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在上海加速向西層層推進之下,整個長三角城市格局正在發生大變化。
據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文,10月10日上午,上海大都市圈舉行了開營儀式,其中上海市,江蘇省無錫市、常州市、蘇州市、南通市、泰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寧波市、湖州市、嘉興市、紹興市、舟山市,安徽省宣城等上海大都市圈“1+12”城市自然資源部門和相關規劃編制單位都參加了,并且還提到了要努力將上海大都市圈營造為世界級的大都市圈。
發現什么了嗎?居然有杭州、泰州和宣城,意不意外?
早在2016年,根據《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草案)》來看,上海大都市圈的范圍為上海、蘇州、無錫、南通、寧波、嘉興、舟山。
而在2022年,根據《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來看,上海大都市圈范圍為上海、無錫、常州、蘇州、南通、寧波、湖州、嘉興、舟山。
到了2023年,上海大都市圈有望擴容到1+12,短短幾年時間,上海正從1+6到1+8再到1+12。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為了更好的統籌規劃大都市圈,決定主動出擊,今年,上海市工作團隊先去了南通、舟山,又集中去了常州、蘇州、無錫、嘉興、湖州、宣城、泰州、紹興、寧波和杭州進行專題溝通交流,對接需求,并形成共識。
為什么說是長三角大變局!因為在上海大都市圈不斷擴容之下,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將面臨挑戰。
先說南京都市圈吧。
南京都市圈是我國第一個正式批復的都市圈,其建設是非常有前瞻性的。
早在1986年,南京就開始組織跨省經濟圈試點了,這也為日后南京都市圈的成立埋下了伏筆。
到了2000年,江蘇省提出打造以南京為中心的都市圈,僅僅過了2年多的時間,江蘇省就批準了《南京都市圈規劃(2002-2020)》。
到了2020年,國家印發了《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的通知,其中提到了建立中心城市牽頭的協調推進機制,支持南京都市圈編制實施發展規劃。
然后到了2021年,南京都市圈正式獲批,都市圈成員為南京、鎮江、揚州、淮安、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和常州的溧陽、金壇。
發現什么問題沒?常州和宣城也屬于上海大都市圈1+12體系,要知道江蘇省GDP排名前5的城市里,除了南京以外,其余都在上海大都市圈范圍內,并且上海大都市圈還把手伸向了安徽的宣城,要知道南京都市圈一半的成員都是安徽的城市,這無疑會對南京產生較大的挑戰。
無獨有偶,我們再看杭州都市圈。
2007年,杭州都市經濟圈召開了第一次市長聯席會議,這也為杭州都市圈建設埋下了伏筆。
2010年,浙江省批復了《杭州都市經濟圈發展規劃》。
2012年,杭州都市圈發布了《杭州都市圈藍皮書》。
2018年,浙江省衢州市、安徽省黃山市正式加入杭州都市圈。
2020年 宣城市成為杭州都市圈合作發展協調會觀察員城市。
也就是說杭州都市圈成員為杭州、湖州、嘉興、紹興、衢州和黃山。
發現什么了嗎?杭州都市圈不少成員同樣和上海大都市圈重疊,之前只有嘉興和湖州,而現在連杭州也屬于上海1+12大都市圈了。
之前我談杭州的時候就說了,杭州很強,但奈何離上海太近,雖然嘉興和湖州也屬于杭州都市圈,但是嘉興正在積極推進“全面接軌上海橋頭堡”建設,湖州也在積極承接上海城市功能疏解,嘉興和湖州肯定更想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就如合肥都市圈的馬鞍山、滁州和蕪湖更想融入南京都市圈是一樣的情況。
所以在我看來,杭州讓我有一種“打不過就加入”的感覺,這也是一種策略吧,但是即便杭州加入上海1+12大都市圈,我認為也不能放松自己的都市圈的建設,這個很重要,一是衢州、紹興、黃山需要杭州都市圈聯結,二是對于湖州和嘉興來說,都市圈重合對本身發展是利好,三是杭州作為浙江省省會,有責任有使命建設都市圈帶動周邊城市發展。
之前我認為上海大都市圈對杭州都市圈影響較大,因為距離太近,形成了都市圈拔河的態勢,杭州是吃虧的,雖然杭州在動能轉換時期也向嘉興、湖州和紹興轉移了一些工業企業,但杭州的強項畢竟不是傳統工業,杭州的強項數字經濟、互聯網經濟又難以向周邊城市形成有效且大規模的產業轉移。
而上海就不同了,上海的輻射帶動能力別說放在長三角了,就是放在全國來看也是首屈一指的,當年蘇州、無錫和常州無論在鄉鎮經濟時代還是外向型經濟時代都吃了不少上海溢出的紅利,又承接產業,又給上海做加工配套,浦東對外開放后,又分到了一杯羹。
而南通是一心想建設“北上海”,比如南通海門港新區就承接了上海不少產業轉移,而上海的第三機場就選址在南通,這都是大大的利好啊。
還有滬甬、滬舟甬兩大跨海通道已被納入規劃,寧波和舟山同樣在上海大都市圈的融合下迎來了利好。
但是現在杭州加入上海大都市圈的話,長三角整個格局又變化了,上海大都市圈對南京都市圈開始產生影響了,宣城就是例子。
宣城,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居然這么吃香,真是有點受寵若驚,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都想要宣城,主要是宣城作為安徽向東融入長三角的橋頭堡,地理位置太好了,北接南京,東臨杭州,還緊挨無錫、常州、湖州等上海大都市圈成員。
要知道往前推十幾年,安徽都沒加入長三角,就更別想上海大都市圈有安徽的城市了。
2008年,國家印發了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安徽首次應邀出席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雖然安徽出席了,但此時安徽還并未真正地加入長三角,只是應邀。
2009年,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中,安徽才作為正式成員出席的。
直到2014年,國家發布了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了安徽為長三角重要組成部分,合肥為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這時候,安徽才算名正言順的進入長三角這個大家庭。
正因為安徽積極融入長三角,這也為日后的發展奠定的地基,比如長三角布局從上海出發的G60科創走廊,就有安徽的宣城、蕪湖、合肥;比如長三角三大都市圈都希望宣城加入;比如安徽的城市更多的開始承接長三角發達城市產業轉移。
綜上所述,長三角都市圈格局正在發生大變局,因為上海大都市圈的目光并沒有局限在國內,而是看向了全世界,這也是上海大都市圈不斷向西擴容的原因。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歡迎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