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即國運。
一
1984年,四川竹子開花,4歲的熊貓巴斯沿河漂流,餓昏至岸邊。
它被村民救起,送至救助中心,隔年,恢復得榮光煥發的巴斯,被選為90年亞運會吉祥物,取名盼盼。
盼盼的形象一夜間流滿中國。在北京,多個熊貓環島開始設計,出三環向北,上百頃農田破土動工。
那年國力有限,技術落后,但人們卻別有豪邁。時任北京副市長的張百發,拄著鐵鍬說:
如果亞運會工程不能如期完工,我就從京廣中心跳下去!
京廣中心共51層,208米高,當時是北京至高點。
此后3年,北京新建中心16個,改建場館17所,修繕體育場46座,還建了50萬平米亞運村和100多萬平米住宅。北四環原定2001年通車,因亞運提前十年。
玉淵潭邊,5萬噸重的中央電視塔拔地而起。電視塔設計用時3個月,當時世界第一高塔多倫多塔設計用時3年。
1989年夏天,亞運會還有一年開幕,但資金缺口還有6億。組委會緊急成立集資部,并首發彩票募資。
印著盼盼的彩票風行全國,到處拉起橫幅“人人都是東道主”。小學生全班買彩票,中獎的獎金如不繼續買彩票,會被全班譴責。
當年,亞運彩票頭獎1000元,相當工薪階層半年收入,然而第一期5個頭獎,兩個棄領,“放棄領獎是為亞運做貢獻”。
亞運彩票最終銷售額4億元,彩票之外,全民捐款風起云涌。
京劇名角李丹林,老師去世后再不登臺,但為亞運連演兩場《碧玉簪》,票房全捐。
唱《我的中國心》的張明敏,連唱26城募資,門票僅3塊5,生生攢出60萬。
崔健帶著樂隊全國義演,所到之處樂聲沸天,體育場內歌迷點燃火柴,星火燎原。
最后統計,全國捐資萬元以上團體1300多個,2000萬個體戶捐資2050萬。在溫州,有廠長捐了足金金戒指一枚,并在捐贈信上注明“此事請勿上電臺或登報”。
直至33年后,工作人員才在舊檔案中知悉此事。
烏魯木齊青年開彩車宣傳,拉薩老人捧哈達募捐,山區孩子將發表小詩的稿酬捐出“3元錢并不多,但它卻能代表我的心”。
沂蒙老區26歲青年李貴興,步行17天從山東走到北京,給亞運會捐款200元,一路上饅頭咸菜,不住店。
黑龍江大慶捐款時,收到許多成袋的毛票和鋼镚,最后公布時,工作人員想把零頭抹掉,被組委會主席伍紹祖制止了。
伍紹祖說,正是這些尾數才有意義,說明亞運是大家用一元、一角、一分攢起來的。
在江蘇鹽城,12歲的小姑娘看報紙后,將1塊6毛壓歲錢捐出,她不知郵給誰,索性在信上寫了“張百發叔叔收”。
她成為亞運捐款第一人,數十年后,她追憶那次捐款時說: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事,而是我們那一代人的選擇?!?br/>
當年沒逼捐,沒洗腦,沒冷言,人們自發想做成一件事。心氣凝結即國運,人人豪氣干云,則百事可成。
1990年初,亞運會臨近,組委會找作曲家徐沛東約歌,他順手在鋼琴上彈了段旋律,鏗鏘昂揚。
那曲子填詞之后,成了《亞洲雄風》。徐沛東帶劉歡進棚錄制,熬了兩天兩夜,劉歡也找不對情緒。
最后,徐沛東買了幾瓶燕京,劉歡喝一口,唱一句,整首錄完,熱血沸騰。
那首歌像熱風一樣激蕩中國,成為一個時代的起點。
那個時代,四海迎客,五洲交友,河如熱血,山也昂頭。
二
1990年夏天,14歲的藏族姑娘達娃央宗放學,被編導攔下,讓她為亞運試鏡。
她不知亞運是什么,拒絕后回校問老師,老師激動地帶她前去。數天后,小姑娘在唐古拉山采集亞運火種。
那火種被送至北京,分四路在中國傳遞,行程18萬公里,參與人員1.7億。神州沸騰。
開幕式一天天臨近,天安門停滿籌備車輛,工體內,齊秦、庾澄慶等人唱響《亞運前夜》,十萬人山呼海嘯:
走到哪里,哪里就跟海浪一樣,他們像是說也沒什么禮物送給我,就用這種方式表示歡迎我來。那種感受,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
1990年9月22日,亞運開幕,60位跳傘運動員,從國產運五中跳下,帶著一面面參會國家的旗幟,象征四海來客。
隨后,88位山西漢子,敲響威風鑼鼓。從此,威風鑼鼓成為九十年代標配,風再大浪再急鑼鼓也不停歇。
