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這項由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領導的臨床前研究為一個有趣的假設提供了支持,即大腦釋放的內源性大麻素分子可能是身體對抗壓力的自然應對機制。
這個團隊的研究在小鼠中進行,發現大腦杏仁核——一個重要的情感控制中心,在壓力下釋放內源性大麻素分子,可以減弱大腦中的記憶和情感中心,也就是海馬體,傳來的壓力警報。
這項研究結果表明,如果大腦中內源性大麻素信號系統出現障礙,可能會導致更容易患上與壓力相關的精神障礙,包括抑郁癥和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不過,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認這一點在人類中是否成立。此外,這些發現還可能為治療與壓力相關的障礙提供新的治療靶點。
研究團隊的領導者Sachi Patel博士是美國西北大學費因伯格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主任,也是西北醫學的精神科醫生。他表示:“了解大腦在分子、細胞和電路水平如何適應壓力,可能為我們理解壓力如何轉化為情感障礙提供關鍵見解,也可能揭示出新的治療靶點?!?/p>
這項研究的關鍵發現是,大腦在應對壓力時可能會釋放內源性大麻素分子,這些分子與大麻中的THC產生相同的大腦受體激活作用,從而產生鎮靜的效果。研究團隊進一步解釋道:“海馬體的腹側部分(vHPC)對基底側杏仁核(BLA)提供了強烈的輸入,而這些輸入經歷了強烈的活動依賴性內源性大麻素的動員?!边@個內源性大麻素信號系統包括CB受體類型1(CB1R)和其內源性內源大麻素配體,被稱為2-花生四烯酸甘油酯(2-AG)。研究團隊指出,這一系統在調節生理應激反應、壓力適應能力和恐懼反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并被認為是治療與壓力相關的精神障礙的一個重要候選藥物開發靶點。然而,迄今為止,大腦釋放的內源性大麻素分子所調節的大腦活動模式和神經電路尚不清楚。
在他們的研究中,西北科學家和同事們使用了一種新的蛋白質傳感器,實時檢測了這些大麻素分子在特定腦突觸中的存在。他們的研究表明,特定的高頻率的杏仁核活動模式可以生成這些大麻素分子,并且這些分子會在小鼠的多種不同類型的壓力情況下釋放。
有趣的是,選擇性刪除了在海馬體和杏仁核突觸處的內源性大麻素受體CB1R導致小鼠的應對壓力能力下降,并出現動力減少和對壓力后的甜味蔗糖水的偏好降低。后者可能與壓力相關的障礙患者經常經歷的快樂減少有關。研究團隊指出:“在腹側海馬體-基底側杏仁核突觸處選擇性刪除CB type-1受體降低了積極的應對壓力能力,加重了應對壓力后的避免和快樂減少的表型。”
研究還發現,杏仁核和腹側海馬體(人類中的前海馬體)內的活動與壓力相關的神經精神障礙的發病機制有關,臨床前研究已經證實,腹側海馬體-基底側杏仁核電路對驅動對壓力的情感行為反應至關重要。研究團隊指出,盡管研究存在一些限制,但他們的發現“表明,在壓力暴露期間,2-AG釋放在突觸內發揮了緩沖隨后壓力不良行為后果的重要作用。”
他們指出,集體數據“表明,在定義明確的邊緣電路中,2-AG-CB1R信號在壓力暴露期間和之后調節行為反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進一步支持了2-AG-CB1R信號損害可能導致與壓力相關的神經精神障礙的發病機制的觀點。”這些數據還支持繼續研究在潛在治療與壓力相關的神經精神障礙中“藥物治療中2-AG增強策略”的可能性。
Patel博士表示:“確定是否增加內源性大麻素水平可以作為潛在的治療壓力相關障礙的方法是這項研究和我們之前工作的下一個邏輯步驟。目前正在進行與此相關的臨床試驗,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回答這個問題?!?/p>
總之,這項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對大腦內源性大麻素分子如何調節壓力應對的重要見解,以及這一信號系統在與壓力相關的精神障礙中的潛在作用。這些發現也為探索增加內源性大麻素水平是否可以作為潛在的壓力相關障礙治療方法提供了支持。
參考文獻:“Endocannabinoid release at ventral hippocampal-amygdala synapses regulates stress-induced behavioral adaptation.”
編輯:王洪
排版:李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