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假網紅鐵頭做了一個關于“人性”的測試:將自己喬裝成老人,摔倒在馬路邊,看有沒有人上前幫助。
前面經過一個推嬰兒車的、一個快遞車,然后是三個人和一名年輕女子。四人上前援助時,鐵頭爬了起來。其他三人見沒事就先走了,女子起先也要走被鐵頭拉住了。
問起不怕被訛的原因,女子回答說:我心里過意不去!
簡單的七個字,是普通人的心結,善良者的本能。
雖然“扶老人被訛”已經成了調侃與諷刺的玩笑,但面對摔倒的老人,總有“我心里過意不去”的好心人,本能地伸出援手。引用個上海法院的審結的案件。
2
年近七旬的秦阿婆,因沒抓住地鐵上行扶梯導致身體向后傾斜,最終摔倒在扶梯上。其身后的張女士不由向后退了兩、三個臺階。
期間,下行扶梯的魏先生立馬跑來攙扶。攙扶過程中,秦阿婆因蹬腳起身導致她和魏先生向后傾倒,后排張女士被撞倒受傷。張女士起訴要求秦阿婆承擔賠償責任,魏先生、地鐵公司承擔補充責任。
被告中的其中兩方的辯稱如下:
秦阿婆表示摔倒時沒碰到張女士,張女士受傷是因為她沒抓扶手或魏先生碰到造成的,與自己無關。
魏先生表示出于好意攙扶秦阿婆,沒料到發生后續事情,對原告損失不應承擔補充責任。
法院經審理認為:魏先生上前扶起秦阿婆,目的是第一時間幫助秦阿婆脫離持續倒在運行扶梯上的險境,因此,魏先生的行為是救助他人的善意之舉;隨后兩人向后傾倒的主要原因,是欲借攙扶之力起身的秦阿婆。
一審法院判決為:秦阿婆對張女士承擔賠償責任,魏先生及地鐵公司不承擔責任。
秦阿婆不服上訴后,二審維持原判。二審中綜合考量了三方面的因素:認定緊急情況下是否構成救助行為,應當堅持從寬原則;認定是否構成善意救助,不應過度苛責救助者注意義務;第三人人身損害起因在于被救助人過錯。
3
記得鐵頭在“人性測試”的視頻中說:
相信人們遇到他人處于危險中時都會上前幫助,只是之前和現在的很多媒體在放大一些極個別的個例,最大的問題是訛人者沒有付出相應的代價。
這樣的惡果是,如今好心人的善良背后,必須要有實力撐腰——扶錯后的風險承擔能力。如果面對他人的緊急情況既“心里過意不去”又擔心被訛,希望法律能為善意撐腰。
法律確實應該豁免善意者的責任,鼓勵人們勇于伸出援手,釋放出最本能的善意。如果這樣的判決多一些,相信“人間自有真情在”這句溫暖的話,又將回歸常態,因為善良本身就是一種與生俱來實力和本領,不需要撐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