那屆亞運,37個國家和地區參與,超過此前10屆亞運會。
遠方來客好奇地打量中國。日本代表團來前,帶了幾個集裝箱的食品飲料,來了后才發現用不上,離開時食物都留在中國。
新加坡記者分別時與志愿者戀戀不舍,喚為兄弟,邀請到新加坡做客。
孟加拉代表團在閉幕式時,特意拉出橫幅“孟中友誼萬歲”。運動員不識漢字,模仿練習了好久。
賽場之外,中國與世界的連通也在加速。亞運會開始前,各單位都在組織學英語,小學生認真在本子上記下“好肚油肚”。
王府井街頭外國人數目激增,但國人已學會微笑應對。
香港報紙評論稱,北京亞運會意義不在于組織嚴密,不在于183枚金牌,而在于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的面貌。
那段日子像個明亮又炙熱的夢。北京公交車上,掛著小黑板,寫著今日獎牌榜,每當售票員用粉筆更新數字時,車內就歡聲雷動。
亞運結束后,黑板被撤去,然而歡騰的氛圍卻一路延續。
三里屯開起了酒吧,麥當勞進入中國,贊助亞運的健力寶訂貨額從1億翻到7億,報紙上整版都是商品經濟。
90亞運之后,外國游客開始大量進入中國,1991年時,外國游客達491萬,其中美國游客占比第一,日本第二。
美國商會問詢中,從未與中國合作的公司,有63%打算5年內投資中國,已與中國合作的公司,89%表示要擴大合作。
一位亞運會的技術仲裁,一邊服務賽事,一邊已開始洽談商業合作。贊助亞運會的外國企業也紛紛涌入中國,開展合資合營。
一位外國商人說,他觀看亞運會時,便決定重返中國,因為“中國人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
三
北京亞運會舉辦當年,中國宣布開發浦東,向全世界征集方案。年底,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開放的決心交織著激昂的國運,九十年代風馳電掣,生活天翻地覆。
北京北辰路和北土城路交叉口,盼盼的白玉雕像坐落在環島之中。2005年,為籌備奧運會,雕像被拆除。
中科院地質與與地球所副所長易善鋒撰文《懷念熊貓環島》,環島邊的農戶,歷經遷徙,滄海桑田,如億萬人城鎮化的縮影。
雕像的原型熊貓巴斯,2015年已35歲高齡,相當于人類百歲。35歲生日那天,它登上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它連著那個開放靈動的時代。
5年前,它曾視頻亮相廣州亞運,戴著黑框眼鏡看著電視中的良辰美景。
那是中國舉辦的第二次亞運會,正值GDP狂飆年代,開幕式上45國乘船巡游珠江后入場,揚帆成為主題。
亞運成為時代的錨點,不同的流域激蕩著不同的故事。2023年,杭州亞運會召開,這是中國第三次舉辦亞運會。
三年疫情濃云剛剛散去,亞運意味著人類的重啟,也召喚著秩序的回歸。
杭州為這場亞運籌備了8年,如同新建一座城。網友稱杭州已化身賽博朋克,地鐵配備AR,手機召喚公交,連公交站臺都配上電視和空調。
全民學外語的風潮再次開啟,而更令商家驚喜的是,亞運提振了經濟的熱度。
嘉興羽毛球廠家,銷售額增了10%,溫州徽章廠日產徽章5萬枚,今年1月至8月,義烏體育用品出口50.8億,同比增長33%。
助威國旗、助威貼紙日銷翻3倍,售價40多元的望遠鏡,一個月賣了8000單,而更多連鎖反應仍在繼續。
9月23日晚8時,杭州亞運拉開帷幕。大幕拉開在時代特殊的節點上。
它以我們最熟悉的方式告知,要盛宴不要冷戰,要競技不要戰爭,哪怕是蕭索時刻,也要鼓勁吶喊,凝結心氣,以振國運。
開幕式上最動人一幕,是用立體投影,畫出連接古今的石拱橋,一岸白墻黑瓦,一岸大廈憧憧。
那是開幕式導演陸川最想表達的意向,亞運就是一座橋,意味著開放、包容、與世界在一起。
疫情時,他把所有亞運會資料鎖進箱子,戴口罩,解黃碼,坐空蕩蕩高鐵時,隨時期待著重啟。
而今,他終于在亞運會上展示了那座橋。
那橋還在,我們與過去就沒斷裂,與世界仍在連接,遠方依舊有通路。
(題圖來源:杭州亞運會官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