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到24日,款冬營造在位于武漢新華街道省運社區的十二初教師宿舍小區里,和在地居民、社區居委、社區共建單位一起刷了三天的墻。
走過30余年歲月的十二初教師宿舍在今年年初完成了一輪更新改造,老舊的社區煥然一新,整潔的院落,干凈的墻面,裝上了健身器材、休憩座椅、安全的非機動車停車位、充電樁和新門禁。
After
Before
但因為原住民的不斷離開,大量租客入住,鄰里關系疏離,小區面積不大,公共空間也少,沒有太多交流的機會。款冬營造希望用共創墻繪這種有趣的方式,給小區單調的墻面可以增加一些活力色彩,同時重現老舊小區的記憶,引導居民們到社區公共議題中,激發公共精神與社區活力,探索社區治理與共同締造的創新方法。
通過前期與居民們圍坐對談、開放日共議,款冬營造收集到了居民講述的社區老故事,一起選擇了喜歡的色系,定下了設計風格,然后將這些內容深化落地,在刷墻當天邀請大家一起下樓對“畫”,希望呈現一套獨一無二只屬于這里的社區墻繪。
對于成果,也許是因為投入了太多心血與汗水,款冬營造自我感覺挺滿意!
超會畫畫的鄰居妹妹張嘉祺,畫上了門房阿姨曾經在小院里養了三年的小狗“桃子”。
社區開放日那天一位小弟弟送給款冬營造的畫,作為第一幅居民作品展在了“鄰居露一手”的櫥窗里。
邀請居民小朋友共同創作標識系統。
清晰明了的樓棟導視,外賣小哥再也不用擔心找不到送餐地址啦!
然而,在款冬營造和居民們一起熱火朝天吭哧勞作的時候,毫不意外地也聽到了一些不滿意的聲音。作為主業社區營造、副業刷墻的團隊小伙伴們共同認為這是在社區墻面美化之外更有意思的收獲,洞察到了一些社區的真實議題,于是款冬營造將最有代表性的三個小故事記錄了下來,分享給大家。
第1位原住民阿姨,她說
- 款冬營造的墻繪像幼兒園
墻繪畫面的靈感來源于款冬營造對社區的觀察與居民們提供的故事:養在門房的貓咪“月餅”一家、老教師們的校園記憶、最常去遛彎的“中山公園”、臺階上鄰居們種的花……同時也有來自積極參與的小畫家們的激情創作!考慮到參與共創的可操作性,在設計時款冬營造選擇了參與難度相對較低的色塊拼貼風格。
所以,當這位傍晚回家的阿姨留下“幼兒園”評價的時候,款冬營造耐心地給她解釋著一些并不完美的筆觸背后居民共創的經過。
阿姨顯然動容了,但武漢人的血氣告訴她當然不可以輕易服周,于是又將焦點引向了下一個話題——“他們肯定都是租戶吧!他們才不管小區怎么樣。”
作為一個89年就建成的市中心的老小區,確實很多原住民都搬去了周邊配套更完善的電梯房,再住進來的更多是在附近有上班上學需求的租戶。原住民認為租戶流動性大不會愛惜社區環境,租戶難以與原住民建立連結對社區缺乏歸屬感——這其實正是款冬營造希望通過社區營造式的墻面美化去改善的重要社區議題之一。
于是款冬營造告訴阿姨:“如果你覺得租戶們不關心社區,那就更應該讓他們參與到社區的事務中來,今天他們畫了一面墻,就對這面墻有了責任感,往后他和他的家人們也都會愛護這面墻,久而久之,便會開始愛護社區的每一處。”
阿姨覺得有道理,但她也說租戶過幾年就會走了,搞一次是沒有用的。阿姨果然慧眼,一下就看穿了事情的難點!所以社區營造從來不是一次性的事情,而是持續的事業。款冬營造也希望有天能像一些前輩們那樣,在一個社區深耕,與居民們共用5年10年的時間,去造一個自己的理想國,一起加油吧阿姨!
第2位憤青大爺,他說
- 管道滴水才是真正該解決的事
當時款冬營造正在粉刷101棟的墻面,樓前臺階的中間上方有一根不論晴雨、終年滴水的陳年管道,給款冬營造的施工也造成了一些麻煩。
一位大爺經過款冬營造,突然氣鼓鼓地囔道:“專門畫些貓子狗子,樓梯中間一天到黑(hé)滴水不管!”如此發泄幾句后便轉身上了樓。不過恰好在一旁的另幾位居民倒是接著討論了起來。
門房阿姨介紹說管道連著的是隔壁學校廢棄的窗邊花壇,窗子封了自然就沒人管也管不了;一直積極關心社區事務的居民代表周老師詢問著社區主任,有沒有什么可以溝通解決這件事的辦法;和款冬營造一起刷墻的鄰居妹妹出起了主意:“可以在管道下面再接一節把水引向別的地方!”
一個聚集的場景產生 > 一個問題拋出 > 一群人展開了討論
雖然還不知道這根管道最后如何解決了,但誰又能說這場對“畫”沒有意義呢?社區營造的重心從來不在于它以什么形式落地呈現,可能是一面墻的美化、一個公共空間的建設、一個社區花園的栽種……歸根結底,它就是要提供一個聚集大家議事的契機,激發個體的公共意識,凝聚每個居民的力量,一起共建社區!
4月16日 款冬營造與居民代表圍坐在小區門口聊墻繪設計
第3位隔壁小區阿姨,她說
- 應該把門口附近的墻面都刷了
一位隔壁小區的阿姨路過了正在入口處收尾的款冬營造,先是夸贊了一番畫的真好,然后便開始進入正題,說應該把旁邊相鄰的墻面也一起刷了,現在這樣獨美實在不好。
在這條老街上,旁邊沒有翻新美化過的墻面確實斑駁。但暫且不論款冬營造已經累到麻木的軀體和所剩不多的顏料還能不能支撐,僅就墻面歸屬層面而言,做為社區官方聘請來的第三方角色,款冬營造也是沒法去操作屬于另一個社區的墻面的。
不過隔壁打印店的余大叔倒是個行動派,先是詢問能不能借用款冬營造剩下的顏料和工具,又跑進自家店里操作一番在紙上打好了格子、將喜歡的圖案轉印到墻上,之后便默默開始一個人畫了起來。等款冬營造再一轉頭,一只綠色大象已經在用鼻子給他家的盆栽澆水了!
很開心大家會因為一塊區域的變好去看到并表達出對另一塊區域現狀的不滿。期待改變的種子已經栽下,越來越多的人行動起來也就是再需要一點時間而已。
款冬營造最后開玩笑地要把刷墻的長桿遞給這位隔壁小區的阿姨,請她一起來刷,起初她害羞地推辭了幾次,后面竟也真的想要接過工具參與進來。可惜顏料實在不夠啦!咱們下次一定吧!
社區的墻面刷完了,但社區的故事將始終延續。
在與居民一起行動的這段時間里,很多連結都已默默地建立了起來。居民們出謀劃策共議想法、小朋友們參與設計與施工、門房阿姨為全程提供了各種幫助、連周邊的鄰里也時不時會溜達來看一看聊一聊……
每一個問題的提出都是一次碰撞與生長,慢慢來,一起期待更多的社區行動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