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個微博熱搜,讓很多家長朋友關注,那就是#央廣網評預制菜進校園#,這個話題引發公眾關切,我想最關鍵的又是涉及到學生的食品安全問題。在這里提到的兩個問題,我想是我們所有家長最關心的:預制菜的營養價值怎么樣?食品安全如何保障?
一直以來,只要關系到學生的,那就一定不是小事,預菜菜這個問題剛出來的時候,我就覺得,這里的水有點深,我不敢相信居然有學校敢私自把預制菜引進食堂,特別是中小學生,他們是沒有任何選擇的。學生食堂做什么,他們就得吃什么。
另一方面,當看到像羊城晚報這樣的媒體,在寫時評說《預制菜進校園,其實是食品安全的提升》,作者是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專欄作家,那么我有一個問題就要問了,食品安全到底是跟金融有關,還是跟法律有關?當看到文中談到【作為大規模資本,預制菜廠都是有商譽的,不會為了小利鋌而走險,得不償失。】,說真的,我只能說,這篇文章可能就真的是為資本而寫的吧。
文章中說了很多現在食堂可能存在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真的是沒有辦法解決的嗎?難道預制菜就不會有這些問題?如果大廠出現了問題,那受傷害的就不是小部分人,而是一個龐大的群體,這個責任又有誰能負擔得起呢?所以,我覺得,不管是什么問題,你看的角度不一樣,得出的結論也是不一樣的。
我想,這個專欄作家可能忽略了一些問題了,如果說單次來說,那安全肯定是預制菜高,但是,試問下,如果每天吃,頓頓吃,對于孩子來說,身體的發育,能得到保障嗎?就像方便面一樣,我偶爾吃沒問題,我哪怕是吃個一周,兩周都沒問題,但如果說,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我天天吃方便面,那這個誰又能受得了呢?道理也許很簡單,我想,這不是家長尊重專業、尊重科學的問題,而是一個很直觀簡單的問題。而且,真的請有些專家,不要把問題上升到什么產業發展上來,產業的發展,不是要犧牲小朋友的身體健康的,同時,請專家向方便面企業多學習下,其實方便面沒有進學校食堂,一樣是可以做在一個大的產業的。
今晚,看到成都日報發的信息,關于有網友提問,“成都現在有沒有預制菜進學校”?成都市教育局針對網友關于預制菜的提問進行了官方回復,明確表示“通過近期安全檢查和對各區(市)縣的專項摸查,成都市學校食堂沒有發現使用預制菜的情況,也沒有推廣預制菜進學校的計劃。”
我想,關于預制菜問題,我們更多家長應該關注起來,學校也要能不定時去檢查食堂,保證食堂里不會有預制菜,我也相信,如果哪個食堂敢用預制菜,紙是包不住火的,一定是會發現的,那個時候,可能最后受損的就是食堂以及學校的名譽了。誰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所對學生不負責的學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