臻藏藝博會這樣的國際頂尖藝術博覽會上為Cindy規劃展示空間。
今次展覽, 他將自然光透過落地窗引入整個展區的做法, 對比尋常在全黑密閉展廳中全部仰仗打光的展陳,可謂反其道而行之卻耳目一新。這其中透露出的哲學,是 取之自然、師法自然的策展出發點。
蝴蝶紛飛裝置
同樣的構思還體現在諸如入口處 囊括了1000只蝴蝶的蝴蝶紛飛裝置 ,和落地窗旁 由十萬只真實蠶繭經染色后組成的樹形裝置 。前者重在隨天光變幻而流動,讓觀覽者可以從任何一個角度欣賞到立體的蝴蝶紛飛景象;后者則好像科幻片中未來某個星球的布景,近距離欣賞亦有超越現實的生命力。
樹形裝置??
我想這些或許都成為一種隱喻,它明明什么都沒有明說, 但CINDY CHAO藝術珠寶中的精髓——雕塑感、建筑感和生命力 ——卻又滲透在這些裝置的每一處。
還有。如果你并不是急著對著展品拍個照就結束打卡,而是至少能拿出些時間細細讀完工藝墻上的靈感、王爾德的詩、創作過程、如何用最堅硬的鈦金屬去構建蝴蝶最柔軟的線條、了解寶石的鋪陳和異材質的運用等等。
且不說或許在真正站在儷影蝴蝶前時,你已經武裝了足夠多的信息和有關作品的來龍去脈、可以為不愛看字兒的同伴講解一二了; 對那些構成蝴蝶的珍貴寶石和異材質、正反面鋪陳的珠寶鑲嵌工藝、還有蝴蝶本身的靈動結構,也起碼會有一種高過“看個熱鬧”的視角, 甚至透過這僅有一件作品的展覽也可以實現敏銳地感知到CINDY CHAO的作品不同于他的、極強的原創性和獨特性。
“儷影蝴蝶”的正面與背面
但這些東西,是沒有可能在五分鐘之內獲得的。因為它需要的,不單是一臺可以拍照的手機和美圖秀秀軟件,還有 觀展者能沉浸其中的心態和想要去了解更多的欲望。
那這一蝶一展有沒有哪些讓我覺得有點遺憾和意猶未盡、希望在未來的展覽中可以實現的地方。僅站在普通觀展人的角度,我有的。
一是我私心想看到更多創作背后的故事。 因為有很多話,除了寫在工藝墻上,我更想聽藝術家本人闡釋,畢竟我們普通路人跟藝術家在思想境界上也是有壁的。
比如藝術家本人在創作過程中的那種思考、糾結、否定和自我推翻, 為什么一定要做這樣的作品、從哪里開始產生整個構想的、難度在哪里、希望呈現什么東西,等等 。我想要聽Cindy多說說這些更生活化的創作過程和思考。不一定非要本人現場說,把這些針對儷影蝴蝶的創作背后的故事 做成一個紀錄片也非常贊。
類似這樣的紀錄片故事
另外就是我覺得這個展做得很含蓄很純粹,我明白這有可能是策展人想要一個更靜謐自然、讓觀眾暫時逃離城市紛擾的展陳風格, 但其實稍稍大刀闊斧點也無妨。
比如工藝墻上提到了Cindy是極少數的珠寶藝術家、在今天還親自采用18世紀歐洲皇室珠寶的制作方式——由蠟模開始創作而非二維的手稿圖。 那這時我就很想看一看蠟模的實物到底長啥樣,還有輔助的手稿和一些方便展示的文本創作 ,比如深入自然搜羅到的蝴蝶形態、是否有相關的攝影作品等等靈感來源。
比如現場陳列有這樣的蠟模
比如還提到了所有 CINDY CHAO的珠寶作品都是由藝術家親自以藝術的視角進行甄選寶石,那我又很想知道她如何為這只蝴蝶確定所用寶石的、又是怎么挑選寶石的 。這些不但幫助對這個行業陌生的觀展路人更好地理解作品,也將藝術家本人的思想公布于眾,是很好的建立起大眾認同的契機。
當然,這些都是我作為一個藝術外行和好奇寶寶信馬由韁的不成熟想法。因為一個展覽從構想到最終實現會受到太多客觀因素和突然狀況的制約,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一定是多方面因素協調和battle后的最佳平衡點。
記得上周五下午在我的導覽專場,將讀者們送進展廳前,我像一個送孩子進考場的老母親一般、把背景知識、創作背景、藝術家其人其事這些觀展要點從頭到尾給大家捋了一遍,生怕她們遺漏掉任何細節,降低本次觀展“性價比”。有個女生出來后跟我說她站在蝴蝶前,看到那種脆弱的璀璨的繾綣的美麗時,眼淚都快繃不住了。
我聽了很驚訝:世上竟還有如此多愁善感之人。但轉念再想, 或許這也是這場展覽帶給我的意外啟示:它為忙到失魂、傷痕累累的都市人提供了一方暫時逃離的靜謐之所。 在這小小暗室中超脫俗世的美麗面前,內心最柔軟的情感被喚醒,感慨人實在渺小,須盡量勇敢、自強、展翅飛翔。
而這些不足為外人道的情懷和勇氣,連同藝術作品本身,雖不用說是無價的那么矯情,但也統統都是無法用一張門票錢來衡量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